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宣讲家网评论 时政评论
【理响中国】在数字浪潮中站稳人民立场
2025年06月13日 08:40编者按:互联网是治国理政“新阵地”,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意义重大。本文聚焦2025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从读懂民意、畅通渠道、升级素养、培厚信任等维度,深度解析北京“接诉即办”、浙江“民呼我为”等典型实践案例,探讨如何以数字化手段构建党群沟通的“连心桥”,释放网络民意在夯实执政基础、提升治理效能中的关键价值,为新时代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提供有益参考与实践启示。
“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习近平总书记这一深刻论断,揭示了信息时代群众路线的历史性变革。当十几亿中国人民活跃在数字空间,互联网已成为新时代治国理政的 “新阵地”。走好网上群众路线,不仅是技术命题,更是关乎党的执政根基的政治命题,是党在新时代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路径。2025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以“汇聚网络正能量 引领时代新风尚”为主题,大会通过众多相关议题的讨论与成果发布,为我们在网络文明建设背景下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
2025年6月10日拍摄的2025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开幕式现场。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读懂网络民意,筑牢执政之基。网络空间是民意的“晴雨表”、民情的“聚合器”。在信息高速流通的当下,网络突破了地域与时间的限制,让亿万民众得以在“云端”发声。从脱贫攻坚时期,群众通过网络反映“最后一公里”的交通不便、产业帮扶的精准度等问题,这些“指尖声音”为脱贫攻坚政策的精准落地提供了方向;到教育改革中,网民围绕“双减”政策下课后服务的质量、教育资源公平分配等热点展开激烈讨论,构成了当代中国最鲜活的民情图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善于运用网络了解民意、开展工作”,这要求我们必须主动拥抱这一“最大变量”。北京“接诉即办”平台自运行以来,积极响应群众诉求超亿件。从老旧小区改造的噪音扰民投诉,到社区周边公共交通站点设置的建议,平台通过对海量网络诉求的收集、整理与分析,精准对接群众的“急难愁盼”,为城市治理提供了有力依据。浙江“民呼我为”系统集成民生服务,整合各类民生数据资源,将群众在网络上反映的医疗、养老、就业等问题进行分类处理,让每一条网络民意都能找到对应的解决路径。实践表明:只有俯身倾听 “网言网语”,才能精准对接群众的实际需求。把群众在网络上表达情绪的“表情包”作为工作“风向标”,时刻关注网络舆论的风向与群众情绪的起伏,我们方能在数字浪潮中站稳人民立场,使政策制定与执行更贴合民心所向。2025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展示了“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百个成绩突出账号推选活动”成果,其中众多优秀账号便是积极倾听网络民意的典范,它们从不同角度收集民众心声,为相关部门了解民意提供了便捷且高效的渠道,进一步凸显了读懂网络民意对于筑牢执政之基的关键作用。
畅通互动渠道,构建共治新局。网络不仅是民意“收纳箱”,更是治理“助推器”。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这呼唤着双向互动的深度实践。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开通后,已推动解决实际问题10万余个。无论是基层群众反映的惠农补贴发放不到位,还是企业反馈的营商环境中的政策壁垒,平台通过线上受理、线下核查、限时反馈的工作机制,生动诠释了“网上互动”如何转化为“网下行动”。从“键对键”的文字交流,到“面对面”的实地调研;从“被动应答”群众的提问,到“主动问需”于民,唯有打通线上线下服务闭环,才能让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2025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的多个分论坛围绕网络文明建设领域的热点问题展开,其中关于网络文明培育、互联网企业社会责任等主题的探讨,正与畅通互动渠道、构建共治新局的理念相契合。通过大会的交流与研讨,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与民众之间在网络空间的良性互动,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供助力。
这是2025年6月10日拍摄的2025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现场。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升级网络素养,淬炼时代本领。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本质是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转型。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舆情呈现出复杂性、信息碎片化的特点。面对这些挑战,领导干部亟需破除“本领恐慌”。习近平总书记警示“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要求提升“学网、懂网、用网”能力。这意味着领导干部既要掌握“网感”——读懂青年群体的“Z世代语言”,理解不同年龄、不同群体在网络上的表达方式与诉求;又要锤炼“网德”——在众声喧哗中坚守法治底线,以客观、公正、理性的态度引导网络舆论。上海开设干部“数字素养研修班”,通过系统培训,提升干部对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理解与应用能力,使其能够运用数据分析工具洞察网络民意趋势,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政策宣传与解读。深圳建立舆情响应 “熔断机制”,在舆情爆发初期,迅速启动应急响应,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回应社会关切,避免舆情发酵升级。这些举措正是以能力升级应对时代大考,领导干部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网络素养,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中,准确把握民意脉搏,有效引导舆论方向,提升政府公信力与治理效能。在2025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中,针对网络主播培育管理、个人信息保护、智能社会发展与治理等前沿热点问题设置了分论坛,这也提醒着领导干部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学习新的网络知识与技能,提升网络素养,以更好地应对网络时代带来的各种挑战,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培厚信任沃土,凝聚奋进合力。网络空间的信任感,是新时代干群关系的“试金石”。个别官员在网络上的“神回复”“雷人雷语”,不仅损害了个人形象,更严重损伤了政府公信力。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信息传播迅速且广泛,一次不当言行就可能在网络上引发轩然大波。因此,唯有以真诚互动重塑信任纽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这既是方法论,更是价值观。
从“领导留言板”上省委书记督办民生工程,对群众反映的住房难、就业难等问题亲自批示,推动问题解决;到将群众关心的户籍迁移、医保报销、教育入学等超2000项民生事项“搬”到线上,实现“一网通办”。每一次真诚回应都是信任的“增量”,每一次问题解决都是民心的“固基”。当数字空间充盈清风正气,群众在网络上感受到政府的关心与重视,网络民意便成为推动发展的磅礴力量。2025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致力于汇聚网络正能量,引领时代新风尚,其在促进网络空间清朗有序发展的同时,也为培厚网络空间的信任沃土创造了良好氛围,凝聚起全社会奋进的合力。
新时代的“网上长征”已然启程。我们应以“时时在线”的姿态感知民情,时刻关注网络舆情动态,将群众的每一个诉求都放在心上;以“事事回应”的担当化解民忧,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以“处处创新”的智慧激活民力,不断探索创新网络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如此,我们必能在奔腾的数字浪潮中架起党群“连心桥”,凝聚起民族复兴的浩荡合力,在新时代的网络空间中,书写践行群众路线的崭新篇章,让党的事业在人民的支持与拥护下蓬勃发展,不断迈向新的辉煌。(宣讲家网 徐辉冠)
作者 | 徐辉冠
责编 | 王静静
校对 | 翟婧
审核 | 于川、张凌洁
监审 | 彭亚南、刘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群:1053867568。
责任编辑:王妗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5/0613/126508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