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网友论坛 时事锐评

全国低碳日:勇当“碳路先锋”,共赴绿色未来

2025年06月24日 16:21

XxjpsgC007244_20250623_PEPFN0A001

6月23日,湖州长兴职教集团雉山校区学生观看低碳城市沙盘,了解绿色低碳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6月25日是全国低碳日,今年活动主题为“碳路先锋、绿动未来”。6月23日至29日是第35个全国节能宣传周。连日来,各级有关部门和单位围绕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加强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和相关技术知识的科普宣传,持续提升全社会节能降碳意识和能力。

自2013年国务院将全国节能宣传周的第三天设立为全国低碳日以来,这一活动与节能宣传周共同构建起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年度宣传体系。站在“双碳”目标提出五周年的重要历史方位,今年的主题深刻揭示出,实现绿色低碳转型高质量发展,核心在于构建以制度创新为引领、全社会协同参与的现代化治理体系。只有以完善制度筑牢发展根基、以技术创新激活内生动力、以全民行动凝聚发展合力,才能推动绿色转型行稳致远。

完善制度创新体系,筑牢绿色发展基石。科学完备的政策法规体系是引导绿色低碳转型的核心要素。自2005年3月1日,我国能效标识制度正式实施以来,通过明确产品能源效率等级,有效引导市场消费向节能产品倾斜,推动形成绿色消费导向。同时,节能标准标识的持续推广与产品碳足迹管理经验的广泛应用,实现了政策调控与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逐步构建起覆盖生产、流通、消费全链条的绿色治理体系。今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期间,相关部门组织开展的“两新”政策成效宣传、工业领域能效提升专题推广等活动,充分体现了我国在节能降碳政策制定上的延续性与战略定力。政策设计要进一步强化系统性思维,加强跨部门、跨区域政策协同,加快构建覆盖重点行业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核算标准体系,探索将碳排放表现纳入企业信用评价、政府采购等关键环节,通过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为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聚焦技术创新突破,激活绿色发展动能。技术创新是释放绿色生产力的核心动能。在工业领域,通过工艺革新、设备升级等手段,有效降低了单位产品能耗;建筑行业借助新型保温材料、智能楼宇控制系统等技术应用,显著提升了建筑能效水平;交通运输领域依托新能源汽车普及、智能交通系统优化,有力推动了行业绿色低碳转型。今年全国低碳日活动重点聚焦工业能效提升、建筑节能降碳等关键领域,集中展示技术创新在节能降碳中的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强化技术创新对绿色发展的支撑作用,需着力完善创新生态体系。一方面,要突出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深化“产学研用金”协同创新机制,打通技术研发、示范应用、产业化推广的全链条堵点。另一方面,加大对高效节能装备、新型电力系统、零碳建材、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共性关键技术的国家级研发支持力度。

推动全民低碳行动,凝聚绿色发展合力。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目标,离不开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共同行动。全国低碳日活动强调“提升全社会节能降碳意识和能力”“鼓励全社会广泛参与”,其核心在于激发社会成员践行低碳理念的内在动力。为此,需构建分层分类、精准有效的宣传教育体系:针对青少年群体,强化生态文明基础教育,培育绿色发展理念;面向家庭社区,普及节水节电、垃圾分类等实用节能知识与技能;对于企业主体,进一步压实绿色生产责任,推动形成绿色发展共识。同时,要积极探索创新激励机制,通过建立个人碳账户、绿色积分等数字化手段,实现低碳行为的量化、可视化与可激励化;支持社区、学校、社会组织等主体搭建常态化参与平台,将低碳理念融入日常生活场景,使绿色低碳行为成为公众的自觉选择。

全国低碳日,既是对我国绿色低碳发展阶段性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对未来发展的战略动员。唯有社会各界勇担“碳路先锋”使命,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才能汇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目标,绘就美丽中国的绿色画卷。(宣讲家网 黄登明)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5/0624/126599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