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报告 文稿 文化

温静:古埃及的创世神话与世界观

2025年02月26日 10:09

 

温静讲课

温静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点此查看完整报告

点此查看课件

一般来说,每个文明都有属于自己的创世神话。这些神话代表了人们对世界的根本看法,包括对世界起源和对人类社会起源的看法。

一、古埃及的历史和地理简介

(一)古埃及的历史

古埃及文明始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从这一时间点上,古埃及文明进入王朝时代,开始有了统一的国家,止于7世纪中期,被阿拉伯人所征服。在这3700年里,古埃及经历了从第1王朝到第30王朝的统治,于公元前332年进入希腊化时代的托勒密王朝,后于公元前30年成为罗马行省。

现代学者根据古埃及历史的时代特征,将其分为前王朝时期、早王朝时期、古王国时期、第一中间期、中王国时期、第二中间期、新王国时期、第三中间期、后王朝时期、希腊化时期、罗马时期。其中,早王朝时期是古埃及文明初步发展的时期,对应第1王朝和第2王朝。古王国时期开始建造巨大金字塔,之后古埃及迎来第一次地方分裂,即第一中间期。在短暂割裂后,古埃及进入中王国时期,很多学者将这一时期称为古埃及的古典时代,因为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等极度发达,官僚系统充分发展,经济社会繁荣发展。此后,古埃及再次进入分裂状态,即第二中间期。新王国时期是国家再次统一的时期,有些学者将这一时期称为古埃及的帝国时代,因为这一时期古埃及开始走上对外征服之路,比如对努比亚地区的同化政策。同时,这一时期的古埃及不再建造金字塔,而是在底比斯建造位于山谷里的岩窟墓,即著名的国王谷、王后谷等。在此之后,古埃及又一次迎来分裂,即第三中间期。这次分裂后,古埃及没能再次走向统一和强盛,频繁遭受外族统治使其国力衰落。在后王朝时期,古埃及遭受两次波斯入侵。公元前332年,古埃及进入希腊化时期,亚历山大征服埃及后,将其纳入帝国统治之下,亚历山大死后,埃及总督托勒密自立为王,开启了希腊人的统治。在托勒密最后一位国王克利奥帕特拉七世(埃及艳后)的统治下,古埃及被罗马打败,沦为罗马行省。

(二)古埃及的地理

古埃及是围绕尼罗河而建的国家,位于非洲东北部,属于撒哈拉沙漠的一部分。尼罗河是世界上第一长河,自南向北流,汇入地中海。从天空向下俯视,尼罗河如同一朵莲花,其细长的河道像是莲花的茎干,这片区域被称为尼罗河谷。尼罗河自流入埃及境内,只有一条河道,没有支流,直到开罗附近,尼罗河开始分出支流,形成一片绿洲,犹如莲花的花骨朵,这片区域被称为法尤姆绿洲。法尤姆绿洲往南地区,还有一处水源较充足的区域,被称为第一瀑布区,这里河流落差较大、礁石较多,无法通航,被视为埃及南方的边境线。

今天我们去埃及参观,能看到很多不同的地貌和风景。在亚历山大港,我们能看到地中海,感受海滨城市的风貌;在开罗,映入眼帘的则是无尽的沙漠,及矗立在沙漠上的金字塔;在卢克索,我们能看到尼罗河及两岸的山丘。

 

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中,古埃及人对国土的认识和我们完全不同。古埃及人将他们的国家称为“两片土地”的国家,区分狭长的尼罗河谷和三角洲地带,也就是上埃及和下埃及。国王有两个王冠,白冠代表上埃及,红冠代表下埃及,国家统一时,国王可戴双冠,表示“两片土地”的统一。

在修建阿斯旺大坝之前,尼罗河每年都定期泛滥。洪水从上游流到下游,漫过两侧河岸,一直淹没到距离金字塔很近的地方。洪水带来了丰富的有机物质,尼罗河的淤泥是天然肥料。经过洪水洗礼,这片土地从来没有盐碱化的问题,也不需要单独施肥,甚至在全年几乎没有降水的情况下,淤泥中的水分也能支撑作物生长。所以,尼罗河是古埃及的生命线。

古埃及的历法也与尼罗河的泛滥相关。古埃及人将一年分成3个季节,每季4个月,一个月30天,10天为一周,一年剩下的5天是节日,用于庆祝神的生日,由此一年共365天。古埃及人发现,每年七月中旬,当天狼星与太阳同时从地平线上升起,尼罗河就会开始泛滥。所以,古埃及人将一年的开始定在每年七月中旬。4个月的泛滥季节后,古埃及人开始播种,迎来4个月的生长季节,等作物成熟后,就是收获季节。由此可见,古埃及人的生活紧紧围绕着尼罗河的泛滥进行。

古埃及人将洪水覆盖的地方称为黑土地,将沙漠地带称为红土地,二者界线分明。古埃及人在尼罗河岸边的黑土地上耕种,居住在交界地带,将坟墓建在沙漠之中。

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下,古埃及人形成了二元对立的世界观。比如,他们将国家分为上下埃及,形成尼罗河谷与三角洲的对立;尼罗河岸边可耕种的黑土地与沙漠地区荒芜的红土地之间的对立;尼罗河岸人造的文明环境与沙漠地区野蛮的自然环境之间的对立;白天日光明亮与夜晚的漆黑之间的对立;尼罗河岸以农耕为生的居民与沙漠当中游牧民族之间的对立;国家统一与分裂之间的对立,等等。这些诸多对立在古埃及人看来,是秩序的世界与混乱的世界之间的对立。基于这样的认识,古埃及人创造出很多版本的创世神话,这些神话相互区别又有联系。

二、古埃及的创世神话

(一)赫尔墨波利斯神学体系

赫尔墨波利斯是希腊化时期埃及一座城市的名字,在此之前,在古埃及语中称为“八之城”。这座城市位于埃及中部地区,供奉的主神是图特神。图特神是掌管书写与智慧的神,经常以鹭首人身的形象出现,有时手里拿着用于书写的芦苇笔和调色板。图特神的另一个形象是头顶月亮圆盘的狒狒,代表月亮之神。

赫尔墨波利斯神学体系描绘的是世界在被创造出来之前的状态。古埃及人认为,在世界诞生之前,是一片虚空的混沌状态,这种状态难以描述,被称为“努”。“努”有四种性质:一是惰性,即不可改变,称为“努恩”;二是无限性,即不可限定、没有边界,称为“海赫”;三是黑暗的,即不可看见、没有光线,称为“凯库”;四是隐秘的,即不可知的,称为“阿蒙”。每一种性质对应一个阴性和一个阳性,从而形成八种性质,具象为八位神,分别是四位蛙头男神和四位蛇头女神。为什么是这样的形象?有学者认为,这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描述,当洪水来临时,土地都被淹没了,使人联想起世界诞生前的混沌状态。在古埃及文字中,“努”字的形成与水相关,据此有学者提出,泛滥的洪水下,最活跃的动物是青蛙和蛇,因而用这两种动物代表混沌状态下的性质。

 

在古埃及人看来,一开始,世界处在混沌中,只有“努”,之后出现了一座原始山丘,称为“奔奔”,然后在这座土丘上开出一朵莲花,最后在莲花的花瓣上升起太阳,照亮了整个世界,由此世界从虚空的混沌下诞生了。古埃及人将这朵在世界的诞生中极为重要的莲花神化了,称为“奈弗尔特姆”,以一个人头上长出莲花的形象出现。在图坦卡蒙的墓里,有一尊在莲花上开出人头的塑像,描绘的是图坦卡蒙从莲花中长出来,象征着图坦卡蒙死后会获得永恒生命。

(二)赫利奥波利斯神学体系

赫利奥波利斯也是一座城市在希腊化时期的名字,这座城市位于今天开罗以北的地方,是太阳神的崇拜中心。古埃及的太阳神称为“拉”,一般是以鹰头人身的形象出现,头顶有象征太阳的日轮。

赫利奥波利斯神学体系认为,在虚空的混沌状态中最先出现的是一位叫“阿图姆”的神,阿图姆自我演化后,降生空气之神“舒”和他的伴侣,代表空气中的水汽,有潮湿意义的女神“泰芙努特”,二者结合生出了地神“该伯”和天神“努特”。需要注意的是,古埃及的地神是一位男神,天神是一位女神,这和我们“大地母亲”的认知恰恰相反。天神和地神相结合,生出四个孩子,分别是奥赛里斯、伊西丝、赛特、奈夫西斯,两男两女。奥赛里斯又和伊西丝结合,生下荷鲁斯。截至奥赛里斯这一代,这一创世神话经历了四代人的过程。

阿图姆是太阳神的化身,我们可以理解为,在虚空的混沌中首先出现的是太阳,继而在太阳周围出现了空气和水汽,产生了人类的生存空间,天神和地神的出现,区分了这一空间的上与下。在古埃及人看来,天空女神俯下身,将手和脚支撑在大地上,大地男神则躺在地上,站在中间、托举着天空女神的是空气之神“舒”。

太阳在什么位置?古埃及人对于太阳的想象非常奇特,他们认为,白天的时候,太阳会在天空中变换形象。早上,太阳以圣甲虫的形象出现。圣甲虫,俗名是屎壳郎,特点是会推粪球。古埃及人在沙漠中观察圣甲虫推粪球的场景,联想出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的过程,从而想象太阳也是在一只巨大的圣甲虫的推动下才缓缓升出地平线。而且,古埃及人将圣甲虫视为生命力的象征,因为幼虫会从粪球中生出,而早上新生的太阳同样被视为具有生命力的象征。古埃及人经常将动物和人结合在一起表现神的特征,早上的太阳神的形象是一个人顶着圣甲虫头的形象,称为“拉·荷尔阿赫提”,意指“拉”是地平线上的荷鲁斯。正午时,以太阳神“拉”的形象出现。日落时,太阳变成阿图姆。上文提到,阿图姆是最开始诞生的神,是创造世界的神。在世界被创造出来后,阿图姆进入年老状态,成为日落时太阳神的象征。晚上,太阳从天空女神的嘴巴进入其身体,整晚在里面运行。早上,像母亲分娩一样,太阳从天空女神的身体出来,获得一次新生。古埃及人认为,太阳坐在船上运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关,古埃及人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是船。白天,太阳以鹰头的形象坐在船上出现在我们生活着的此岸世界,晚上则以羊头的形象坐在船上出现在逝者所在的彼岸世界。

 

从阿图姆的出现到天神和地神的降生,描绘的是物质世界的创造过程;从天神和地神结合降生出四个孩子后,描绘的是国王统治下人类历史的创造过程。奥赛里斯是历史上第一位国王,他的兄弟赛特嫉妒他登上王位,于是故意设计害死了奥赛里斯,还将他的身体分成了很多块扔在埃及各处。奥赛里斯的妻子伊西丝和他的姐妹奈夫西斯十分悲痛,找到奥赛里斯的身体后将其拼在一起,做成木乃伊。伊西丝化作巨鹰,趴在奥赛里斯身上完成受孕,生下荷鲁斯。荷鲁斯长大后,替父报仇,最终战胜了赛特,重新夺得王位。荷鲁斯成为埃及的王,是在世的法老,奥赛里斯则获得永生,成为冥界的王。因此,古埃及人将在世的国王视为荷鲁斯的化身,将去世的国王视为奥赛里斯的化身。赛特也没有完全被消灭,他代表着邪恶、混乱,在古埃及人二元对立的世界观看来,有秩序就有混乱,有真理就有谬误,没有谬误和混乱,也不可能有真理和秩序,所以赛特的存在是必然的。赛特在被打败后,成为太阳神的保护者,同时也是王位的保护者。

奥赛里斯神话是古埃及宗教信仰的核心神话,具有重要意义。但因涉及神的死亡,文献记载语焉不详。在古王国时期的一份文献中,提到了奥赛里斯、伊西丝和荷鲁斯,将荷鲁斯称为“他父亲的复仇者”;在新王国时期的一份文献中,记载了荷鲁斯和赛特之间的战争。奥赛里斯神话揭示了死亡的必然性和应对办法,也解释了权力存在的合理性和权力的传承方式。古埃及人认为,国王可以通过成为奥赛里斯而获得永生。据金字塔铭文记载,“阿图姆,这位奥赛里斯是你使之苏醒使之活着的儿子:他将活着,这位乌纳斯就会活着;他不会死,这位乌纳斯就不会死,他不会腐朽,这位乌纳斯就不会腐朽”。普通人也可通过模仿奥赛里斯完成生命的转化。古埃及人的送葬习俗是用船载着木乃伊渡过尼罗河,船头和船尾各站两名妇女,代表伊西丝和奈夫西斯,送葬队伍中代表伊西丝的女祭司会进行哭泣仪式,哀悼逝者。古埃及人还会在木棺背面画上象征奥赛里斯的脊椎骨的护身符保护逝者。在古埃及人看来,死亡的本质是此岸状态向彼岸状态的转化,通过模仿奥赛里斯可以完成这种转化,同时也有其他方式,比如通过成为大洪水完成转化。棺文咒语记载:“我当作为舒往来,因为我即是舒!我的面貌正如大洪水。我生为舍斯迈特的荷鲁斯,我登上河岸。向我敞开,因为我即是大洪水!”

(三)孟菲斯神学体系

孟菲斯神学体系描绘的是世界诞生的机制,是古埃及神学体系中最精妙、最深奥的部分。孟菲斯在今天的开罗附近,古时供奉的主神是普塔神。他有时以侏儒或木乃伊的形象出现。

我们可以在一块被称为“沙巴卡石碑”的器物上找到关于孟菲斯神学体系的记载。这块石碑诞生于第25王朝时期,经过研究发现,上面的文字可能抄录自拉美西斯二世统治时期的一部文献。

孟菲斯神学体系认为,普塔先于阿图姆存在,他用思想和语言赋予众神生命,九神的形体出于阿图姆,身份出于普塔。普塔是古埃及的工匠之神。古埃及人发现,工匠先在脑海中形成了关于器物的想象,才做出器物的实体。故而他们认为,工匠之神普塔先在脑海中有了对于世界的构思,世界才被创造出来。

 

孟菲斯神学体系反映出,古埃及人对于物质和意识的看法。他们认为,意识先于物质存在,物质是意识活动的产物。物质世界是概念的“象”,是概念的投射。神像是神本质的“象”,是人们对神本质的表达。具象和抽象可以相互替代,比如古埃及用动物与人的结合表达神的特征,神像是神的“卡”(灵魂)栖息的载体,神庙是神在人间的住所,特定的声音和香气代表神的降临。神可以变幻出人或动物的形象与人互动。举例来说,赛赫迈特是一位女战神,代表勇武,古埃及人将其描绘成狮子的形象,这并不代表古埃及人认为赛赫迈特就长成这样,只是用狮子的形象展现勇武这一特征。

孟菲斯神学体系还反映出,古埃及人对于文字的认识。在我们看来,文字是记录我们的想法,进行沟通的工具,但在古埃及人看来,文字是神的语言,其形体本身也具有意义。文字和图像是一体的,两者可以相互代替。古埃及人对于什么可以被写下来,什么可以被阅读,进行了严格规定。有一个关于“图特神的魔法书”的传说,相传图特神有一本魔法书,读过就可以知晓宇宙的真理和奥秘,但是阅读过的人都死了。这一传说告诉世人,有些知识是不能为人所掌握的,是属于神的领域的,如果人妄图了解这些,则会受到神的惩罚,走向死亡。所以,古埃及人对于物质、意识、文字、语言等概念,形成了一套成熟且深刻的认识,每一个具象表达的背后都可能蕴含着某一抽象道理。

(四)阿蒙神创世

阿蒙神是第18王朝时期的国家主神,供奉中心在上埃及的底比斯,一般以人的形象出现,头戴双羽冠。阿蒙是赫尔墨波利斯神学体系中八位神之一,象征“努”的隐秘性。“阿蒙”本身的意思就是隐秘。阿蒙超然于世界之外,不参与创造世界的过程,是真正的造物主,其他的神只是阿蒙的某些方面。《阿蒙赞美诗》里说,他隐藏于众神之外,他的本质不可知;比天空更远,比冥界更深;没有神知晓他的真容;铭文也无法透露他的形象;没人能见证他;他太隐秘而无法显示出他的威严;他太伟大而无法理解,太强大而无法知晓。因隐秘、不可知的特性,阿蒙神只能通过和其他神的结合展现力量。比如,通过和“拉”的结合,成为“阿蒙—拉”。他是众神之王,是两片土地王座之主。据此,有学者总结,埃及在这一时期,产生一神论倾向。

《阿蒙赞美诗》里说,众神为三;阿蒙、拉、普塔,没有其他;他的身份隐藏于阿蒙;他在表面上是拉,他的身体是普塔。这句话是说,阿蒙、拉、普塔代表神的三个方面,阿蒙代表本质,即无法被人所认知;“拉”代表表象,即可以显现出来的部分;普塔代表身体,即构成方式。

奥赛里斯和太阳神共同构成了古埃及宇宙观的时间维度。奥赛里斯代表永恒的时间,人死后进入冥界,即进入永恒的时间。太阳的运行则代表循环的时间,作物的生长、尼罗河的泛滥都与循环的时间相关。《亡灵书》里说,“昨天属于我,我知晓明天”。书中对这句话的解释是,“至于说昨天,那是奥赛里斯;至于说明天,那是拉,在那一天万物之主的敌人被摧毁,他的儿子荷鲁斯成为统治者。”永恒的时间和循环的时间在逝者进入永生的一刻相交汇。

世界被创造出来后,有了空间和时间,维护世间秩序的神“玛阿特”出现了。玛阿特代表正义、真理、秩序,国王的基本职责就是维护世间的秩序,古埃及人用国王伸手打击敌人的浮雕和壁画表达秩序战胜混乱这一抽象思想。普通人也会在墓室壁画中用图像化的方式,比如画出墓主人的狩猎活动,表示秩序得以维护。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5/0226/125633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