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网友论坛 时事锐评

120 载中国电影的破局之道:扎根人心、以技传情、共生共荣

2025年08月11日 15:55

据8月8日《经济日报》报道,今年是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当微短剧与短视频如潮水般涌来,电影这方大银幕如何仍能熠熠生辉?在8月7日国新办举办的“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上,5位来自电影行业的代表围绕“推动电影高质量发展 丰富人民精神生活”的主题,共同讲述大银幕上的新故事。

国新办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围绕“推动电影高质量发展+丰富人民精神生活”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XxjpsgC007407_20250807_PEPFN0A0012025年8月7日,“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 新华社记者 潘旭 摄

从五位行业大咖掷地有声的话语中读到——答案不在技术幻影中,而在对心灵共鸣的执着坚守里。

其一,电影的生命力,根植于对“人”的深情凝视与不懈求索。 上海电影集团董事长王隽强调,电影须“在内容创作上苦下功夫”,探索新题材,拓展创作空间。这正道出内容为王的永恒定律——无论技术如何迭代,唯有那些在人心深处精准“架设机位”、捕捉真实感情的作品,才能穿透浮华直抵灵魂。追光动画制片人宋依依亦点明,电影核心在于“情感共鸣、艺术表达、人文思考”,纵使AI浪潮奔涌,这份依赖人的创作与判断的温度,恰是艺术不可替代的内核。电影不仅是光影魔术,更是时代精神的刻痕与心灵对话的桥梁。

其二,技术洪流中,电影更需以“人”为本,让奇观服务于心灵。 当《流浪地球2》《刺杀小说家》等作品以“更震撼的画面、更硬核的技术”拓宽想象疆界,其终极目的始终是“讲好故事、建立情感”(墨境天合视效总监魏明)。“技术”这匹骏马,终究需被人文的缰绳牵引。贵阳越界影城陈开放则从终端指明方向:“沉浸式观影体验”是影院核心竞争力,而探索“电影+文旅、电影+美食”等融合模式,是将电影情感体验延伸至生活场景的巧妙路径。技术革新与产业延展,皆服务于那束穿透银幕、照亮现实的精神之光。

其三,面对新生态,电影当以开放胸襟拥抱共生,在多元格局中找准价值锚点。导演申奥敏锐地指出,微短剧与电影存在“很强的互补关系”,二者互相借鉴学习,可“形成多元、立体的视频生态效果”。这揭示一条清晰路径:与其焦虑于形态冲击,不如在竞合中强化自身独特的叙事深度与情感浓度,让不同形态各美其美,共同丰富大众精神生活版图。

回望120年光影长河,中国电影真正的“流光溢彩”,始终源于其对人的境遇、情感与时代精神的深刻观照。当创作在人的心灵深处精准“架机位”,当技术成为传递情感的火炬,当产业在融合中延展精神体验的半径——中国电影便能在众声喧哗中,以那束穿透银幕的光照亮观众心灵深处,在新时代书写下真正不朽的篇章。银幕终会熄灭,而大银幕的光束,将永远是人类心灵深处不灭的灯火。

作者:刘纯银

责编:王灿熙(实习生)

校对:吴成玲

审核:于川、张凌洁

监审:彭亚南、刘斌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图片来自新华社,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5/0811/126942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