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友论坛 时事锐评
浓荫映福祉:诠释人民城市的真谛
2025年07月31日 13:12在近日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起福州工作时的一段往事,“我在福建福州时,就提倡多种树,少种草,不能让老百姓挨晒。”“提倡多种树,少种草”,朴素的话语既是对急功近利政绩观的清醒纠偏,更为新时代推进城市治理标定了价值航向。各地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推动人民城市高质量发展。
石家庄市高铁片区中央绿色体育公园(2025年5月19日摄,无人机照片)。近年来,石家庄市深入推进城市更新行动,还空间于城市、还绿地于人民、还公共配套服务于社会,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以“种树之功”铸就城市发展永恒底蕴。种草易成“速效景观”,铺就的是视觉政绩的昙花一现;种树方成“百年荫泽”,沉淀的是生态福祉的永恒滋养。福州用实践昭示,三十载葱茏绿荫的生态价值,远胜万千转瞬即逝的鲜花草坪。各地要树牢“种树思维”,破除“速成心态”,坚决抵制“短平快”的形象工程,对“景观亮化工程”过度化问题保持警醒,在科技创新平台搭建、历史街区保护性修缮、流域生态治理等周期长、见效慢的领域持续投入,为城市蓄积持久动能。我们要善谋“长远棋局”,精研发展蓝图,着眼三十年甚至五十年后的城市规划需求,科学预留生态空间、文化廊道、基础设施冗余度,避免“建了拆、拆了建”的短视循环,让每寸土地都承载未来价值。要建立“潜绩考核”机制,将绿色GDP增长、文化遗产保护率、碳汇增量等纳入干部考核指标,对“地下管网改造”“百年树种培育”等打基础工作实行专项评价。
以“生态根系”托举城市生命底盘。一树之功,可固水土、降高温、净空气,其生态效益数倍于等面积草坪。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将“着力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着力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列为建设目标,要求城市告别生态透支的粗放模式,转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到多地公园城市实践,以树木构建生态网络、以森林提升碳汇能力,已成为城市转型的共识。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各地要构建立体生态屏障,科学布局城市绿心、通风廊道、海绵设施,推广立体绿化与林荫道路,让树木成为调节微气候的“天然空调”。要发展绿色生产力,推动光伏建筑一体化、绿色建材应用、循环产业园区建设,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要完善灾害防御体系,在滨水地带种植耐涝树种固堤,于山体区域培育防护林防灾,用生态手段筑牢安全防线。
以“浓荫福祉”诠释人民城市真谛。树木无言,却以浓荫庇护行人;草坪虽广,难解烈日下的焦灼。城市工作“主体是城,落点在人”“多种树,少种草”的取舍本质是回归人的需求,在古榕下纳凉闲话,于梧桐道漫步休憩,方显“人民城市”温度。上海衡山路梧桐荫庇市井烟火,广州榕树头茶摊承载乡愁记忆,皆印证绿荫空间直抵民心。各地要以民生温度诠释种树真谛,将“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转化为“推窗见绿、漫步有荫”的现实。我们要聚焦在老旧小区改造中保护原生树木,在街角巷尾建设“口袋公园”,在通学路上打造林荫步道。要激活绿色空间价值,善用绿荫培育社区文化,让生态空间成为情感纽带,通过建立“市民园长制”“古树认养计划”,使护绿成为全民行动。要贯通生态民生纽带,在保障房社区配建社区农园,养老设施周边布局疗愈花园,医院庭院种植康养林木,实现生态效益与民生福祉双赢。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城发展,千秋之功。各地要在科学规划中涵养潜绩,在绿色转型中锻造韧性,在枝叶关情中践行初心,让今日之耕耘化作滋养千秋的“城市年轮”,绘就“推窗见绿、漫步有荫、乡愁可寄”的人民城市画卷。
(宣讲家网 欧阳立群)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西坞街道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图片来自新华社,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吴成玲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5/0731/126871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