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 文稿 经济
王君超: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
2025年02月14日 15:56
王君超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聚焦创新、市场、民生等关键词,围绕新质生产力展开重要部署。
一、新质生产力的提出背景
(一)“二李”假设
“二李”假设,即“李约瑟之谜”和李光耀提出的“亚洲价值观”。李光耀认为,从根本上讲亚洲的成功原因归于具有儒家文化内核的亚洲价值的优点,也就是说东亚经济发展背后的强劲推力是儒家文化。英国科学史学家李约瑟提出,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作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很多人把“李约瑟之谜”进一步推广,出现“中国近代科学为什么落后”“中国为什么在近代落后了”等问题。中国著名科学泰斗钱学森曾提出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与“李约瑟之谜”同是对中国科学技术的关怀。
(二)制度选择与科技创新
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断向前推进。从世界范围看,202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阿西莫格鲁、约翰逊和罗宾逊,尤为关注制度选择与科技创新对经济繁荣的重要影响。可见,全世界未来的发展不仅在于选择何种制度,更在于制度背后有没有能拿得出手的科技创新成果。
(三)凯恩斯周期与熊彼特周期
凯恩斯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他强调政府在调节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增加总需求。熊彼特则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研究经济周期运动。比起凯恩斯周期,熊彼特周期从更长时间段的世界历史的发展看待经济问题,尤为强调创新的重要性。真正推动世界发展、创造财富的不是具体的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而是具有颠覆性的技术革命,这也是为什么工业革命以来的两三百年创造了以前一两千年才能积累的财富。
(四)全要素生产率与新质生产力
在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9月提出新质生产力之前,有一个重要概念是全要素生产率,或者叫全要素劳动生产率。这一概念源自西方经济学,2015年首次出现在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五部分提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新质生产力与全要素生产率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也不同。新质生产力是我国提出的中国式的概念,是我国对世界现代化理论作出的新贡献。
(五)科技自立自强与新质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科技自立自强,从在陕北修第一口沼气池到提出新质生产力,其中蕴含的精神一脉相承。
(六)中国式现代化与新质生产力
美国摆脱英国殖民地的身份后,大力发展制造业,开展西部拓荒,形成了美国精神。我国要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七)“宽派”与“窄派”的新质生产力
只聚焦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是“窄派”的新质生产力;中小企业突破各种科技创新难点,推动各领域发展,这是“宽派”的新质生产力。我倾向于将二者融合在一起,以更加科学的方式激发各领域的创新创造活力。
未来中国的发展,要充分发挥科学家精神和企业家精神。以宁德市的发展为例,十年来,宁德坚持以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不锈钢新材料、铜材料为四大主导产业,并通过科技创新,不断降低成本,创造更多经济效益,经济总量由居福建省第八位跃升至第五位。要继续弘扬科学家精神,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实现弯道超车。要抓住科技发展的规律,推动产业革命,诞生领先世界的独家技术成果。要继续弘扬企业家精神,积极适应时代的“千变万化”,推动产业集聚。
二、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大意义
以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发展新质生产力。现代科技进步是第一推动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能改善我们的生活,提高我们的效率。以交通出行为例,得益于科技进步,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以前坐马车既不舒服,耗时又长,现在我们可以选择开车、打车,或是坐地铁,自动驾驶汽车也已经出现。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引擎。无论是计划经济,还是之前的封建经济,又或者是未来的数字经济时代,创新都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亘古不变的道理。我们提出中国式现代化,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站在世界发展的时代前列,取得诸多成就,如新能源汽车、国产大型游轮、国产大飞机、无人驾驶技术等。
新质生产力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具有极强的历史预见性,提出资本有机构成等理论。习近平总书记把握时代发展大变局,提出新质生产力,推动我国发展。如今的中国与清末积贫积弱的中国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处理好立和破、质和量、共性和个性、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四对关系。我们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坚持辩证法,不能一哄而上,要尊重经济学发展规律、产业发展规律、科技进步规律,渐进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要坚持破和立的辩证统一,破立并举、先立后破,该立的积极主动立起来,该破的在立的基础上及时破,在破立统一中实现改革蹄疾步稳。在产业发展方面,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相对的是,传统产业在走下坡路,这是大趋势。以能源行业为例,以前占据大势的是煤、水电,现在流行绿色新能源,太阳能和风能的使用大幅提高。随着光伏组件成本的下降,我国光伏发电的成本也大幅降低。面对产业转换这一大趋势,我们不能追求速成,要有耐心资本,关注新质生产力的长期发展。
三、积极应对问题与挑战 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一)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化解当前矛盾和问题的解题关键
2024年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在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之前,我们已经取得了一系列了不起的成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日益显现;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平衡性明显增强;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发展动力活力竞相迸发;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发展方式转变步伐加快,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的新年贺词中指出,一批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新型支柱产业快速崛起;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给中国制造增添了新亮色。中国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奋力攀登,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创造。
虽然我们取得了成就,但不能躺在成就上睡大觉,而是要看到仍然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外部环境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方位、深层次加速演进。从内在条件看,我国一些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掣肘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从工作推进情况看,有的领导干部认识不到位,实际工作中一遇到矛盾和困难又习惯性回到追求粗放扩张、低效发展的老路上;有的领导干部观念陈旧,名曰推动高质量发展、实际上“新瓶装旧酒”;有的领导干部能力不足,面对国内外新环境新挑战,不知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等等。对这些问题,要高度重视,切实解决。
要有针对性地拓展我们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是制度赋能,二是精神赋能,要充分弘扬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重视科技创新。中国拥有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高端技术人才、有经验的技术工人,我们还拥有全世界最完整的工业体系,科学技术必将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内驱动力。
(二)什么是新质生产力
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这段话有三个关键词需要我们重点把握:一是“新”,特点是创新;二是“质”,关键在质优;三是“生产力”,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三)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点是创新,既包括技术和业态模式层面的创新,也包括管理和制度层面的创新。一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二是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实现无中生有、“从0到1”的突破。三是着力推进发展方式创新,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四是扎实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充分发挥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的共同作用。五是深化人才工作机制创新,要“不拘一格降人才”。
四、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具体应该怎么做呢?一是推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优化组合和更新跃升。二是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三是完善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四是健全相关规则和政策,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五是鼓励和规范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发展耐心资本。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说明》中指出:“决定稿对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作出部署。围绕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提出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培养“掰手腕”的人。我们不仅要有高原,而且要有高峰。贵州兴义有一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叫万峰林,那里有一座座耸立挺拔的山峰,我们未来应有属于我们自己的“万峰林”,占据各领域的制高点,形成震撼世界的中国景观。珠三角、长三角、西三角等区域,要有自己产业聚集的焦点,形成区域特色,不要搞重复建设。
美国政府在美国百年发展史上起着重要作用,比如重视大学教育,给大学拨款拨地。虽然美国有很多收费昂贵的私立大学,但每个州都有收费较低的公立大学,其教育体制重视底层社会的普遍培养。同时,美国重视科学技术和相关商业的发展,关注科学研究的溢出效应和集约效应,强调科普的重要性,经常以现场直播的形式向公众展现重大科学成果的诞生。美国未来发展的引擎,一是庞大的城市规模,二是拥有高学历的创业人口,三是拥有实力雄厚的教育机构。
我们应该怎么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扩大财政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范围,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更大经费支配权、更大资源调度权。建立专家实名推荐的非共识项目筛选机制。允许科研类事业单位实行比一般事业单位更灵活的管理制度,探索实行企业化管理。”“强化人才激励机制,坚持向用人主体授权、为人才松绑。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是我们学习的根本,我们要继续深入学习,多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
责任编辑:范璧萱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5/0214/125543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