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 理论大视野 理论精选
基层理论宣讲“声”入人心的“三重方法论”
2024年11月25日 10:04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上海市杨浦区“老杨树宣讲汇”全体同志回信,对他们表示亲切问候并提出殷切希望。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要找准“发力点”。做好基层理论宣讲是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的关键环节,基层理论宣讲承担着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使命,宣讲效果直接关系到党的创新理论能否实现“飞入寻常百姓家”。本期宣讲家网理论精选聚焦基层理论宣讲的方法路径进行解读。
在宣讲过程中,应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听不懂”“听得进”“记不牢”等基层理论宣讲中存在的突出难题,以鲜活的语言、鲜明的节奏及显著的亮点进行一一破解,使理论宣讲“难题”不“难”。
✎解决“听不懂”——做好语言转化
理论是有高度和深度的,理论语言本身也与生活语言之间存在较大差别。要想让广大基层群众“听懂”理论宣讲必须有效进行语言转化,变抽象化的语言为形象化的语言。
理论宣讲是“有本之学”,即要依据“本子”来进行宣讲,但理论宣讲切忌“照本宣科”,要将书本上的语言彻底转化为生活中的语言,变书本化的语言为生活化的语言。
基层理论宣讲还要变个人化的语言为群众化的语言。理论宣讲可以有个人化的表达,但忌小众化的表达。任何只为宣讲者个人所接受而为广大群众所不理解的表达在宣讲中都属于无效表达。因为,理论宣讲归根到底是要讲给群众听的,而不是“自娱自乐”或“自说自话”。在宣讲中,个人化的语言要尽量向群众化的语言转化。
✎保证“听得进”——做好节奏把控
从实践层面看,对于一场理论宣讲而言,保证听众“听得进”的关键在于宣讲者能够有效把控住宣讲节奏。
对宣讲节奏的把控除了急缓得当之外,还需要根据宣讲时听众的不同反应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
在基层进行理论宣讲,不能拘泥于传统的课堂式讲授,而要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多种宣讲形式来对宣讲节奏进行多元调控。
✎破解“记不牢”——做好亮点打造
案例:理论宣讲需要以“例”说“理”,案例打造好了,不仅能够使说理透彻,而且容易形成“亮点”,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
“金句”:群众在听宣讲时,有时会被宣讲者所说的一两句话所触动,而在听完宣讲后,难以忘怀的恰恰也是这一两句话。“这一两句话”便可称为宣讲“金句”。
实践:在进行理论宣讲时,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通道打通至关重要。有了理论沟通实践的敞亮通道,群众才能在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自由穿行中温故知新。
打通基层理论宣讲的“最后一公里”,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应该聚焦“讲全、讲透、讲实”原则,推动基层理论宣讲入耳入脑入心;突出“差异化、分众化、互动化”特点,构建基层理论宣讲新格局,打造新模式,贯通新渠道;通过深入人心的工作,增强基层理论宣讲的影响力、吸引力和生命力。
✎聚焦“讲全、讲透、讲实”
“讲全”是基本要求,推动基层理论宣讲入耳。
“讲透”是核心要求,推动基层理论宣讲入脑。
“讲实”是本质要求,推动基层理论宣讲深入人心。
✎突出“差异化、分众化、互动化”
构建“差异化宣讲”新格局。面对理论素养、知识结构和教育背景差异较大的基层群众,构建“差异化宣讲”新格局,多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方式,让群众听得懂、能体会、可落实。
打造“分众化宣讲”新模式。针对不同特点的受众群体,坚持因材施教理念,打造“分众化宣讲”新模式,促进宣讲主体分众化、宣讲对象分众化、宣讲内容分众化。
贯通“互动化宣讲”新渠道。打破传统一人讲多人听的“满堂灌输式”宣讲模式,拓展“主客体互动”“线上线下互动”新渠道,提升基层理论宣讲的生动力和感染力。
✎增强影响力、吸引力、生命力
增强基层理论宣讲影响力。用好红色资源,走进红色基地。贴近群众生活,活用宣讲场所。突破时空限制,打造网络矩阵。
增强基层理论宣讲吸引力。讲好凝聚群众的“实话”。用好切合群众的“土话”。说好融入群众的“白话”。
增强基层理论宣讲生命力。讲活最新政策。讲透最新思想。讲实最新理论。
实打实,才能入脑入心。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这一好制度、好作风、好传统,在“实”上下深功,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讲清楚、讲明白,不断推动理论宣讲向深处实处发展,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形式要实,让宣讲形象生动
要坚持便民原则,充分考虑群众的生产生活习惯,合理安排宣讲时间,适时把固定场所延伸到田间地头、广场庭院,开辟群众“爱看爱逛”的新媒体平台,让宣讲课堂“动起来”。
要善于用群众视角思考,用群众语言讲解,真正把书面上的“大道理”转化为有烟火气息的“小故事”,讲出“百姓味道”,切实让基层理论宣讲就像邻里之间聊家常一样轻松方便。
✎内容要实,让宣讲直抵人心
要始终坚持讲“正确的话”,持续加强自身理论武装,深入挖掘党的思想理论的精神内涵,理清逻辑关系,确保讲话内容“有根有据”,特别是在原则性立场上要避免“我认为”“应该是”等主观性话语,误导群众观点。
要坚持宣讲对象关心什么、需要什么,就讲什么、学什么的原则,深入开展基层调研,准确掌握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堵点问题,找准理论宣讲的切入点、着力点、结合点,确保群众坐得下、听得进、有收获。
要充分发挥百姓宣讲员互动性强、代入感好的鲜明优势,广泛发动身边好人、先进典型等加入宣讲队伍,通过上台分享感人故事、切身体会,实现理论宣讲大众化、通俗化。
✎成效要实,让宣讲见行见效
要坚持开门抓评估,把基层理论宣讲的“评估权”交给群众,完善群众反馈机制,虚心听取群众意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主动接受群众评判,确保久久为功、常态长效。
要注重理论宣讲与基层调研的有效结合,在宣讲中当好“情报收集员”,打开群众“心门”,倾听民情民意,从而不断优化政策执行流程,确保党的创新理论更好地运用于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让党的惠民政策在基层得到更好地落地实施。
来源:人民日报、学习时报、宣讲家网
责编:张弛 校对:王梓辰 审核:张凌洁 监审:彭亚南、刘斌
责任编辑:张弛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4/1125/124914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