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重大主题专题 理响中国 要闻
中国理论网:“两个结合”的历史贡献及其时代价值
2025年07月17日 13:48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首次明确提出“两个结合”的科学论断,强调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1]。“两个结合”的提出,既是对“第一个结合”的时代性拓展与创新性发展,更是高度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深刻表征。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深刻阐明了“两个结合”的重要意义,指出“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2]。在此,习近平总书记以“最大法宝”形容“两个结合”的强大效能,以“必由之路”强调“两个结合”的必然性,从历史之维凸显“两个结合”的卓越贡献。
“两个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带领人民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不仅是由于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强大的实践伟力,关键还在于始终坚持“两个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回顾党的百余年奋斗史,正是由于运用了“结合”这个最大法宝,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我国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都有“中国特色”的显著特征,而“两个结合”正是中国特色的关键所在。“两个结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厚植了现实依据与文化血脉,赋予中国道路以独特性,赋予中国理论以创新性,赋予中国制度以优越性,赋予中国文化以先进性。经由“两个结合”而确立的道路、理论、制度与文化饱含鲜明的中国风格,并在实践中得以确证其科学性。在此过程中,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也得以厚植与夯实,并持续迸发出强大的思想力量进一步推进“两个结合”。“两个结合”不仅是过去一百多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战胜困难、不断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更是未来不断取得新的成功的最大法宝。
“两个结合”是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走出来的,也是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史中走出来的”[3]。在空间上,马克思主义产生于欧洲;在时间上,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无论是空间还是时间,马克思主义都与中国的时空场域相差甚远。然而,马克思主义却能够被历史和人民所坚定选择,并且还在中国场域中生发出强大的效能,这一方面是因为其是科学的、人民的、实践的、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另一方面还因为我们党在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不断推进“两个结合”,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正是由于厚植起“两个结合”的理论与实践自觉,马克思主义才能在中国场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决定着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具有必然性。而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是彼此契合的,它们之间的内在贯通性也决定着二者的“结合”具有必然性。因此,“两个结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我们党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摸索出来的成功经验,更是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深厚土壤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由之路。
“两个结合”筑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根基和文化根基。一方面,“两个结合”以“中国具体实际”为基本坐标,强调要立足实际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将马克思主义这一普遍真理与中国现实国情有机结合,实现普遍性与特殊性、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实践探索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功开拓,拥有了坚实而深厚的实践根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也形成于“两个结合”的实践探索之中,不仅具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而且还具有基于中国国情的个性特征。另一方面,“两个结合”又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充实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命,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熔铸其中,实现民族性与时代性的有机统一。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实践探索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不断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起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也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之中,赋予其深厚底蕴,从而使得中国式现代化不是照搬照抄其他国家的现代化,而是在赓续古老文明基础上注入时代因素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发轫于“两个结合”的实践探索,是“两个结合”的必然产物,同时中国式现代化也要依靠“两个结合”不断迸发生机与活力,在“两个结合”中持续推进与发展。
“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4],坚持与推进“两个结合”是赢得历史主动的成功密码。经由“两个结合”,马克思主义以真理力量激活了古老的中华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了现代转型,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注入了文化力量。不忘本来才能开拓未来,“两个结合”在历史维度作出了卓越贡献,我们必须深刻洞察历史大势,掌握历史主动,在不断推进“两个结合”的过程中继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篇章。
(作者简介:贺绍芬,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注释: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13页。
[2][3]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5页、第7页。
[4]《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16页。
责任编辑:张慕琪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5/0717/126770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