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报告 文稿 综合

程凯:调畅情志的穴位保健方法

2023年02月27日 10:50

 

u=2140176905,1861502313&fm=253&fmt=auto&app=138&f=JPEG.webp

程凯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政协北京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委员

点此查看完整报告

点此查看视频专辑

大家好,我是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程凯。今天,我们跟大家分享一些健康内容,主题是调畅情志的穴位保健方法。

情志在中医学当中是非常受重视的。我们知道,人得病的原因有很多,但在中医学的认识当中不外乎两类:一类是外因,就是风寒、暑湿、燥火,超出了身体能够承受的程度,无法适应自然界的一些异常变化;一类是内因,用中医学的说法就是“七情”,也就是怒、喜、忧、思、悲、恐、惊这七种过度的情绪。在正常情况下,我们是可以通过正常途径把一些特殊情绪发泄出去的,但是如果某一种情绪超出了我们能够承受的程度,就必然损及人体的脏腑、影响人体气机的运行,导致脏腑功能失调与疾病的出现。

那么,在人体的脏腑当中,哪一个脏腑是调节情志的?对中医学比较熟悉的人就会知道,这个脏腑是肝。当然,我们所说的这个肝和现代医学解剖意义上的肝脏是不等同的,既有肝脏的藏血功能,也有调畅气机的功能,即“主疏泄”,也就是说人体当中的气有一定的运转方向、运转节律。中医学怎么认识这种气?其实我们身体当中有很多的气,如呼吸之气、水谷精微之气以及防卫的气,如脾有脾气、肝有肝气、心有心气、肾有肾气。气看不着、摸不着,那么气逆乱了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们都知道,身体当中的每一个脏腑、每一个腺体都有自己运转的节律,如心脏的节律、呼吸的节律或者肠胃蠕动的节律。这些节律相互叠加在一起,就形成了各种各样气的概念,而气汇聚在人体当中也必然有其运动节律、运动方向。如果我们把这种节律给打破了,就出现了节律失常,节律相互之间的关系就很难搭配在一起了,比如吃的东西到胃里边,胃不蠕动,食物就积滞在胃肠当中,又或者排到十二指肠之后没有胆汁分泌的帮助,就会出现一些胃肠道的症状。所以,五脏六腑出现了功能性的失常,就是很多人生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也可以被称为功能性疾病。

 

那么,在中医学当中,调控人体的功能性、调控脏腑或腺体节律的系统,就是肝,也就是现代医学当中的自主神经系统。所谓自主,就是我们自己控制不了的自我调控的系统,如人到晚上就要睡眠、到早上就精神旺盛等。如果晚上不睡、白天不清醒,那就是自主神经调控的异常。比如,在炎热的环境下,毛孔自然而然打开,人就会出汗;在比较冷的空调房间里,毛孔自然而然关闭,人就会闭汗;但如果腠理开合出现了异常,也就是自主神经调控毛孔的功能出现了异常,就会该出汗时不出汗,不该出汗时老出汗,在中医学当中被称为自汗或盗汗。再比如,静坐时的心率就不会明显变快或变慢,但运动时、精神紧张时,心率就会变快,这就是自主神经系统的变化。这种自主神经系统是不受意志控制的,由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两个系统组成。这两个系统之间要进行合理的搭配,才能适应自然或我们个体的变化。

中医学所说的“肝主疏泄”,指的就是人体这一重要的调控机能。自主神经的调控系统不能发挥相应的功能,我们的身体就容易出现各种问题,这在中医学当中被称为“肝失疏泄”,也就是脏腑的节律出现了相互失衡的情况。早期可能只是一些不适的感觉,但是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时间长了就会从功能问题转为形态变化,成为一些重要疾病的前奏。所以,我们必须要想办法将其调控好,也就是必须认识到调畅气机、调畅肝气或者调畅情志的重要性。

再举个例子,春对应肝,在春天,肝气像小火苗一样生发出来,人体的阳气也开始生发,筋骨、气机像树枝一样调达顺畅,以摆脱冬季那种闭藏、蛰伏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人的精神会越来越好,各个脏腑的功能也会更加旺盛。可是,如果肝气在这时受到了遏制,就特别容易出现肝气郁结、气机不畅、调节能力紊乱,进而脏腑功能也出现问题。其中,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就是胃。按照中医学的五行学说,肝属木、脾胃属土。一旦肝气郁结、调控紊乱,胃肠道的节律就会异常,进而引发饮食停滞、胃肠胀满不适或者便秘、腹泻等症状,在中医学当中被称为“肝木乘脾土”。

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要特别注重疏肝健脾,以免出现“肝木乘脾土”,气血生化无源,五脏六腑得不到滋养,以及其他由浅到深、逐渐发生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要从源头上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不能只关注脾胃、胃肠,这是舍本逐末,因为引起问题的是肝。疏肝健脾,具体怎么做?今天我就教给大家一个方法:首先找到自己的肋弓,我们可以摸到肋骨的下缘,沿着下缘斜着的就是两肋弓,肋弓上面分布着很多穴位,其中就有健脾的穴位。最健脾的穴位是什么?就是肋弓下缘,第11肋的肋端上的章门。这个穴位可以调控我们胃肠道的蠕动节律。除了这个穴位之外,我们沿着肋弓往上,在乳头直下、肋弓中间的区域内还有几个穴位,如期门、日月、腹哀。其中,期门、日月都是与肝胆相关的,疏肝往往也会利胆,如果肝郁时有呕逆、恶心、口苦的症状,那就是由肝郁导致的胆的问题。腹哀,这个穴位正好在肋骨的边缘上。什么是“哀”?“哀”是衰的意思,快然如衰就是形容腹胀得到解决之后的那种舒适感觉,而腹哀这个穴位就是可以快速降腹压的。所以,章门、期门、日月、腹哀这些穴位可以起到疏肝的作用。

此外,沿着肋弓向上,两边肋弓最后汇聚的位置正好在两乳之间、胸骨上方,这个地方被称为膻中,是人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在经络学说当中被称为气汇,也就是气汇聚的地方。所以,疏利气机时,除了肝胆之外,疏通膻中的气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动作来疏通,用两手手掌,掌心微微向外,放到肋弓上,斜向沿着肋弓擦磨3-5分钟,一天3-5次,养成习惯。

 

在生活、工作当中,情绪造成的问题、压力造成的问题太多了,可能有60%以上的病人都伴有情志的问题。所以,调畅情志,对很多基础病、慢性病的治疗和管理是一个很重要的切入点,我们一定要养成一个习惯,那就是越是工作忙、越是有情绪压力,就越要解郁、疏肝、健脾,阻断因为肝郁而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我们不要小看肝郁的影响,虽然只是影响到了脾胃,但如果不干预、解决的话,肝郁就会“化火”,火会蒸腾往上,影响到心肺,就会出现“肝火扰心”,引发躁动不安、焦虑失眠、烦躁多梦、口舌生疮等问题。这些情况在日常生活当中是非常常见的,尤其是进入夏季,夏对应心,心火容易旺盛。所以,如果肝郁得不到解决,就相当于给你的身体埋了一颗雷。

除了情绪、睡眠等方面受影响,由于自主神经系统遍布人体各个地方,所以自主神经紊乱的症状也会出现在全身各个地方。其中,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就是膻中。在膻中这个位置,下面有胃丛、上面有心丛、肺丛,还有辅助动脉丛等内脏神经丛。这些内脏神经丛在此汇聚,特别密集,也就特别容易出现症状,轻则出现心慌、烦躁、憋闷、窜痛等症状,重则出现心脏严重不适、特殊出汗等症状。这些症状,往往让人感到特别难受,并且也是比较难治疗的,想从根本上解决还是要从调畅情志、疏利气机入手。但是,因为膻中这个位置离心脏太近,我们并不推荐大家进行穴位刺激。如果你想按摩这个穴位的话,只建议用手掌在这个位置上下摩擦而不要往里按,也可以和肋弓的按摩相配合。

除了人体中间的一系列穴位,我们还可以通过刺激手上、脚上的穴位来应对肝失疏泄、情志异常的情况。这一组穴位在手上和脚上是相对应的,一个是手上的合谷穴,另一个是脚上的太冲穴。其中,合谷穴在虎口位置,太冲穴在大脚趾与二脚趾之间、虎口对应的位置,一个是手阳明大肠经的穴位,一个是足厥阴肝经的穴位。四个穴位搭配在一起,被合称为“开四关”,就是人体气血运行的关口。经常点揉这四个穴位,有助于调畅人体的气血运行、调控所有脏腑的气和节律。手阳明大肠经是多气多血的经脉,属于消化系统,足厥阴肝经是调畅气机的经脉,一个主血、一个主气,各有侧重又互相补充,在临床当中是非常受重视的。我们可以经常点揉这一组穴位,比如用拇指放在合谷穴上,先指尖向下点住,在有了酸的感觉后再进行揉动,揉动3-5分钟,一天当中可以多做几次。如果我们的手劲不够,也可以准备一个刮痧板,用较圆润的一端点在穴位上,同样是先点住再揉动。同样的,我们也可以用刮痧板来按摩肋弓,比如某些人的肋弓下缘有很多小颗粒,也就是长期情志不畅、肝失疏泄导致的。我们可以用刮痧板以45度的角度在肋弓上来回刮拭,注意不要隔着衣服,并且可以在皮肤表面涂上一些刮痧油、润肤乳之类的,这是一个稍微重一点的刺激方法,也可以疏利气机。

总而言之,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让气机通畅起来,让情志顺畅起,让身体气血能够正常运行。血是有形的,气是无形的,血能够化生为气,也是气生长的根本,而气又是血运行的力量,所以气必须要通畅、充足,血才能够流动,人才能表现得生机旺盛。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3/0227/119414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