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上海市
增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想引领力
2025年08月14日 14:04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一系列重大创新观点、涵盖一系列战略部署,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不断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新时代推进文化繁荣发展、建设文化强国,就要在增强文化的思想引领力上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思想引领力构成文化的核心竞争力
思想是文化的灵魂,文化是思想的载体。任何一种文化都承载和反映着特定的思想观念体系,这种思想观念体系决定着文化的性质,也是区分文化先进与落后的标尺。在当前多元文化竞争的背景下,思想引领力构成文化的核心竞争力。
思想本身是文化的一种形态,是处于文化结构最内核的部分。在文化学意义上,可以把思想看作是一种理念文化,它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构成文化的整体形态。从唯物史观来考察人类的文化现象会发现,不同社会形态文化的物质基础是生产方式,而其内核则是反映特定生产方式的思想观念体系。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理论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也没有一种思想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社会主义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内核,这是其具有先进性的本质所在和原因所在。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走向世界历史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不同民族的文化发展也打上“世界历史”的烙印。当前,世界范围内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态势日益凸显,不同文化之间话语权的争夺日趋激烈,其核心是思想制高点的争夺。我们要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最为关键的就是提升文化的思想引领力。这就要求我们在立足中国国情、把握世界发展大势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在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的历史进程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仅能够滋养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也能够对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文化支撑。这是马克思主义本身内具的理论使命,也应当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时代使命。
党的百年奋斗史彰显先进文化的思想引领力
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进程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在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中充分彰显了先进文化的思想引领力。
党的百年奋斗史既是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也是党领导人民不断实现文化更新、文化奋进的历史。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我们党以理论创新为先导,不断突破旧的思想观念藩篱,获得新的思想解放,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为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在赓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发展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历史地看,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影响深远的思想启蒙运动,极大推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的准备,也成为培育伟大建党精神、孕育革命文化的重要精神资源。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积极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不但要把一个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的中国,变为一个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繁荣的中国,而且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这一思想理论上的重大突破,为文化建设提供了正确的思想坐标。
从那时到现在,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结合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与时俱进地提出自己的文化纲领、文化目标、文化政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提出“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提出“科学文化现代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对文化建设目标任务的认识持续深化。党的十八大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党的十九大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党的二十大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我们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着力增强文化的思想引领力,为团结凝聚全体人民力量共创历史伟业、激励中华儿女共建美好家园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坚持“两个结合”推进理论创新和文化繁荣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担负新时代的文化使命,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需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刻洞察理论创新和文化繁荣的内在规律,在坚持“两个结合”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不断丰富发展,坚定文化自信,增进文化认同,不断增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想引领力。
习近平文化思想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大课题,为我们推动新时代文化建设提供了思想指引。同时,党中央对新时代文化建设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持续深化战略布局。理论上的创新突破和实践上的创新探索,不断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也在此过程中充分展现了文化的思想引领力。
坚持“两个结合”,不断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是增强文化的思想引领力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察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关系,鲜明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强调“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推动理论创新和文化繁荣内在规律的深刻把握。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既是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深刻认识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植根于中华五千年文化土壤,孕育于党领导的百余年奋斗,淬炼于新时代伟大实践,本身是“两个结合”的产物。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占领思想制高点,不断在“两个结合”中推进理论创新和文化繁荣,着力提升文化的思想引领力。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是增强文化的思想引领力的关键。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用党的创新理论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也是增强文化的思想引领力的必然选择。推进新时代文化建设,要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把思想伟力转化为实践伟力,不断增进全社会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文化的思想引领力说到底是以理论的彻底性为前提的,而思想的力量也需要通过文化的载体才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需要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在明体达用、体用贯通中不断实现思想内容和文化载体的双向互动,不断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王梓辰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5/0814/126966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