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网友论坛 时事锐评

建好人民城市,托举人民幸福生活

2025年07月17日 08:41

XxjpsgC007178_20250715_PEPFN0A001

7月13日,居民在苍霞新城嘉和苑休憩。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7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科学回答了城市发展为了谁、依靠谁以及建设什么样的城市、怎样建设城市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的城市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要认真学习领会,不折不扣抓好落实。

“城,所以盛民也。”城市是现代化的重要载体,是人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认识到城市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传承、民生改善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加强党对城市工作的领导,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数据显示,到2024年末,我国城市数量达到694个,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7%。从城市绿化到城市更新,从改造老旧小区到建设地下综合管廊……放眼今日,城里“住”的条件显著改善,城市的“颜值”不断提升,城市正在变得更加“聪明”,城市的“文化名片”擦得更亮。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建好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定能续写更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精彩篇章,托举起人民群众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

“民,乃城之本也。”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建设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幸福。贵州贵阳,印刷厂危旧厂房改造提升为梧桐大道、自习室等开敞空间,提供舒适休闲体验;四川成都,桥下、地下等城市剩余空间,通过场景植入、功能叠加等成为“金角银边”;北京中心城区,累计挖潜新建停车位2.8万余个,有力缓解居住区停车难……近年来,各地把人民城市理念融入城市发展全过程和城市工作各方面,不断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让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成为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的生动注脚。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人民群众的需求,走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的高质量发展路子,才能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增进民生福祉、留住家园情感,让城市发展更有温度,让市民生活更有品质。

“城”为人而建,“市”因人而兴。城市工作千头万绪,是一个系统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城市工作,一定要抓住城市管理和服务这个重点”。在北京,创新探索“接诉即办”等做法,2021年起,北京基于上一年度12345民生诉求大数据分析,“算出”反映最集中的民生痛点、治理堵点;在深圳,龙华区搭建“邻里议事厅”,举办“流水茶席”等邻里茶话会,解决群众诉求和意见……这些事例背后的逻辑,无一不是群众需求倒逼政务流程再造,让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实践充分表明,回答好城市治理的时代课题,离不开把握城市发展的具体特点和发展规律,因地制宜探索创新。这需要着眼大格局、干在细微处,下足城市治理的“绣花功夫”,更好满足不同群体多元化、差异化需求,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市是人的聚合,城市治理的含金量最终要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来衡量。当前,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对此,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并对“深化城市建设、运营、治理体制改革”等作出部署。今年,随着《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的印发,将为我们的城市带来更多的改变。前进道路上,锚定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目标定位,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绿色转型、文脉赓续、治理增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定能让一座座人民之城、幸福之城、活力之城真正成为人民的幸福家园。

(宣讲家网 丁恒情 )

作者单位:云南省保山市委组织部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图片来自新华社,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5/0717/126766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