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报告 文稿 党建

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 奋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2024年08月12日 09:22

 

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

王柏霞-专家

王柏霞 中共北京市延庆区委党校(北京市延庆区行政学院)办公室主任

点此查看完整报告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党“如何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的窑洞里给出了第一个答案,这就是‘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我们党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这就是自我革命”。党的二十大报告又对自我革命这个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作出了新的论述,提出了新的要求。那什么是自我革命,为什么要进行自我革命,我们党又是如何推进自我革命的呢?这三个方面内容就是我今天向大家汇报交流的主要内容。

首先,什么是自我革命。要想理解什么是自我革命,得先明确什么是革命。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重要论述中,革命就是:“以夺取和巩固政权为核心的政治革命、涵盖人类社会诸领域的社会革命以及革命领导阶级的自我革新。”借用“革命”的这第三层意涵,就形成了“自我革命”。2015年5月,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使用“自我革命”一词,并把它对应全面深化改革。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又多次引用这一词,把它对应全面从严治党,并将其作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一个基础概念、基础理论。因此我们说,党的自我革命重在“自我”,指的是党在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同时,勇于把自己作为特殊的革命对象,进行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精神与实践。它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是补钙壮骨、排毒杀菌,是壮士断腕、去腐生肌。它在党的百余年奋斗中形成,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成形,成为我们党为跳出历史周期率明确给出的“第二个答案”。

其次,我们党为什么要进行自我革命?大家知道,1945年7月,黄炎培等国民参政会参政员访问延安,当他们即将返回重庆时,毛泽东同志问黄炎培有什么感想。黄炎培说:“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

黄炎培在这里所说的“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率”,讲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很多政权在开始时励精图治、欣欣向荣,很快取代旧政权;但随着地位和环境的变化,很快就蜕变、腐朽,从而导致衰亡,直到被新的政权所取代的这种循环往复的现象。那黄炎培认为,要跳出历史周期率必须关注三个核心命题。第一,“政怠宦成”;第二,“人亡政息”;第三,“求荣取辱”。什么意思?就是我们日常中所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问题,因为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防止政权“由好变坏”“从兴到衰”,以确保政权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最终实现政党的长期执政。

面对黄炎培的提问,毛泽东同志回答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这就是著名的“窑洞对”。事实证明,民主是一条很管用的路子,而且我们党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但对于任何一个政权政党来说,你要解决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问题,必然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因为它总会随着时代的变迁、环境的变化,面对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

今天,我们党已经成立103年,成为连续执政时间超过70年、拥有9900多万名党员、具有全球重大影响力的世界上最大的党。大有大的样子,但大也有大的难处。比如,我们党历史这么长,规模这么大,执政这么久,如何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如何始终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如何始终具备强大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如何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如何始终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如何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这就是我们党今天为跳出历史周期率必须要解决的独有难题。

那面对这些难题,当年“窑洞对”的答案能够彻底解决吗?恐怕还不能。那怎么办?治国必先治党,打铁必须自身硬。习近平总书记在坚持人民监督、人民民主的这个外在因素的基础上,要求从内在因素出发,提出勇于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思想,在全党掀起了一场全面从严治党的革命性锻造行动,探索出了依靠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

最后,我们党如何推进自我革命?新时代启幕,习近平总书记就向全党发出警示:“近年来,一些国家因长期积累的矛盾导致民怨载道、社会动荡、政权垮台,其中贪污腐败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那说的是什么意思?就是以什么样的态度和行动对待腐败,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的成败兴衰。西方曾有人断言,中国共产党解决不了腐败问题,革自己的命比登天还难。那事实是怎样的呢?党的十八大结束不久,党中央就以雷霆万钧之势迅速拉开了反腐大幕。一批“大老虎”相继落马,向世人昭示了反腐败没有禁区,不管涉及什么人,不论权力大小、职位高低,只要触犯党纪国法,都要严惩不贷。

北京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有案必查、有腐必惩,在党的十九大到二十大的五年时间里,全市纪检监察机关立案21040余件,其中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7535人;查处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12239个,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7577人;在高压震慑和政策感召下,363人主动投案,4666人主动交代问题。这组数据只是全国的一个缩影。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这是不争的事实。

当然,根治吏治腐败、加强权力监督绝不是仅靠抓人所能解决的。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制定实施中央八项规定,锲而不舍纠治“四风”,持续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健全党内法规体系,完善党和国家监督制度,形成覆盖全面、常态长效的监督合力,中国共产党成功走出了一条依靠制度优势、法治优势的管党治党之路。事非经过不知难。纵观各国政党,像我们党这样始终如一正视自身问题,形成一整套自我约束的制度规范体系的,可以说是少之又少。十年磨一剑,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让全党全国全社会感受到了变化、看到了希望。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始终保持这种自我革命的精神与实践。这种能力是他区别于世界上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是他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所在。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答案”已经给出,“答题”还要继续。现在,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作为答卷人的我们,要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继续考出好成绩。

 

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 中国共产党走好赶考之路的奥秘

董文琪-专家

董文琪 中共北京市西城区委党校(北京市西城区行政学院)管理学教研室教师

点此查看完整报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是古人对于历史治乱规律的探索。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这是中国共产党人走好赶考之路的奥秘。

“两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人防骄戒奢、巩固政权、赢得民心的奥秘所在。七十多年前,在中国共产党即将夺取全国政权之际,有三大难题摆在了党的面前。如何在胜利前保持清醒头脑,如何在执政后经受重重考验,如何继续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给出了答案:“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是对我们党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和优良作风的深刻总结,也是对即将诞生的人民政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刻忧思。在“两个务必”的警示与激励下,中国共产党人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新中国,完成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当家作主的历史任务。

“两个务必”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永葆政治本色、赢得长期执政、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法宝。改革开放后,面对党内出现的贪污受贿、以权谋私等不正之风,邓小平同志告诫全党:“这股风来得很猛。如果我们党不严重注意,不坚决刹住这股风,那么,我们的党和国家确实要发生会不会‘改变面貌’的问题,这不是危言耸听。”1989年,邓小平同志在会见美籍华人教授李政道时指出:“我们要反对腐败,搞廉洁政治。不是搞一天两天、一月两月,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进一步指出:“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我们党是任何敌人都压不倒、摧不垮的。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绝不能自己毁掉自己。如果腐败得不到有效惩治,党就会丧失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要把反腐败斗争同纯洁党的组织结合起来,在党内决不允许腐败分子有藏身之地。”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发展任务,在推进反腐败斗争的同时,胡锦涛同志多次强调发扬艰苦奋斗作风的重要性,向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提出了四点希望,以此来激励大家艰苦奋斗、真抓实干,不断为党和人民建立新的业绩。

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起点上,面对前所未有的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怎样才能走好新时代的赶考之路,怎样才能交给人民满意的答卷,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提出了“三个务必”。其中,“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传承了“两个务必”精神内核,既强调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传统,又明确了在前进道路上我们应具备怎样的工作作风与精神状态。“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习近平总书记结合新的历史方位和时代特征提出的新要求新论断,宣告了人民至上这一中国共产党人的永恒价值追求,彰显了党推进民族复兴、实现千秋伟业的强烈使命担当。

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一贯遵循的价值宗旨,诠释了共产党人干事创业、艰苦奋斗是为了什么。2019年起,北京市用一根热线“绣花针”,穿起了民生“万根线”。从“吹哨报到”建立服务群众的响应机制,到12345热线牵引接诉即办,“闻风而动”地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再到“每月一题”集中攻坚,推动“主动治理、未诉先办”,北京市以市民诉求撬动了一场超大城市治理改革。在12345的话务大厅里,有1700多名工作人员,全年7乘24小时不间断受理诉求,全市343个街乡镇市区两级政府部门、相关公共服务企业,全部纳入其中。首接单位负责到底,依据轻重缓急分级办理,向来电人、12345热线双反馈,做到了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截至目前,12345热线共受理群众诉求1亿多件,市民诉求解决率从53%提升到94%,满意率从65%提升至95%。这一系列数字和举措背后,这一封封群众的感谢信背后,传递出的不仅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是党领导下的政府主动作为、践行使命的责任与担当。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要继续把人民群众摆在最高位置,将人民至上作为根本立场,只有这样,才能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的磅礴力量。

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具有的优良品格,说明了共产党人战胜各种风险挑战、不断夺取新的胜利是依靠什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要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少搞一些盆景,多搞一些惠及广大贫困人口的实事”,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领导干部强化扶贫责任、提升扶贫实效的要求;“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干部一心扑于工作、时刻心系人民的期望。八年里,党中央提出了“六个精准”要求,实施了“五个一批”工程,构建起“三位一体”格局,团结带领人民群众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经过艰苦奋战,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脱贫地区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焕然一新,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这份脱贫攻坚成绩单上,虽然只有寥寥数语,但背后却蕴含了中国共产党人沉甸甸的付出。在扶贫路上,有习近平总书记7次主持召开中央扶贫座谈会,50多次开展扶贫调研,走遍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忧劳身影;有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近200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一道奋战的忘我身影,也有1800多名扶贫干部牺牲在扶贫一线的奉献身影。无数人的命运因这些身影而改变,无数人的幸福因这些身影而成就!这些身影,正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生动写照,而我们每名共产党员也要牢记这一优良传统,在新征程上接续奋斗、勇毅前行。

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取胜的胜利密码,决定了共产党人要以何种状态继续走好新时代的“赶考”之路。反腐败斗争关系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是一场输不起也决不能输的重大政治斗争。党的二十大释放出反腐强音:“腐败是危害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最大毒瘤,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只要存在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反腐败斗争就一刻不能停,必须永远吹冲锋号。”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306.6万件,处分299.2万人,共问责党组织3.9万个,问责党员领导干部、监察对象29.9万人,起诉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7.8万余人,运用“四种形态”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了933.6万人次。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我们不仅有刮骨疗毒、敢于斗争的精神,还有标本兼治、善于斗争的艺术。党中央把不敢腐的强大震慑效能、不能腐的刚性制度约束、不想腐的思想教育优势融为一体,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行贿受贿一起查,构筑起有腐必反的高压态势。此外,我们党还注重完善管权治吏的体制机制,推动重点领域监督机制改革和制度建设,扎紧“不能腐”的制度笼子;并且,加强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教育,推动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构筑“不想腐”的思想堤坝。最终打出了一套标本兼治的组合拳,将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

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在历史征程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发出“三个务必”的号召。这不仅是一句口号,更需要我们全体共产党员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积以为常、相习成风,最终汇聚万千力量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牢记“三个务必” 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

吴佳佳-专家

吴佳佳 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党校(北京市海淀区行政学院)党史党建教研室主任、讲师

点此查看完整报告

“三个务必”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的一个重要论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说到“三个务必”,大家可能会想到“两个务必”。实际上,新时代的“三个务必”与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两个务必”,都产生于我们党的重大历史关头、向着新的奋斗目标前进的关键时刻。“两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即将夺取全国胜利、中国人民即将“站起来”的关键时刻,向全党发出的总动员令。“三个务必”则是中国共产党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迎来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关键时刻,向全党发出的总动员令。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从“进京赶考”到新时代的“赶考路”,彰显了我们党管党治党的高度清醒和强党兴党的战略自觉。

“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赶考”。一百多年来,我们党始终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为了这个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人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据不完全统计,从1921年至1949年,全国有名可考的烈士有370万余人。新中国成立前的中央委员、候补委员共有171人,牺牲和遇难的有42人。在革命斗争中,毛泽东同志一家有6位亲人为革命献出了生命;贺龙同志的家族中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2050人。听到这些数字,相信大家和我应该有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我们的红色政权真是来之不易。

前两年的热播剧《觉醒年代》,你们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哪一幕?很多人的回答是当看到陈延年、陈乔年牺牲的场景时纷纷感动落泪。1927年春天,本应温暖和煦的上海,却刮起了凛冽的“白色”寒风,陈延年在反革命政变中不幸被捕,并于7月4日被押赴刑场。临刑之际,他高声说道:“革命者光明磊落、视死如归,只有站着死,决不跪下!”恼羞成怒的刽子手,将其乱刀砍死,他牺牲时年仅29岁。不到一年,由于叛徒告密,其弟陈乔年被捕,牺牲时年仅26岁。

中国共产党人年纪轻轻敢牺牲、年纪轻轻担使命。在革命的血雨腥风中,中国共产党牺牲的第一个中央政治局常委罗亦农年仅26岁,第一个中央委员张太雷年仅29岁。说到这里,不禁让我想到习近平总书记,他也是在非常年轻的时候就有着崇高的理想信念。1969年1月,不满16岁的习近平,来到陕北梁家河插队。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里,他“看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真正理解了老百姓”,也树立了为老百姓办实事、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

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在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怕牺牲的伟大奋斗中。在脱贫攻坚征程上,1800多名同志将自己的生命定格在了脱贫一线。央视有一部热播剧叫《大山的女儿》,是根据真实人物黄文秀的事迹改编的。2016年,黄文秀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放弃了在大城市的工作机会,主动请缨到贫困村任第一书记。在黄文秀扶贫的一年多时间里,当地贫困发生率从22.88%下降至2.71%。而她自己却在2019年6月17日的一场山洪中不幸遇难,年仅30岁。黄文秀用她的生命坚守初心和使命。

“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鲜明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以什么样的工作作风来“赶考”。“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对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务必”的高度凝练和概括。我们来看一看,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进京赶考”的。1949年3月25日,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从西柏坡进驻香山,香山成为我们党“进京赶考”的第一个考场。

谦虚谨慎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1949年6月,毛泽东同志和周恩来同志相继给宋庆龄同志写信,邀请她北上共商国是。为进一步表示诚意,中央还特派邓颖超同志前往上海,亲自把这两封信交给宋庆龄同志。不仅如此,当宋庆龄同志到京时,50余位中央领导和民主人士前往车站,毛泽东同志更是亲自登车迎接,尽显诚恳恭敬。

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我们来看毛泽东同志的这件毛衣,其前襟开口处有三粒扣子,其中中间一粒扣子还是缺失的,上下两粒扣子颜色也不一样,最醒目的就是肘部有个大大的补丁。这件衣服此时就珍藏在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内,而彼时,在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同志在崭新的中山装里穿的就是这件破旧的羊毛衫。

“两个务必”为“进京赶考”提供了正确的思想指导。当前,党和国家事业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必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告诫,在新的“赶考”路上,全党同志要继续发扬谦虚谨慎的优良作风,继续艰苦奋斗、锐意进取。

“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深刻阐释了中国共产党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来“赶考”。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伟大斗争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改革开放、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都是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的。”血雨腥风的革命年代、大刀阔斧的改革之路,中国共产党都在斗争中披荆斩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正以昂扬的斗志走向民族复兴。但是,前进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党面临的“四大危险”“四大考验”是长期的、尖锐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是复杂的。

腐败是社会毒瘤,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十年磨一剑”的定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推进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党中央“打虎”“拍蝇”“猎狐”,查处了一大批腐败分子,不敢腐的震慑效应充分显现。自我监督是世界性难题,所以党中央大力推进反腐败立法和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一系列准则、条例相继出台,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此外,我们党不断夯实廉洁从政的思想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先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以及2024年开展的党纪学习教育,不想腐的自觉不断增强。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大变局”,更要有“大智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考试没有“躺赢”的,怎样才能考好呢?首先,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增进民生福祉。党员干部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事关人民利益、事关人民幸福的事情办好、办稳、办妥。第二,要加强作风建设,强化责任担当。要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要充分自信而不自满,第三,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要明确斗争形势,把握斗争方向,作为党员干部来说,要不断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以及实践锻炼。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这些新挑战新问题,必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党提出的“三个务必”的要求,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这样才能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有所作为。正如恩格斯所说,“一个知道自己的目的,也知道怎样达到这个目的的政党,一个真正想达到这个目的并且具有达到这个目的所必不可缺的顽强精神的政党——这样的政党将是不可战胜的”。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三个务必”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的精神指引。牢记“三个务必”,践行“三个务必”,中国共产党将是不可战胜的!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4/0812/123769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