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增强党性,重在保持清正廉洁
2025年07月30日 13:58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增强党性,重在坚定理想信念,铸牢对党忠诚,厚植为民情怀,纯正道德品质,保持清正廉洁。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而清正廉洁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增强党性,必须把保持清正廉洁摆在突出位置,做到思想防线不破、政治底线不失、法纪红线不踩,确保广大党员干部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一个先进政党能否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坚定支持与真诚信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员干部是否清正廉洁。做到清正,便能正气充盈、胸怀坦荡;坚守廉洁,则能百毒不侵、行稳致远。自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将清正廉洁视为共产党人必备的政治品格,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与改革的伟大征程中,持续清除损害自身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不断铲除侵蚀自身健康肌体的病毒。当前,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增强党性绝非抽象口号,必须牢牢紧扣保持清正廉洁这一核心要义,把清正廉洁内化为精神层面的崇高追求,外化为日常行为的基本准则。
保持清正廉洁,必须筑牢思想根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上的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守住拒腐防变防线,最紧要的是守住内心,从小事小节上守起,正心明道、怀德自重,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以内无妄思保证外无妄动。”这表明,党员干部要想保持清正廉洁,必须内修于心,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要常补精神之“钙”,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始终保持对党忠诚、对人民赤诚;要加强理论学习,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做到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不断提升党性修养;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坚持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
保持清正廉洁,必须涵养健康情趣。生活情趣看似是个人喜好的自然流露,实则是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和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能够滋养党性、砥砺品格,而低俗腐朽的生活情趣则容易成为腐败的温床。生活上不拘“小节”,往往是“大节”失守的开端。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来看,不少党员干部正是从追求“小爱好”“小情趣”开始,逐渐被别有用心之人围猎,最终蜕化变质、坠入深渊。党员干部保持清正廉洁,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追求,把个人精力聚焦于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上,把个人兴趣与工作实践、群众需求相结合,在走进群众、服务群众中寻找乐趣、实现价值;要划清情趣与欲望的界限,警惕“雅贿”“暗腐”等陷阱,面对各种糖衣炮弹保持清醒头脑,坚决抵制以“爱好”为名的拉拢腐蚀;要培养简朴的生活作风,自觉抵制享乐主义、奢靡之风,让情趣爱好成为助推个人进步、事业发展的“催化剂”。
保持清正廉洁,必须强化自我约束。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本。保持清正廉洁,既要靠制度约束,更要靠党员干部的自我约束。自我约束是党员干部抵御诱惑、坚守底线的“内功”,体现着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党员干部保持清正廉洁,必须时刻紧绷廉洁自律这根弦,在工作生活中不断强化自我约束。要严格遵守党的纪律规矩,把党章党规党纪刻印在心,自觉用纪律规范言行,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决不触碰“红线”、踏入“雷区”。要养成“吾日三省吾身”的习惯,对照党章党规党纪、对照先进模范典型、对照人民群众期盼检视自身行为,及时发现和纠正偏差。要常怀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敬畏之心,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坚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在点滴小事中严以修身,确保在大是大非前站稳脚跟。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王梓辰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5/0730/126865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