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报告 文稿 党建

【党员课堂】陈坚: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大意义——作风建设篇

2025年08月15日 15:11

 

陈坚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三研究部研究员

陈坚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三研究部研究员

点此查看完整报告

点此查看课件

编者按:党的作风是党的性质宗旨的集中体现,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本文立足我们党百余年来加强作风建设的优良传统与实践经验,深刻阐述了新时代新征程持续深化党的作风建设的重大意义。文章聚焦“党风问题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这一核心论断,系统剖析了作风不正的严重危害性,强调其本质是党性问题、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深入解读了党中央聚焦整治“四风”问题的部署要求及具体表现;全面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切入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实现党风政风社风民风焕然一新的显著成效与宝贵经验,并对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提出了明确路径。这些内容深刻揭示了作风建设在党的自我革命和巩固执政根基中的关键作用,为新征程上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优良作风护航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与实践指南。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作风建设,这也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光荣传统。跳出历史周期率,是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对此,毛泽东同志曾给出答案,那就是让人民监督政府;习近平总书记也已给出明确答案,那就是加强党的自我革命。反腐败斗争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是党的自我革命的关键所在。

一、党风问题关系党的生死存亡

党的作风是观察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党群关系是“晴天”还是“下雨”,从党的作风中便可清晰判断。党的作风正,人民的心气顺,党和人民就能同甘共苦。反过来讲,倘若干部作风不佳,那么党群关系就难以融洽。由此可以看出,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

)优良的作风是党的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百余年来,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自身作风建设,培育形成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以及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等优良传统作风。这些优良传统作风是我们党的事业从成功走向新的成功的保证,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更是激励无数党员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宝贵精神财富。

秋收起义之后,毛泽东同志率领红军在辗转江西、湖南多地途中提出“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即“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个红薯,打土豪要归公”“上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后来又发展成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作风的写照。“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的提出,正是我们党的红军与其他军队的区别所在。

进入中央苏区后,在毛泽东同志等人的大力倡导下,密切联系群众、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作风在根据地盛行起来。“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穿草鞋干革命,夜打火把访贫农。”这首传唱一时的歌谣,表达了党与人民的鱼水情深。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时强调,“当年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住窑洞、吃粗粮、穿布衣,用‘延安作风’打败了‘西安作风’”。由此可见,一个政党的作风足以体现该政党的精神风貌,反映党与群众之间的关系,昭示人心向背。正是凭借优良的作风,我们党赢得了民心,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作风问题不是小事,一旦成风,危害巨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们认为习以为常的一些作风问题,往往就是对党的公信力、党的形象带来致命破坏的问题。作风问题绝不是小事,一旦成风,危害巨大。比如,党的十八大前的一段时间里一些领导干部吃喝成风,老百姓意见很大。出了多少规定,也没有管住,不少人因此失去了信心。党的十八大后,我们下决心整治,现在管住了,人民群众拍手叫好。我们管住了一些领导干部的嘴,赢得了无数人民群众的心。这就是小切口、大成效。”由此可以说,一旦不良作风形成风气,危害极大。因此,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应该从小事做起,对作风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

)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领导干部的作风直接关系党内风气和政治生态,关系民心向背,决定着党的群众基础。领导干部作风不过关,不过硬,党风社会风气就不可能好。人们认为习以为常的一些作风问题,往往就是对党的公信力、党的形象带来致命破坏的问题。”

党性是什么?怎么衡量一个党员干部的党性?简单说,衡量党性强弱的根本标尺就是“公”“私”二字。如果一个人一心为公、公正不阿,是一个公正、正派的人,那么其党性就一定很强;如果一个人私心过重,仅为个人或少数人谋取利益,损害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那么其党性就一定很差。也就是说,作风问题本质上就是如何妥善处理“公”与“私”关系的问题。辽沈战役期间,锦州乡间的苹果熟了,行军路过的解放军战士虽然饥渴难耐,却一个都没有摘。毛泽东同志说,“不吃是很高尚的,而吃了是很卑鄙的,因为这是人民的苹果”。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辽沈战役纪念馆讲完这段故事后语重心长地说,“这样的苹果,我们现在也不能吃”。

)作风问题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今天讲到的作风问题,实际上就是党与群众的关系问题。作风出现问题,则意味着党与群众的关系出现问题。由此可知,工作作风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就有可能发生“霸王别姬”的危险。

)优良的作风直接影响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实现

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党的坚强有力的领导,也离不开党的优良作风的支撑。因为党对现代化建设的领导不是抽象而是具体的,不仅体现在党对中国式现代化战略的科学制定上,而且体现在广大党员干部在推动现代化进程中展现出的先锋模范作用上,以及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把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到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也就是说,实现党的目标,需要千千万万的干部;将党制定的宏伟蓝图切实付诸实践,需要干部脚踏实地、真抓实干。

 

二、聚焦“四风”突出问题,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2012年11月,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必须下大气力解决”。要怎么解决这些问题?从哪里下手?经过慎重考虑,党中央决定从抓中央八项规定入手解决党风问题。

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党风问题,主要就是集中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四风”问题上。“四风”是违背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也是群众最深恶痛绝的问题,更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如果不加以遏制,其后果就是严重削弱党的执政基础、降低党的执政地位。

解决“四风”问题,要有的放矢,务求实效。第一,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要突出抓“四个方面”问题:一是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脱离实际、脱离群众,造成严重后果。具体表现有,对中央精神只做面上轰轰烈烈地传达,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做表面文章,缺乏实际行动和具体措施;地方和部门利益至上,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打折扣、搞变通,说一套做一套;缺乏正确的政绩观,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等等。

二是在履职尽责、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严重影响高质量发展。在近年来的相关案例中,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的问题占比是比较大的,包括懒政、消极应付,以及弄虚作假等问题。

三是在联系服务群众中消极应付、冷硬横推、效率低下,损害群众利益。

四是文山会海反弹回潮,文风会风不实不正,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过度留痕,给基层造成严重负担问题。关于基层减负,党中央高度重视,多次发布相关文件,并专门成立专班来解决基层负担问题。

第二,整治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要突出抓“七个方面”问题:一是违规收送名贵特产、礼品礼金及发放津贴补贴。具体表现有,违规收送礼品礼金,如节日期间或日常往来中的违规收送礼品礼金问题;通过衍生工具收送礼品礼金,如通过网购、快递、提货券、电子礼品卡、电子红包等收送礼金;超过规定标准、擅自扩大或小范围发放津贴补贴或福利;擅自出台政策发放补贴;变相发放津贴补贴或福利;等等。

二是违规吃喝等问题。什么是违规吃喝?关键看吃谁的、和谁吃、在哪吃、啥时吃四个层面。比如,关于吃谁的,那就是不能吃公款;关于和谁吃,那就是不能和服务对象、利益相关方吃;关于在哪吃,那就是不能去私人会所;关于啥时吃,那就是不能在工作期间。总而言之,要想不出问题,至少要把握住吃谁的、和谁吃、在哪吃、啥时吃这四个关键。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违规吃喝主要有四类,即接受、提供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违规出入私人会所吃喝,违规组织或参加用公款支付的宴请,超标准、超范围接待或者借机大吃大喝。由此可见,公款宴请、接受企业安排的吃请、到企业搞变相吃喝、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安排的吃请、接受可能影响公务执行的吃请、大操大办的婚丧喜庆宴席、各类带有敛财性质的宴席等情况,都是决不能发生的。

三是违规配备使用公车问题。具体而言,超标准配备公车,公车私用,违规借车,公车改革不到位,私车公养等,都是不允许的。

四是违规公款旅游等问题。具体表现有,虚构名目公款旅游,如以考察调研、招商引资、培训、奖励激励等名义,打着公务的幌子旅游;借公务之机公款旅游,如擅自改变行程;违规接受公款安排旅游,如接受管理服务对象、下属单位等公款安排的旅游;违规接受私款安排的旅游,如接受管理服务对象、下属单位和个人私款安排的旅游;提供或接受超标准接待问题,如差旅中乘坐交通工具、住宿超标准;等等。

五是楼堂馆所违规问题。具体而言,违规建设办公用房等楼堂馆所,办公用房面积超标或装修超标,办公用房超标后整改不到位等,都是不允许的。

六是违规操办婚丧喜庆事宜问题。具体而言,大操大办造成社会不良影响,借机敛财等行为,以及操办婚丧喜庆过程中违反相关规定,变换形式违规操办,借操办婚丧喜庆事宜违规收受礼金等,都是不允许的。

七是违规参与高消费娱乐健身活动等问题。具体而言,违规出入私人会所,组织、参加用公款支付的高消费娱乐健身活动,违规接受私款安排的高消费娱乐健身活动,违规打高尔夫球问题等,都是不允许的。

 

三、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我们多年努力,党的作风建设的成效极为显著:该遏制的长期存在的各类问题,现已得到有效遏制;以往未能刹住的歪风邪气,如今也被成功刹住;多年来难以消除的顽瘴痼疾得以纠正,党风和社会风气焕然一新。中央八项规定已成为党的作风建设的代名词,成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一张“金色名片”。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广大党员、干部从文山会海和接待应酬中解脱出来,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明显转变,大多数干部觉得解脱了、身心舒畅,家庭也有亲切感了。”

)中央八项规定的突出影响

第一,实现了政治生态的重塑,即通过严肃查处“四风”问题,重塑了党内政治生态,提升了党的形象,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第二,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即充分发挥中央八项规定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切入口的作用,巩固了全党改进作风的思想政治根基,凝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力量。

第三,引领社风民风向善向上,即不仅改变了党风政风,还带动了社风民风的持续向好,有效遏制社会上吃穿攀比、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持续推动新风正气的形成。

关于作风建设的经验与思考

尽管中央八项规定颁布以来,作风建设取得的成效非常显著,但是我们也不能过于乐观,更不能有放松一下、歇歇脚的想法。要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依然任重而道远。

第一,突出抓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的示范作用。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的作风历来是引领党风和社风的重要风向标,是人民群众观察党风的重要窗口。领导干部作风不过关、不过硬,党风社风就好不了。坚持从领导干部抓起,以上率下改进作风,是新时代作风建设能够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关键所在。

在领导干部作风示范方面,我们应当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每次外出视察工作,都会亲自审定所有行程安排,认真把关每一项内容。我们党十余年来在作风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效,与习近平总书记率先垂范、以上率下的表率作用密不可分。

第二,各级党组织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抓作风。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现在,广大干部群众最担心的是问题反弹、雨过地皮湿、活动一阵风,最盼望的是形成常态化、常抓不懈、保持长效。因此,我们要说,活动收尾绝不是作风建设收场,必须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决心和毅力,把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把目前作风转变的好势头保持下去,使作风建设要求真正落地生根。”所以,各级党组织要严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要求,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直至真正化风成俗,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

第三,坚持纠“四风”树新风并举。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为什么党中央要从八项规定入手抓党风廉政建设?就是因为‘四风’和腐败问题互为表里,是腐败滋长的温床。但是,尽管党中央三令五申,仍有些人置若罔闻、顶风违纪。八项规定是党中央立下的铁规矩,决不能不当回事。有的人认为,吃吃饭、喝喝酒是人情世故,觉得抹不开面子。有什么抹不开面子的?是遵规守纪重要,还是人情往来重要?这个问题都想不清楚,还能干什么事!”为此,治理腐败要坚持对作风问题与腐败问题同步审查、同步治理。作风问题与腐败问题是相互关联的,前者是外在表象,后者则是在不良作风温床上滋生的严重问题。所以,如果作风建设不牢靠,缺乏良好的环境,腐败问题便难以得到有效解决。在查处腐败问题与作风问题的同时,我们还要开展关于优良作风的宣传教育工作,广泛宣扬党内光荣传统、优秀党员干部和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推动党风、社风、民风实现根本性好转。

第四,明确责任、压实责任、讲认真,促进党风政风根本好转。一方面,要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靠的是紧紧扭住责任制这个“牛鼻子”。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必须牢记加强作风建设是全党的共同责任,联系全面从严治党的形势任务,准确把握作风建设地区性、行业性、阶段性特点,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推动责任主体到位、责任要求到位、考核问责到位。另一方面,讲认真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态度,即严字当头、做事不能应付,要把认真贯彻到作风建设的工作中。解决“四风”问题,要坚持抓常、抓细、抓长,保持定力、寸步不让,守住重要节点,紧盯关键环节,防止老问题复燃、新问题萌发、小问题坐大;深刻把握作风建设地区性、行业性、阶段性特点,抓住普遍发生、反复出现的问题深化整治。

第五,标本兼治,织密防范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的制度笼子。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制度优势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我们党是吃过制度不健全的亏的。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努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从根本上遏制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不仅要依靠党性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还要在制度建设方面下功夫。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先后印发《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出台《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关于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的通知》《因公临时出国经费管理办法》《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规定,有效织密了制度的笼子、堵住了违规的空子。

在未来的工作中,全党上下要严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在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相关制度的基础上,持续总结新时代作风建设的成效与经验,及时把纠治“四风”的实践成果转化为制度规范,构建更为科学、严密、高效的制度体系。

报告人 | 陈坚

责编 | 王瑱

校对 | 赵苇

审核 | 张一博、孙楠、叶其英

监审 | 李文鼐、刘斌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5/0815/126976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