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 文稿 文化
舒小峰:漫谈西山永定河文化带
2023年09月06日 15:34
舒小峰 北京市政协教卫体和文化文史委员会副主任
一、西山永定河与北京的历史渊源
说起西山,我们就会想起徐志摩的那句名言,“北京的灵性,全在西山的那一抹晚霞”。
北京西山,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古以来就有很多文人墨客到此登高赏景,留下了不少诗词歌赋和墨宝。比如,海淀区显龙山石壁上刻有“水流云在”四个大字,端庄工整,气势宏大,为《大公报》创始人英敛之于1913年手书,是北京地区最大的摩崖石刻之一。除此之外,很多人还把西山视为风水宝地,愿意死后葬在这里。明代政治家王廷相在《西山行》一诗中写道:“西山三百七十寺,正德年中内臣作。”什么意思?就是西山很多寺庙都与宫廷有着密切的关系,像明代太监魏忠贤就在生前给自己在碧云寺修了坟墓。到了近现代,很多名人也都选择在这里落叶归根,比如刘半农、刘天华兄弟的坟冢就在香山的玉皇顶。从大西山的范畴看,也有两位清代词人选择葬在这里。一个是纳兰性德,其生前曾在海淀区上庄镇生活、居住,死后就葬在这里,现在是纳兰性德史迹陈列馆。另一个是顾太清,她和她的先生奕绘,在房山区青龙湖镇的庄园内生活,死后改为园寝。
访古探源,北京与西山到底有着怎么样的关系?北京西山是北京西部山地的总称,属太行山脉,有大西山和小西山之分。大西山,一般是从地理上说的,面积三千多平方公里,跨越房山、门头沟、石景山、昌平等多个区县。小西山,通常是北京老百姓心中的西山,指的是京西最近的山地,像翠微山、八大处、香山等。
对于北京的地理位置或者说山形水势,南宋时期理学家朱熹曾说:“冀都是正天地中间,好个风水。山脉从云中发来,云中正高脊处。自脊以西之水,则西流入于龙门西河;自脊以东之水,则东流入于海。前面一条黄河环绕,右畔是华山耸立,为虎。自华来至中,为嵩山,是为前案。遂过去为泰山,耸于左,是为龙。淮南诸山是第二重案。江南诸山及五岭,又为第三四重案。”这就是说,朱熹认为北京所处的地理位置非常好,适合人类居住。
宋朝时的北京,称为“南京”,是辽国的陪都。那时,朱熹就已看出北京地理位置的得天独厚。之后,金灭辽,定都北京,称为金中都;再之后,元朝建立元大都;明朝迁都北平,后改名北京。自此以后,北京一直是中国的首都。古人认为北京的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可谓“天府之国”。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钦定日下旧闻考》云:“幽州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诚天府之国。而太行之山,自平阳之绛(县)西来,北为居庸,东入于海,龙飞凤舞,绵亘千里,重关峻口,一可当万,独开南面以朝万国,非天造此形胜也哉!”
进入近现代,很多专家学者对北京的地理位置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这里,我主要介绍4位专家的相关研究成果。第一位,吴于廑先生,世界史学家。他认为,亚欧大陆北半部是游牧民族聚居地,南半部是农耕民族聚居地,两种民族或是两个世界在形成和并立中有过多次交流和冲突,主要体现为战争和交易。那么,具体到中国明清时期,北京则正处于农耕世界与游牧世界的分界带上。也就是说,当时的北京正处于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交流交融的焦点上,而这也造就了北京特有的文化内涵和文化景观。
第二位,竺可桢先生,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通过研究大量古籍和历史文献,他在《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中,将我国历史上的气候变化分为4个温暖期和4个寒冷期。在寒冷期,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农耕文明遭受战火破坏,发生的历史事件如西周灭于犬戎、东汉末到南北朝的大分裂、金人和蒙古人灭掉两宋、清兵入关;而商周相继、秦王扫六合、汉唐盛世、元朝大一统都诞生在温暖期。
第三位,白寿彝先生,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他认为,中国地形地势呈三级阶梯状逐级下降,其中阶梯第一级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海拔在4000米以上;第二级主要分布在高原,如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等,海拔在1000-2000米;第三级主要分布在平原,海拔500米以下。这三大阶梯所呈现的不同地形地貌、环境气候,造就了不同的文化氛围,对各地文化发展产生了深刻而又深远的影响。
第四位,苏秉琦先生,中国现代考古学家。他提出了中国考古学文化划分区系类型的理论,将中国人口密集地区在万年以内划分为相对稳定的六大文化区系:以燕山南北长城地带为重心的北方;以山东为中心的东方;以环太湖为中心的东南部;以关中、晋南、豫西为中心的中原;以环洞庭湖、四川盆地为中心的西南部和以环鄱阳湖—珠江三角洲为中轴的南方。从地理上看,北京应属燕山南北、长城地带。苏秉琦先生高度关注这一区域的文化类型和文化交流,他认为中华文明乃至早期国家很可能就诞生于这个区域。
在对北京地理环境、历史文化进行深入研究的同时,我们对永定河的研究也进一步深化。比如侯仁之先生,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他提出了“北京湾”和“永定河渡口说”。从北京城的前身——蓟城成长的地理环境看,蓟城建址在北京小平原上,由西、北和东北三面群山环绕,状若围屏,只有正南一面,向平坦广阔的华北大平原展开。从地形上看,它很像一个半封闭的海湾,有人形象地称之为“北京湾”。另外,侯仁之先生研究认为,三千多年前永定河上的古渡口,相当于卢沟桥所在的地方,是古代太行山东麓南北交通的要冲之地,这里的交通枢纽地位具备了形成城市的条件,但是由于易遭受洪水威胁,使得北京城原始城址出现在蓟城,即今天的莲花池附近。
经过研究发现,西山永定河地区的历史文化特点与古人类活动、北京城的发展息息相关。从北京三千多年建城史、八百多年建都史中留下的文化遗存来看,北部的平谷、密云、怀柔等,其遗址遗迹多与长城以及军事防御体系有关;东部的通州,其遗址遗迹多与大运河有关;西部、西南、西北的海淀、石景山、丰台、门头沟等,其遗址遗迹多与西山永定河相关,体现了非常明显的规律性分布。
近些年,定位于打造全国文化中心,北京市提出了建设“三个文化带”的目标,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便是其中之一。2017年发布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对此提出了明确要求,即依托三山五园地区、八大处地区、永定河沿岸、大房山地区等历史文化资源密集地区,加强琉璃河等大遗址保护,修复永定河生态功能,恢复重要文化景观,整理商道、香道、铁路等历史古道,形成文化线路。总的来说,要以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为抓手,推进北京老城保护。归根究底,就是要挖掘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文化内涵。
现在再品徐志摩的那句名言“北京的灵性,全在西山那一抹晚霞”,就觉得非常恰如其分了。北京人的文化寄托、文化归宿都在西山,无论是生前登高赏景,还是身后葬在那里。可以说,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承载了北京的文化精髓。因此,研究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
二、西山永定河文化带著名的文化景观
推进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各区都规划了几个重要的组团。
(一)海淀区
海淀区规划设计了三山五园组团、双清别墅组团、凤凰岭-百望山组团和未来科学城组团。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三山五园组团。“三山五园”是对位于北京西北郊、以清代皇家园林为代表的各历史时期文化遗产的统称。“三山”指的是香山、玉泉山、万寿山,“五园”指的是静宜园、静明园、颐和园、圆明园、畅春园。三山五园地区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的两大重点区域之一,是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和大运河文化带交汇的重要文化资源富集地,是传统历史文化与新兴文化交融的复合型地区,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功能叠加的重点地区。
其中,香山公园内有一座千年古刹香山寺。这座寺院独特的前街中寺后苑的建筑风格与秀美的自然环境紧密融合,建筑依山借势,由低到高,层层递进,使园林之美更具层次、深度和韵味,不仅在中国寺院建筑中非常罕见,在中国古典造园艺术中也堪称上乘之作。百余年前,因遭外侵焚掠,其宏伟建筑与精美园林付之一炬,仅余残垣断壁,遍山瓦砾。现今,经过5年的修缮,已恢复往昔的恢宏壮美,重现世人面前。
另外,香山公园内还有一处红色旅游景点双清别墅、来青轩等革命旧址。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共中央由西柏坡进驻香山,双清别墅是毛泽东同志办公居住地,距其不远的来青轩,是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同志办公居住地。2019年,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经过前期修缮建设和展陈工作,包括双清别墅、来青轩等8处革命旧址在内的香山革命纪念地正式对社会公众开放。
位于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万安山麓的北法海寺,始建于元代,曾称弘教寺,清顺治十七年重修后改称法海寺,因与石景山的法海寺南北对应,有了“北法海寺”之称,经过康乾年间不断修葺扩建,成为一座规模宏大的皇家庙宇,但在近代以来的战争中毁于一旦。现今,已经完成全部遗址修缮后的北法海寺,被活化利用成西山方志书院,并向公众开放了相关展览和体验馆。大家有机会可以去看一看。
我们知道,北京西山有一条非常经典的徒步线路叫“香八拉”,就是从香山到八大处拉练,中间会经过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原本的徒步穿越路线是一条防火通道,没有什么景观和设施,如果把沿途大大小小的文化景观修复起来,比如北法海寺,再健全相关服务设施、设置指示牌、卫生间等,不仅增加了人文景观,丰富了文化内涵,而且使游客或徒步爱好者有了更好的游览体验。
(二)石景山
石景山区规划设计了八大处组团、模式口历史文化保护区组团和首钢组团。
模式口,古为京西重镇,历史悠久,明清以来是连接京城与塞外的京西古商路。自2015年以来,推进模式口地区历史文化院落、街道修缮和景观再造,使传统风貌与现代文化相融合。如今的模式口大街,变化非常大,古色古香的青砖灰瓦民居、骆驼造型的街边园艺小品,还有充满古韵的商铺……仿佛让人“穿越”回了曾经鼎盛繁华的京西古道。
距离模式口大街不远,有一座法海寺。寺内的明代壁画代表了明代宫廷画家的最高水平,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这些精美壁画由宫廷画家完成,他们采用古代传统“描金”和“沥粉贴金”技艺,让壁画既金碧辉煌,又有立体浮雕效果。最为精美的“水月观音”像,观音身披白纱衣,披纱上缀有一朵朵六菱花,每个花瓣均由48根金线组成,细如蛛丝、薄如蝉翼,闪闪发光,令人叫绝。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我们建立了壁画基础数据库,建成了法海寺壁画艺术馆。也就是说,通过数字技术采集并“立体重现”的法海寺壁画,进入了4K高清影像时代。馆内展示的数字化壁画不仅可1比1还原真迹,动态展示局部细节,而且还有配套语音讲解。比如,“水月观音”像,高清屏幕可以将壁画的细节放大到极致,清晰地展示每一笔技法。特别是观音身上的白色披纱,甚至可以看出左右两侧不是同一个人绘制。这种通过研究赋予文物更大价值的数字化保护与利用是我们真正提倡的,所呈现的数字化成果也是令人震撼的。
(三)门头沟区
门头沟区的历史遗存非常多,既有风景独特的百花山、灵山、妙峰山,也有古刹名寺潭柘寺、戒台寺,传统古村落爨底下村、灵水村等,还有著名的古香道和古商道。
明清及民国时期的妙峰山庙会是京城一大盛事,吸引了全国各地的香客信徒,前来“朝顶进香”。这就形成了几条知名的进香古道。比如,从海淀区聂各庄台头村开始进山的老北道,从海淀区北安河村开始上山的中北道等。这些古香道沿途有很多文物古迹,也有很多当时的茶棚、粥棚遗址。如果把这些保护利用起来,开发成徒步登山线路,将会受到户外爱好者的追捧。除了到妙峰山进香赶会的古香道,门头沟的京西古道还包括从西山外运煤炭、山货的古商道。借助得天独厚的历史因素,这些古商道就如丝线一样,把散落在山区中的古村落串联起来。我们有机会可以到古道古村,体会别样的历史。
(四)房山区
房山区规划设计了周口店组团、琉璃河组团、云居寺组团三大文化组团。
周口店遗址是目前世界上同时期材料最丰富、最全面、最系统和最具代表性的古人类遗址,而猿人洞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处。因此,我们对猿人洞的保护建筑方案极其慎重,罕见地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备案,并组织专家进行多轮论证,最终于2018年建成。猿人洞全覆盖保护工程,外形似穿山甲的鳞片,在对猿人洞进行有效保护的同时,确保建筑设计与遗址环境相协调。大跨度弧形壳体钢结构横跨猿人洞遗址之上,对整个遗址进行全方位覆盖,为实现对遗址的全面保护又不喧宾夺主,保护棚采取成熟的绿植屋面形式,整体铺设屋顶绿化,与自然环境协调,融入遗址环境之中,隐伏于树木掩映之下,使新建的保护建筑与遗址浑然一体。
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原来建在山上,名为“北京猿人展览馆”,后来为了保护遗址,就在山下修建了这一新馆。博物馆面积8000余平方米,粗粝、刚毅的建筑外观源于“北京人”最早制造和使用的工具——石器。馆藏文物7000多件,展出文物1000多件。每天都接待非常多的国内外游客。
(五)丰台区
丰台区规划设计了卢沟桥-宛平城组团、长辛店组团、北宫国家森林公园组团等。
卢沟桥作为全民族抗战的爆发地,辐射带动了平西、平北、冀东等区域的抗战遗存,形成了以卢沟桥宛平城为中心的抗日战争主题片区,成为三大革命主题片区之一。
另外,卢沟桥畔的长辛店,是一座千年古镇。这里曾是二七机车厂所在地,留下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旧址、劳动补习学校旧址、工人俱乐部旧址等一批红色旧址。这里是工人运动的摇篮,发生过举世瞩目的“二七大罢工”。如今,这座百年机车厂变成保留工业元素的科创园区,成为网红打卡地。
(六)大兴区
大兴区规划设计了团河行宫组团、南海子组团、北京新机场组团等。
团河行宫,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七年,是清代四座行宫中占地面积最大、规格最高、建筑最豪华的行宫。这里曾发生了很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南海子的历史则更为悠久,曾是辽、金、元、明、清五个朝代的皇家猎苑,先后经历了辽“捺钵”、金“春水”、元“下马飞放泊”、明“南海子”、清“南苑”5个历史时期,总面积约210平方公里,被列为燕京十景之一。
处于永定河下游的大兴区,还有很多遗址遗迹有待进一步挖掘,比如汉代村落遗址、辽金墓葬群等。也就是说,我们要了解大兴区的历史,不能只看团河行宫、南海子,还有看永定河河底的另一个大兴。这也是推进西山永定河建设的一个价值意义所在。
三、关于进一步推进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的几点思考
目前,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未来,进一步推进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要重点思考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第一,进一步深化对西山永定河历史文化的研究。辽金以来特别是元明清三代,不少达官贵人和文人墨客都把西山作为踏青赏景之地,并留下了很多与之相关的诗词歌赋,保存在他们的个人文集或诗稿中。若我们能加大梳理这些文集或诗稿的力度,就能找到更多有关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文化景观、发现更多历史人物与事件。这对于推进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意义重大。
第二,重视并加强近代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内有多个近代工业遗址,如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我们对它的保护与再利用,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在原址上利用旧枕木、枕石和铁轨,建设了京张铁路遗址公园;另一方面在铁路上开通了有着“开往春天的列车”之称的市郊铁路S2线。“十四五”期间,我们还要深入挖掘工业遗址资源,推动首钢、京西煤矿等工业遗址的保护再利用。
第三,统筹推进京西南旅游线路建设。作为三大红色主题片区之一的以卢沟桥、宛平城为中心的抗日战争主题片区,要围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加紧推进周边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展厅改成升级。同时,着力推动周口店、琉璃河、云居寺“三大文化组团”建设,并以此为核心,联动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十渡风景区等文旅资源,打造国际精品旅游线路。
第四,合理布局大型文化设施(北京西部)。整体上看,北京的博物馆尤其是大型博物馆大都集中在东城区、西城区以及长安街沿线,如故宫博物院、首都博物馆等。近年来,我们在朝阳区鸟巢附近建设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在通州区城市绿心公园推出首都博物馆东馆,目前正在规划北京丰台大红门博物馆群。说到这里,我们发现,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涉及的海淀区、石景山区、门头沟区等,尚未建设这类大型文化设施。因此,未来推进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还需要对此有进一步规划和考虑。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赵苇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3/0906/120874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