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宣讲家网视点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赓续千年文脉 守护万里长城
2025年05月13日 08:46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保护好、传承好这一历史文化遗产,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2024年5月14日,习近平给北京市八达岭长城脚下的乡亲们的回信
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北京市八达岭长城脚下的乡亲们,充分体现了对历史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对北京的巨大关怀。让历史遗产绵延千年,让文化记忆悠久传承,让爱国情怀有所寄托,让民族精神生生不息,让我们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为指引,续写新时代的长城故事。
一、文明象征
长城是中华民族书写的无言史诗,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
长城的修筑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工艺与杰出的民族智慧。在长城修筑中,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秉持“天人合一”理念,努力将自然天险与防御工事相结合,体现出尊重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理念,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使长城与沿线地区广袤的山岭、草原、森林、戈壁、沙漠、农田、绿洲等融合,形成雄浑、壮丽的独特景观。
长城的修筑加强了边疆地区的治理。自古以来,中国就十分重视边疆治理。随着长城的修筑,建立起众多的军事设施、民众聚落、信仰场所,推动长城地带成为北部边疆的“中心”。
长城的修筑见证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历史。长城修筑后,逐步形成关市、榷场、马市等贸易场所,长城地带逐渐成为中华民族守望相助、和谐共生的共同家园。
长城的修筑推动了中西文明持续交流、互鉴、交融。古老的丝绸之路开辟了东西方交流先河。丝绸之路沿线的长城、亭障、列城、烽燧起到了保护这一条漫长的国际交通干道安全的重要作用。
长城的修筑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在2000多年的持续营造过程中,长城展现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难险阻、顽强不屈、吃苦耐劳的精神特质,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追求和平、维护和平的基因血脉。
二、建筑奇迹
绵延万里的长城并不只是一道单独的城墙,而是由多种防御工事所组成的一套完整的防御工程体系。这一防御工程体系,由各级军事指挥系统层层指挥、节节控制,其中最基础的四个部分是关隘(关城)、城墙、敌台(敌楼)、烽火台。
· 关隘(关城)
居庸关长城。(摄图网)
关隘(关城),是与长城墙体相连的封闭型城垣,平时大门敞开,行人、商旅自由出入,战时城门紧密,严实坚固。
· 城墙
金山岭长城。(摄图网)
城墙是长城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将阻止、据守与掩蔽等功能集中于一体的防御建筑。
· 敌台(敌楼)
慕田峪长城。(摄图网)
敌台(敌楼),是建于长城城墙上,或突出于城墙外侧用以防御的高台。
· 烽火台
嘉峪关长城。(摄图网)
烽火台是利用“烽燧”传递军情的古代边防重要军事防御设施。“烽燧”分白天和夜晚,白天放烟叫“烽”,夜间举火叫“燧”。烽燧作为信号传递的工具,为了合理控制视线距离,修建时遵循“五里一小墩,十里一大墩”的原则。
三、文旅景观
北京段长城是万里长城的精华段所在。近些年,北京市率先提出以建设长城文化带的方式推进长城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长城文化带内包含八达岭长城、居庸关长城、慕田峪长城、司马台长城等景点。
· 八达岭长城
八达岭长城。(摄图网)
八达岭长城位于关沟北口,是居庸关的前哨阵地,在明长城中保存最好,也是万里长城向游客开放的最早的地段。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国际交往的需要,周恩来同志特别关心八达岭长城的修复工作。八达岭长城气势磅礴,雄伟壮观,险关叠据,层层设防,是万里长城的杰出代表,一年要接待上千万游客。
· 居庸关长城
居庸关长城。(摄图网)
居庸关被称为“天下第一雄关”,位于北京西北,建在长约20公里的关沟之中,此处关沟自古就是北京西北的重要通道。居庸关关城建筑完备,设有衙署、仓储、书馆、庙宇、儒学等相关设施,所在关沟拥有“关沟七十二景”。汉代时,这个地方就有设关的记载。北朝时,居庸关长城开始修筑。历史上,居庸关发生了很多次战争。现在的居庸关关城是在原址的基础上复建的。
· 慕田峪长城
慕田峪长城。(摄图网)
慕田峪长城东连古北口,西接居庸关,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燕山地区主要都是花岗岩,慕田峪长城也是修建于花岗岩山岭之上,形成了特别的风景。慕田峪关口处有三个敌台相连的景观,在万里长城上也算比较罕见的。
· 司马台长城
司马台长城。(摄图网)
司马台长城以形势险峻、构思精巧、敌楼密集、形态多样著称,其中东边一段特别奇险,西边一段相对和缓。司马台长城整修与八达岭不同的是,就残整残,修旧如旧,没有增加一块新砖,其中城墙都是原来明隆庆、万历时的原物,保留了长城原有风貌,吸引了很多游客慕名而来。司马台长城上的望京楼很高,站在上面可以看到北京城晚上的灯火,两侧墙外都是悬崖。
四、保护工程
近年来,围绕长城保护与传承利用的政策措施不断完善,工作力度持续加大,配套法律法规越筑越牢,逐渐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长城保护局面。
北京市开展长城保护工程。先后成立全国首个长城保护修复实践基地,出台《北京市长城文化带保护发展规划(2018年—2035年)》《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北京段)建设保护规划》《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北京段)建设实施方案(2021年—2023年)》等,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修缮理念不断进步。
新征程上,保护好传承好长城这一历史文化遗产、这一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参考来源:人民日报、《求是》、光明日报、北京日报、《前线》、宣讲家网
责编:张弛 校对:王梓辰 审核:张凌洁 监审:刘妍君、刘斌
责任编辑:张弛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5/0513/126280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