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北京市
改进调查研究应重视方式方法
2025年07月18日 13:50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多次就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系统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要调查研究、调查研究什么、如何开展调查研究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央八项规定第一条,就是要改进调查研究。新征程上,不断把调查研究做深做实,对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带头抓好调查研究,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增强问题意识,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最实际的呼声。调查研究是一种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社会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为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把情况摸清。深入实际是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前提。开展调查研究,首要任务是掌握全面、真实、丰富、生动的第一手材料,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特别是要坚持结论产生在调查研究之后,杜绝先入为主思维,对调查了解到的真实情况和各种问题,有一是一、有二是二。
把问题找准。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找准问题需要注意把握好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实践中,找准问题还需要反复复盘,以解剖麻雀的方式,剖析正面和反面典型案例,举一反三,真正把群众面临的问题识别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
把对策提实。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调研成果的运用。为此,应注重调研成果的转化运用,切实把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实际举措,防止调查多研究少、情况多分析少,提出的对策建议大而化之、空洞抽象、不解决实际问题。对经过充分研究、比较成熟的调研成果,及时上升为决策部署,转化为具体措施;对尚未研究透彻的调研成果,应当更深入地听取意见,完善后再付诸实施;对已经形成举措、落实落地的,则应及时跟踪评估,视情况调整优化。
树立系统观念,讲求科学方法
调查研究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呈现出一个完整的过程,必须坚持系统观念、讲求科学方法,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
“身入”和“心到”相统一。“身入”是开展调查研究的前提,“心到”则是做好调查研究的关键。高质量开展调查研究,就要对群众有感情,怀着满腔的热忱、眼睛向下的决心、求知的渴望,做到现场看、当面听、直接问、用心想,真正把自己当作群众的一员、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满怀对人民群众的真情实感和责任担当。
现场调查和网络调查相统一。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调查研究方法,如走访调查、蹲点调查、典型调查、实地考察、座谈研讨等,这些方法要在新时代继续加以继承和完善。同时,也要适应信息化网络化的特点,充分利用大数据、互联网,进一步丰富调研手段、创新调研方式,运用好网络调查、统计调查、抽样调查等方式了解民意、回应关切。
调查和研究相统一。调查研究包括调查与研究两个环节。从开展调查研究的实际情况看,实践中存在调查不够的问题,也存在研究不够的问题。应当充分认识到,调查是研究的前提和基础,研究是调查的继续和深化;调查的目的是更好地进行研究,研究则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调查之后只有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反复比较、深入研讨,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才能找到事物的本质规律,提出的对策建议才能解决实际问题。
改进工作作风,力戒形式主义
中办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在“工作要求”中提出,“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搞作秀式、盆景式和蜻蜓点水式调研,防止走过场、不深入”。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必须改进工作作风,破除形式主义痼疾。
精准选题,不能“跟风”。“磨刀不误砍柴工”。选题是调研工作能否取得实效的基础,选题选好了就向成功迈出了一半。在精准确定调研选题上持续发力,就要用好“深、实、细、准、效”五字诀,明确意图、突出重点、直击要害,直奔问题去,弄清楚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弄清楚基层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聚焦工作中的堵点淤点难点,忙在点子上,谋在关键处,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研究。
掌握主动,不先“放风”。开展调查研究的目的是听真话、察真情,是为了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寻求对策。为此,必须掌握调研的主动性,带着问题开展真调研,防止“表演式”调研,将调研变成参观。可以通过“四不两直”等方式,避开“精心准备”,增加“自选动作”,深入调查一些没有做准备的地方,多研究一些尚未摸清楚的问题,力求准确、全面、透彻地了解情况,真正把情况摸透摸实。
轻车简从,不耍“威风”。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才能取得人民群众信任,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听到真实的声音。应按照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简化接待的要求,简化调研形式,坚持厉行节约,不搞层层陪同,不搞特殊化,不增加基层群众的负担,拜人民为师,甘当小学生,求智于民、问计于民,回归调研本真。
(作者:赵勇,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编审)
责任编辑:王梓辰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5/0718/126782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