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报告 文稿 文化

赵大兴:谱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华章

2024年08月30日 16:21

 

1686295850623

赵大兴 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形势与政策教研室主任

点此查看完整报告

点此查看视频专辑

点此查看课件

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安阳考察时首次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这一概念进行阐述。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必将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并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那么,什么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是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产物。

从历史视角来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在传统文明基础上创新性发展的现代文明;从现代化视角来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在中国式现代化基础上形成的现代文明;从文化发展的视角来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基础上形成的现代文明;从全球视角来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一种人类文明新形态。

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文明的传承者和创新者

德国学者沃尔夫拉姆·埃尔斯纳曾说,“在困难阶段,中国共产党还多次从根本上调整和改变了中国的发展方向,创造了一个很长时间以来一直在走全新道路的国家,这是人类文明从未有过的”,“这个拥有9000多万党员的政党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政党之一,也可能是最有经验的政党之一,它似乎始终具有如何处理其历史经验,并使其行动适应新环境的内在知识和政治能力”。

我们从两个方面来看中华文明的起源:一是北温带,其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二是农耕文明。实际上,北温带与农耕文明这两方面,对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民族文化的形成产生了巨大作用。北温带因其气候四季分明,因而更加有利于农业发展。在北温带从事农耕活动,要严格按照季节变化安排农业生产,包括耕地、播种、收获等。因此,这既让我们形成了严谨、守时、善于规划的性格,又让我们形成了勇于斗争、独立自主的性格。同时,农耕文明也让我们形成了慎独、自省的特质。在农耕文明发展过程中,人们要想办法解决旱灾、洪灾等问题,这就不得不积累经验。

北温带的农耕文明让我们的经济作物更加丰富,从而使手工业相继发展起来,这样一来,我们就有了充足的产品可以进行对外交流。丝绸之路产生的条件之一,就是农耕文明很发达,特别是在农业基础上的手工业产品比较多,比如丝绸、瓷器等。由此可见,中国自古以来就擅长与其他文明进行交流,并且在交流的过程中吸收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这也就形成了我们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博大胸襟。

那么,我们的文化自信源自何处?从三个方面来看,一是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是源自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是源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支撑起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也完全支撑起了我们的文化自信。

中国文化最伟大的传统是责任感的传承。中国人对于自身文化的认同有一个基本的心理起点。很多民族把自身的文化来源归咎于神的意志、上帝的意志、主的意志;而我们的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是由人创造的。中国人从来都认为“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有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理念。中华文明在发展过程中,有着抗挫折的特质,不管我们遇到多大坎,总能重新站起来。这正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而不中断的秘密所在。

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同样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沃土。从历史长河来看,中华文明并不是人类唯一的古老文明。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指出,在人类历史上出现过20多个文明形态,只有中国的文化体系长期延续发展而从未中断。我们知道,古埃及文明比我们的古代文明更早,并且创造了辉煌奇迹,几何学就是由古埃及人开创的。当时,由于尼罗河泛滥冲毁地界,需要人们重新测量,因此划分土地的需要就促进了几何学的产生。古埃及创造的文明,包括金字塔、神庙等,直到今天都令人惊叹。但是,古埃及文明并没有延续发展,直到20世纪30年代末,埃及考古学家才将狮身人面像从黄沙中挖掘出来。

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绵延不断、经久不衰,这说明我们拥有强大的文化基因。中华民族具有极强的生存意志。面对落后的困境,面对敌人的坚船利炮,中华民族不断抗争,一代又一代人用热血与生命,捍卫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据民政部不完全统计,近代以来,中国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英勇牺牲的烈士约有2000万名。

中国人身上往往会有一种厚重的历史感,无论遇到什么事,都能从历史中汲取力量、找到榜样。在探寻救国之路时,会想到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面对统治者的跋扈无道、重重压迫时,会想到陈胜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国家危机深重时,会想到顾炎武提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需要为国牺牲时,会想到岳飞的“精忠报国”;在做生死抉择时,会想到司马迁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当身陷囹圄时,会想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为什么李鸿章用“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描述晚清以来的中国?近代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们没有及时赶上工业化这趟车,这也导致了我们的文明发展在世界范围内的落后,中华民族当时面临着国家、社会、文明发展的三重困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但即使在中国最黑暗的时候,也依然涌现出了大量奋斗者,中国共产党人就是这些人的集中代表。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文明的继承者和发扬者。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中国共产党正是为解决这三重困境应运而生。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一九二一年产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就改变了方向,五千年的中国历史就改变了方向。我们共产党是中国历史上的任何其他政党都比不上的,它最有觉悟,最有预见,能够看清前途。”通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最终实现了中华文明的重塑,破除了近代以来文明发展的困境。

那么,“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是什么意思?简单来说,就是通过理论创新使中华文明被重新激活。中国共产党坚持通过理论创新激活中华文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党的创新理论引领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文明重构的主要实践主体和创造主体。中国共产党人用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使中华文明再次迸发出强大精神力量。

 

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特点

中华文明体现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这五大突出特性,既形成了一种刚健圆融的文明机体和价值体系,又为文明的接续发展、革故鼎新提供了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内在支撑。自古以来,中华文明在继承创新中不断发展,在应时处变中不断升华。新时代新征程,中华文明开启了新的时代华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不竭的创造力。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所谓连续性,是指中华文明的历史从未中断过,就像万里长江之水滔滔不绝,绵延至今。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如同流淌的血液,滋养着从古至今的中国,让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生机蓬勃。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所谓创新性,是指中华文明具有内在的自我更新、实现新陈代谢的生命活力。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的进取精神,推动着中华文明与时俱进,并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增添新的时代内容,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蓬勃动力。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所谓统一性,是指中华文明在多元融合的基础上形成广泛的文化认同。统一性不是单一性的无穷复制,而是差异性的多样和谐。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统一性推动中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华文明的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决定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这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奠定了牢固根基。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所谓包容性,是指中华文明所具有的擅长交流与学习汲取其他文明长处的特质。中华文明兼收并蓄的包容性让中华文明在与其他文明交流互鉴中,融合不同的思维理念、文化智慧而焕发新活力、展现新动能,这种开放包容的文化禀性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汇聚起强大精神力量。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所谓和平性,是指中华文明崛起、发展的手段和目的都是和平的。我们知道,有些国家是在使用暴力对外扩张征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们依靠对外扩张和征服掠取资源,作为发展能量,这些国家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中华民族的发展,一是建立在融合基础之上的,二是依靠自身的内生力量。我们没有把掠夺他人作为自身发展的前提,没有通过暴力手段把自己发展的模式和理念强加于人。中华文明协和万邦的和平性铸就了我们的文化品性和天下情怀,是新时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思想资源,为人类持久和平、共同繁荣贡献了中国智慧。

中华文明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虽然经历了王朝更迭和外来文明的强大冲击,但依然以其厚重的底蕴和顽强的生命力巍然屹立于世界文明之林。作为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唯一绵延不断的文明,支撑我们这个古老民族走到今天的,是植根于中华民族血脉深处的文化基因,它不仅构成了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是凝聚力量的精神纽带,也是建构和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的基石,让中华民族在迎接现代化的挑战与洗礼中顽强挺立并不断发展。

中华文明是最重视自我重构、不断进取的文明。我们知道,任何一个组织、一个生命体、一种制度,都同时存在正负两种能量:正能量是推动其不断发展的,负能量是使其走向衰竭的。在发展过程中,负能量的积累是无法避免的,如果我们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当负能量积累到能够压倒正能量时,那么这个组织、这个生命体、这种制度就会走向衰竭。因此,我们特别强调要发挥正能量。那么,怎样发挥正能量?就是要不断清除自身产生的负能量,也就是通过自我革新、改革创新,保持生机和活力。中国共产党就具有这样一种能力,能够进行自我革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党以巨大政治勇气推进全面深化改革,革除制约和束缚发展的深层次弊端,推出2400多项改革举措,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激活了发展动力,释放了发展活力。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也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因此,党能够以自我革命精神刀刃向内,打破“革别人命容易,革自己命难”的历史困境。通过有效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不良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三、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

我们知道,任何一种文明的产生都需要一定的途径。中华文明的产生,与北温带和农耕文明这两个因素密切相关。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产生的直接途径,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实践过程。也就是说,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形成的现代文明,是现代文明共性与中华文明特性的融合。

从史实来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历程大致是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启的。正是在艰难的摸索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开创出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互相成就,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正是以这样一种新的文化生命体作为精神支撑的。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包括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国家发展的传统定式。我们知道,资本主义通过工业革命创造了最早的人类现代文明,但是资本主义的现代文明是有重大缺陷和局限的,因为它是建立在对外扩张和掠夺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资本主义文明是“国强必霸”的逻辑。中国式现代化在发展上不同于传统强国的发展轨迹,它通过谋求人类和平与发展,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促进他人发展的同时也实现自身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两极分化的、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出了这样一个历史性结论:人类文明并不是只有一个色调,现代化模式也不能定于一尊。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结果,彰显了中华文明现代转型的独有形式及其内在逻辑。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呈现出两大特征:一是世界现代化普遍性基础上的现代文明共性,二是中国式现代化特殊性基础上的自身文明特色。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4/0830/123971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