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大视野 时政

爱与和平

2025年08月14日 16:54

1937年11月,中国现代漫画艺术的开创者丰子恺“宁当流浪汉,不做亡国奴”,携家眷10余人由浙江崇德(今桐乡)石门湾辞别缘缘堂,踏上逃难之路,走过10余省,行程近两万里,历经艰辛,饱尝战乱之苦。这位擅长以诗意的笔墨表现人间情味的艺术家,在颠沛流离的日子里,一改往日温情的笔调,以笔为枪,积极投身到抗战宣传工作之中。

在汉口,丰子恺加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为会刊《抗战文艺》设计封面题写刊名,并发表抗战题材漫画作品多幅;在桂林,他与弟子合编《抗战歌曲》两册,为抗战鼓与呼;在遵义,他亲自走上街头,指导青年绘制巨幅抗战宣传画,编绘抗战题材漫画集《战时相》;在重庆,他积极参加“抗敌画展”,举办个人画展……

丰子恺坚信抗战必胜,其漫画作品灌注必胜的信念,充满鼓舞人心的力量。他曾说:“古语云:‘众志成城’,我们四百兆人团结所成的城,是任何种炮火所不得攻破的!”他的漫画作品尺幅小,题材微,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比如《生机》和《战场之春》,主角均为一株小草,纤细柔弱,一棵从灰暗的断壁中探出头来,一棵在冰冷的铁丝网边昂首向天,寥寥数笔,生机立现。《战场之春》中题诗曰:“谁言争战地,春色渺难寻。小草生沙袋,慈祥天地心。”残酷的战场上,小草顽强生长,印证着天地的慈祥之心,好生之德。

1938年春,丰子恺在武昌乡间看到一棵大树,被人斩伐过半,只余一干,而新生的枝条在春风中昂扬向上,生机勃发。他深情撰文《中国就像棵大树》:“中国就好比这一棵树,虽被斩伐了许多枝条,但是新生出来的比原有的更多,将来成为比原来更大的大树。中国将来也能成为比原来更强的强国。”他最小的儿子丰新枚出生于逃难途中,取名灵感即来源于此。他以大树为题材创作多幅漫画作品,其中一件题诗曰:“大树被斩伐,生机并不绝。春来怒抽条,气象何蓬勃!”画中大树的老干虽然残损,但是粗壮昂扬,怒放的新枝蓬勃向上。画家用笔简洁爽利,充满力量。他还将抗战题材漫画集命名为《大树画册》,寓意抗战必胜。丰子恺说:“人间的事,只要生机不灭,即使重遭天灾人祸,暂被阻抑,终有抬头的日子。个人的事如此,家庭的事如此,国家、民族的事也如此。”春天的小草、重生的大树,均是不灭的生机和永恒的希望。

坚定的必胜信念与积极的乐观思想,使得丰子恺抗战题材漫画作品具有令人莞尔的谐趣。《警报作媒人》画的是一对青年男女在山洞中躲避空袭,因此而成就一世良缘。茵茵绿草地,一对佳偶不像在躲避警报,而像是春游踏青。画面所营造的恬静安宁,是对敌人的藐视,对战争的控诉,对和平的向往。

丰子恺坚信艺术可以救国,源于他对艺术本质的深刻认识。他认为:“艺术不是技巧的事业,而是心灵的事业;不是世间的事业的一部分,而是超然于世间之表的一种最高等的人类活动。”因此,他撰写《艺术必能建国》一文:“大家有艺术,则抗战必胜,建国必成。”抗战期间,他以漫画作匕首投枪,刺向敌人,振拔民心。他以悲愤之笔,画下《轰炸》系列作品:喂奶的母亲头颅被炸飞,怀中的婴儿依旧在吃奶;躲避空袭的母亲在飞奔,背上的孩子已无头……画家以直白的画法直面惨烈之状,摒弃自己一贯的隽永之风。在日寇的恶行面前,丰子恺必须改变风格,他说:“我们中华民族因暴寇的侵略而遭困难,就好比一个健全的身体受病菌的侵害而患大病。一切救亡工作就好比剧药、针灸和刀圭,文艺当然也如此。我们要以笔代舌,而呐喊‘抗战救国!’我们要以笔当刀,在文艺阵地上冲锋杀敌。”和平时期,丰子恺以诗意的笔调表达对众生的大爱、对人间的深情;战争时期,丰子恺以犀利的笔法表达对敌人的仇恨、对和平的呼唤。以笔为枪,并不违背他一贯的护生之旨。他说:“我们为什么杀敌?因为敌不讲公道,侵略我国;违背人道,荼毒生灵,所以要‘杀’。故我们是为公理而抗战,为正义而抗战,为人道而抗战,为和平而抗战。我们是‘以杀止杀’,不是鼓励杀生。我们是为护生而抗战。”

对于抗战艺术,他亦有独到见解:仁爱的内容与浅显的形式相结合,可以发挥最佳效果。《天使》中,小天使双手拦截空中的炸弹,护佑着地上的祖孙三人,画中题诗:“愿作安琪儿,空中收炸弹。”大胆的想象,超现实的手法,令人感动!《万世乐太平》中,废弃的炮弹壳成为花瓶,战争武器变成了花的容器,花瓶谐音平安,荷花象征祥和,“万世乐太平”寄寓着画家美好的祝福。

抗战期间,丰子恺以他极富感染力的漫画作品揭露日寇的暴行,控诉战争的罪恶,鼓舞军民的士气,表达必胜的信念。爱与和平,是他艺术的主题,也是他毕生的追求。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到来之际,重温丰子恺的抗战题材漫画作品,感受先生的爱国热忱与文人风骨,对于爱国主义教育和当代艺术创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系中国美术馆研究部主任)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5/0814/126963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