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哲社时光 哲社视界 视点

抓好“三个文化带” 打造首都发展“金名片”

2023年07月21日 09:09

 

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在服务文化强国建设、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中承担着重要使命。聚焦落实“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以大运河、长城和西山永定河三条文化带建设为主抓手,打造更多标志性项目,宣讲家网和你一起学习!

大运河

20230328_005_32914

(大运河森林公园  来源:北京日报

沿着大运河遗迹穿行北京城,一处处文化遗产点缀在82公里的河段,与拔地而起的大运河博物馆一起,串点成线,古今辉映,形成大运河文化带,见证千年运河的新生。

既要保护好大运河,又要挖掘好大运河文化。2017年8月,北京成立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进入实施阶段,并正式写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随后,北京在沿线各省市中第一个编制大运河文化带规划,在全国率先印发实施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规划……先行的顶层设计,为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保驾护航。

运河滋养着北京,北京同样守护着运河。沿线50余处水源、闸、桥梁、古遗址、古建筑等遗产点位,随着北京市的摸底、修缮,逐渐成为“文化明珠”,展露于世人面前。

运河文化故事方兴未艾。2022年4月28日,京杭大运河实现百年来首次全线通水;6月24日,京冀段62公里正式通航,让漫游运河话千年成为现实。随后,北京市文旅局在沿线七区打造了“古韵新风,运河之滨品文化”等10余条运河主题精品旅游线路,激发文旅消费活力,丰富运河文化故事。

不管是曾经散落在大运河沿线的文化遗产,还是城市发展中新建的文化设施,都随着大运河文化带北京段的建设,或越发明亮,或即将闪耀,串起一条河,滋润一城人。

长城

20230328_005_31914

(长城  来源:北京日报

现存北京长城主要包括北齐和明两个历史时期的遗存,是万里长城的精华所在,不仅拥有中外闻名的八达岭长城,还有“天下第一雄关”居庸关、“万里长城独秀”慕田峪长城等。

2019年,《北京市长城文化带保护发展规划(2018年—2035年)》公布,针对北京长城的保护修缮力度进一步加大。规划提出,到2035年,通过抢险、日常维护等手段,北京市将实现长城本体和载体全线无险情。

2020年,全国首个长城保护修复实践基地在怀柔区箭扣长城脚下挂牌成立,成为全国砖石长城修缮示范点段。以长城保护修复实践基地挂牌成立为契机,北京把工作重心由长城一般性保护工程向研究性修缮项目转变。

2021年12月,《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北京段)建设保护规划》公布,《规划》明确了北京长城“一线五区多点”的总体布局,提出北京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以“中国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的先行区”和“服务首都及国家对外开放的文化金名片”为形象定位,以“漫步长城史卷的历史文化景观示范区”和“文化、生态、生活共融发展的典范区”为建设保护目标。这其中包括北京长城文化系列节庆活动、中国长城博物馆改造提升工程、箭扣长城修缮项目等3项国家级标志性项目及“京畿长城”国家风景道等7项市级项目。

到2035年,这座没有围墙的公园将全面建成,届时,长城管理开放的长度有望达到北京长城总长度的10%左右。

西山

20230328_005_30914

(永定河水系的门城湖  来源:北京日报

西山是北京的父亲山,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一山一河,覆盖了大兴、房山、门头沟、石景山、丰台、海淀、昌平、延庆8个区的全部或局部,为北京平原提供了文明和城市诞生、发展的舞台。

2016年12月,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国家林业局联合印发《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总体方案》。提出集中利用5至10年时间,逐步恢复永定河生态系统,将永定河打造为贯穿京津冀晋的绿色生态廊道。

北京市及其门头沟区相继启动多项永定河流域生态修复和治理的措施。2019年,生态补水和生态治理的效果开始显现。2021年,永定河747公里河道实现26年来首次全线通水,保持全线通水两个多月。2022年,永定河全线通水的时间达到了123天。

永定河是生态之河,更是文化之河。三千多年的建城史、八百七十年的建都史,丰富的生态资源、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如今都是当代北京城市建设的财富。随着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对于北京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正在成体系、成规模,推动文化资源向文化资产转变,并不断创造出新的文化产品,极大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引导人民从文化自信迈向文化自强。

 

北京市委书记尹力强调:

要保护发展好三条文化带,大力推进首都文化建设。三条文化带承载古都城市之魂,必须以首善标准加强各类文化遗产保护,努力建设“文脉之带”。

小标1三条文化带穿山过林、景色壮美,必须促进历史文化遗产与自然环境资源协调发展,努力建设“生态之带”。

小标2三条文化带都是文旅融合的金招牌,必须坚持发挥优势与突出特色相结合,努力建设“发展之带”。

小标3三条文化带建设的根本出发点是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始终关注广大群众需求,努力建设“民生之带”。

【宣讲家网专家学者解读】

全国文化中心是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定位之一,是首都功能建设的重要方面。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传承保护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首都的职责。加强三条文化带(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整体保护利用,是北京构建全覆盖、更完善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的内容之一,也是扎实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任务。

——宣讲家网文稿《朱永杰:北京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与建设》

【宣讲家网评论员观点】

北京在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实践中,明确了“一核一城三带两区”的总体框架,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根基,以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为抓手,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文化产业发展引领区建设。

——宣讲家网评论《赵玉宏 杨传张:示范引领 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彰显使命担当》

专家访谈:

李河 中国社科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金名片 问题1

答一个城市在国内甚至全球产生自己独有的影响力、吸引力的基础各有不同。有的城市有独有的特产,如矿产、知名产品等;有的城市有丰富的物质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有的城市有强大的文化创意基础……这些可以看作是先天的禀赋,也可以称之为城市的“发展运气”。 

比如,北京兼具多种发展资源和优势,尤其是大量的文化遗存,世所罕有。三条文化带长城和大运河虽然并非北京独有,但长城最优质的资源在北京;大运河的一端在北京,而北京同时还是运河文化带最关键的城市之一;西山永定河则涵盖了数十万年人类发展的遗迹,拥有三千年建城史留下的文化遗存。这些都是北京文化发展的运气,在全球范围内,都是首屈一指的。

金名片 问题2

答三个文化带的建设,是在过去文化建设的基础上进行了新的整合。过去,文化建设多是散点的。而纵观三大文化带就会发现,每一个文化带都覆盖了多个区域,几乎把北京所有的区连接在了一起。如何把这些文化遗存联系起来,成为北京这个城市整体发展的资源?三条文化带的建设就起到了这个作用。可以看到,三个文化带,每一个都整合了大量的文化资源,同时,三条文化带也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打通、互相联系。

(访谈内容来自新京报)

来源:北京日报、新京报、宣讲家网

责编:张慕琪  设计:王琳菁  校对:张弛  审核:张凌洁  监审:刘斌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3/0721/120527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