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 文稿 党建
【党员课堂】于昆 | 新时代青年党员政治能力建设的双重维度:重大意义与核心内涵
2025年08月13日 09:18
于昆 中央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党的青年运动史教研部教授
编者按:新时代加强青年党员政治能力建设,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本文从重大意义与核心内涵双重维度切入,系统阐述了“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的根本原则与提高“政治三力”的成长路径。文章紧密结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时代背景,深入剖析了“政治能力是第一位能力”的深刻意蕴,揭示了思想淬炼与政治历练相互促进的内在机理。这一研究对于把握青年党员成长规律、构建新时代党员干部培养体系、锻造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先锋力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新时代的青年党员要将政治能力建设放在首位,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一、新时代青年党员政治能力建设的重大意义
讲政治,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中国共产党补钙壮骨、强身健体的根本保证。政治能力作为讲政治的基础,是青年党员的基本功,是排在第一位的能力。新时代加强青年党员政治能力建设,对于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促进青年党员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提高青年党员的政治能力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站在统揽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战略高度,对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突出强调党的政治建设,战略考量极为深远。第一,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上看,任何政党都有政治属性,都有自己的政治使命、政治目标、政治追求。政治属性是政党的第一属性,体现政党的本质区别。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有崇高政治理想、高尚政治追求、纯洁政治品质、严明政治纪律,这就体现了其在政治上的先进性。一个政党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党的先进性不是一劳永逸的。如果不加强党的政治建设,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上的先进性丧失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无从谈起。
第二,从党的历史上看,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中国共产党都高度重视党的政治建设。从党的一大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到三湾改编确定“支部建在连上”原则;从古田会议确定“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到党的七大提出“首先着重在思想上、政治上进行建设”;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提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到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强调“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都表明注重政治建设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政治优势。
第三,从发展的现实情况上看,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解决党内各种问题的治本之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全面从严治党,在查处的中管干部中,几乎都有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绝大多数都有政治问题和经济腐败问题相互交织的严重问题。这使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党内存在的很多问题都同政治问题相关联,管党治党上的“宽松软”根子上是政治上的“宽松软”。正因如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党的政治建设摆上突出位置,在坚定政治信仰、增强“四个意识”、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正风肃纪、反腐惩恶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然而我们必须看到,尽管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党内存在的政治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一些同志忽视政治、淡化政治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比如,有的“四个意识”不强,有的将党的领导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有的对错误言行缺乏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和斗争精神,有的依然我行我素、无视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政治问题,“政治问题要从政治上来解决”。只有从政治上分析问题才能看清本质,只有从政治上解决问题才能抓住根本。要从根本上解决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政治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问题,就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党的政治建设这个重大命题,强调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各项建设。
为了落实党的十九大部署,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提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目的是坚定政治信仰,强化政治领导,提高政治能力,净化政治生态,实现全党团结统一、行动一致。着眼于这一目标要求,《意见》就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作出部署:一是坚定政治信仰;二是坚持党的政治领导;三是提高政治能力;四是净化政治生态;五是强化组织实施。
当前,我们党是世界第一大政党,党员人数已经达到空前规模。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10027.1万名。其中,30岁及以下党员1227.2万名,31至35岁党员1076.4万名,青年党员占比近23%。青年党员的政治能力如何,不仅直接反映青年党员个体党性修养的成熟度,更深刻影响着党的政治建设的整体成效。因此,必须加强青年党员的政治能力建设,使党的政治建设拥有更加坚实的“青年根基”。
(二)当前我国面临的风险挑战对青年党员政治能力建设提出更高要求
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顺利开启,但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前进道路上仍面临着诸多风险挑战。这些风险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秋季学期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用“五个凡是”作了概括,即:凡是危害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原则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各种风险挑战。这“五个凡是”分别对应五种风险挑战,每一种风险挑战都极其凶险。
比如,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的风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冷战结束以后,敌对势力针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颠覆破坏活动从来没有停止过,而且他们将突破口对准了中国青年,力图利用各种途径加紧对我国青年进行思想文化渗透。近年来,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更是力度加大、频率加快、手段翻新,愈发不择手段。他们抓住诸如民生、环保、司法等社会热点问题,通过断章取义、恶意解读,将个别问题扩大为“制度性缺陷”,煽动青年对政府的不信任;利用青年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鼓吹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西方优越论”等,否定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主流价值观;通过短视频平台美化西方生活方式,放大我国国内发展中的问题(比如民生短板、社会矛盾等),制造“外国月亮更圆”的认知偏差,使部分青年陷入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质疑;通过放大民族矛盾或歪曲民族政策,制造“民族隔阂”,破坏民族团结,试图瓦解青年对国家的整体认同,等等。
又如,意识形态领域的风险。敌对势力利用网络等渠道对我国青年进行意识形态渗透,鼓吹历史虚无主义、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潮,试图动摇青年的理想信念。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我国持续涌现。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打着“还原历史”“重新评价”等名义,抹黑英雄人物,丑化党的领袖,歪曲党的历史,导致部分青年出现“历史认知混乱”。清代龚自珍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也就是说,要灭亡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首先就要泯灭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历史,让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历史观消亡,从而破坏人民群众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因此,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青年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
对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实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激烈,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搞乱了,各级党组织几乎没任何作用了,军队都不在党的领导之下了。最后,苏联共产党偌大一个党就作鸟兽散了,苏联偌大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就分崩离析了。这是前车之鉴啊!”对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我国的危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内外敌对势力往往就是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来做文章,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除上述着重阐述的两种风险挑战外,还有改革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突发事件的应对考验等重大风险挑战。这些重大风险挑战,深刻地影响着新时代中国青年。其一,青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对世界的认知仍在形成中,容易受到多元信息的影响,缺乏对复杂问题的辨别能力。其二,青年对现实问题的敏感度高,关注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易被敌对势力利用情绪、放大矛盾。其三,青年是互联网的主要使用群体,而网络空间信息繁杂、监管难度大,为敌对势力的渗透提供了便利渠道。
当前,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奋斗,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我国越发展壮大、离目标越近,遇到的阻力和压力就会越大、风险挑战就会越多,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绕不过的门槛。
青年党员虽然在政治身份上与其他青年不同,但也同样受到各种风险挑战的冲击和影响。面对形式多样、变幻多端的各种风险挑战,只有强化政治能力,青年党员才能保持政治清醒和政治定力,准确辨别是非对错,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在重大原则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在复杂环境中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才能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
(三)青年党员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政治能力的提升
青年党员的成长,不仅是年龄和职务的提升,更是政治品格和能力的成熟。提高青年党员的政治能力,能让青年党员在成长路上始终“不迷向、不褪色、不掉队”。对于青年党员自身成长来说,政治能力是青年党员综合素质的核心,决定了个人成长的“方向”和“高度”。缺乏政治能力,可能导致青年党员在工作中“只看业务、不看政治”,甚至在关键时刻迷失方向。一旦迷失方向,就可能犯颠覆性错误。
讲政治是对全党第一位的要求。我们党对青年党员的要求,首先是政治上的要求。2018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对那些政治上不合格、想混入党内捞好处的人,一个都不能要。”“政治标准是硬杠杠。这一条不过关,其他都不过关。如果政治不合格,能耐再大也不能用。”由此可见,提高政治能力对于每一位青年党员的成长都至关重要。
二、新时代青年党员政治能力建设的核心内涵
2019年1月,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指出,“切实提高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和辨别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这一段话,分别从总体战略思维层面和具体实践层面明确了政治能力的内涵。
从总体战略思维层面上看,包括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体现的是全党在思想上要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问题。
一是把握方向的能力,主要是指青年党员要始终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等等。总体而言,把握方向的能力实际上是一种对标对表的能力。青年党员在谋划战略、制定政策、部署任务、推进工作时,要自觉同党中央对标对表,校准自己的思想和行动,确保各项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二是把握大势的能力,主要是指青年党员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通过对信息的整合、规律的洞察和趋势的预判,准确理解事物发展的整体方向、核心矛盾和长远走向,并据此作出适应性决策的综合能力。这就要求青年党员要具有历史眼光和全球视野,能够把党和人民事业放到历史长河和全球视野中谋划,从而把握方向、掌握主动,抓住机遇、顺势而为,更好地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
三是把握全局的能力,主要是指青年党员在复杂情境中,能够从整体、系统、长远的角度,分析问题、制定策略并推动工作的能力。这就要求青年党员要善于运用唯物辩证法,以全面、系统、联系的观点,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通盘考虑各种问题,统筹谋划各项事业,不因本位主义、局部利益损害全局和整体利益。
从具体实践层面上看,包括辨别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
一是辨别政治是非的能力,主要是指青年党员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通过对政治现象、观点、立场、行为等进行分析、判断和区分,准确识别其本质、对错、真伪及价值取向的能力。这就要求青年党员要具备出色的政治鉴别力,在政治是非面前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和正确的政治方向,能够透过现象看清本质,进而有效抵制腐朽思想文化和各种错误思潮的侵蚀和影响。
二是保持政治定力的能力,主要是指青年党员在复杂多变的政治环境和各种风险挑战面前,始终坚守政治立场、保持政治清醒、坚定政治方向,不被干扰所惑、不为困难所惧、不因诱惑而动摇的能力。这就要求青年党员要在大是大非面前做到政治信仰不变色、政治立场不动摇、政治方向不偏移。
三是驾驭政治局面的能力,主要是指青年党员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通过战略判断、资源调配、矛盾协调和风险应对等方式,有效掌控局势发展方向、维护政治稳定并实现预期目标的能力。这就要求青年党员要站在党和国家的政治大局上思考和决策,善于把控突发事件,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四是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主要是指青年党员在面对可能影响自身利益、稳定或目标实现的政治不确定性和潜在威胁时,通过识别、评估、应对和化解风险,以降低负面影响、保障自身安全与发展的能力。这就要求青年党员要有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对容易诱发政治问题特别是重大突发事件的敏感因素、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眼睛亮、见事早、行动快,及时消除各种政治隐患。
我们党对政治能力内涵的认识不断深化。2020年1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的民主生活会时首次提出“政治三力”,即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进一步丰富了青年党员政治能力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政治三力”,是党的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是对新时代政治能力基本内涵的丰富和发展。
政治判断力,是指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通过对政治现象、政治信息、政治趋势等进行分析、辨别、评估,从而作出符合自身政治立场、价值取向和利益诉求的判断与决策的能力。这就要求青年党员要科学把握形势变化、精准识别现象本质、清醒明辨行为是非、有效抵御风险挑战。
政治领悟力,强调的是青年党员对党的指导思想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等的正确理解能力。政治领悟力的关键在于“领”和“悟”。所谓“领”,即强调要始终绷紧政治这根弦,在工作中讲政治、对党忠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所谓“悟”,则是要求青年党员按照党中央的要求,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入理解党中央的战略决策和重大部署,把其中的政治意蕴想清楚、弄明白。青年党员只有提高政治领悟力,才能正确理解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才能形成正确的政治意识、政治自觉、政治立场,遇到事情才能从政治上思考、把握、掂量,办事讲求政治规矩、政治要求、政治效果。
政治执行力,即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实践能力。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建立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经过百余年发展已形成了包括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以及基层组织在内的严密组织体系。在这一组织体系中,党中央是大脑和中枢,必须有定于一尊、一锤定音的权威;党的地方组织的根本任务是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有令即行、有禁即止。这就要求青年党员要强化组织观念,自觉做到思想上认同组织、政治上依靠组织、工作上服从组织、感情上信赖组织,从知行合一的角度审视自己、要求自己、检查自己,对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必须坚定坚决、不折不扣、落实落细。
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三者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政治判断力着重强调青年党员的政治洞察力、预见力和鉴别力,解决“看得清”的问题,要求青年党员具有高度的政治智慧和政治敏锐性,善于从纷繁复杂的局势中把握政治发展大局。政治领悟力强调青年党员对现实政治问题的精准理解力,解决“悟得透”的问题,要求青年党员能够抓住党中央指示和大政方针的精髓和要旨。政治执行力针对的是落实环节,解决“抓得实”的问题,要求青年党员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指示和决策不走样、不跑偏。在“政治三力”中,政治判断力是前提;政治领悟力是关键;政治执行力是结果,也是根本和归宿。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政治三力”,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政治能力建设的科学内涵,深刻揭示了新时代青年党员政治能力建设的核心维度。
报告人 | 于昆
责编 | 范璧萱
校对 | 李天翼
审核 | 张一博、孙楠、叶其英
监审 | 李文鼐、刘斌
责任编辑:范璧萱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5/0813/126952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