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宣讲家网评论 理论研究
聚力打造人工智能高地的“北京样本”
2025年08月27日 09:22编者按: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驱动力。本文聚焦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实践,从数字经济根基扎实、创新能力持续攀升、数智资源高度汇聚、开放生态加速构建、政策体系精准引领、安全保障坚实有力六个维度,深入剖析北京如何夯实基础、整合优势,一步步筑牢人工智能发展高地,为全国城市发展新质生产力、抢占科技产业制高点提供“北京样本”。
8月14日至17日,由北京市政府、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世界机器人合作组织、亚太机器人世界杯国际理事会联合主办的“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在北京举行。北京凭借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优势与“世界机器人大会”“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等高端平台举办经验,成为这场科技盛宴的舞台。其深层次背景是北京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抓住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革新机遇,以应用反哺大模型技术迭代,培育壮大智能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高地。
机器人运动员代表在北京国家速滑馆“冰丝带”举行的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开幕式上宣誓(2025年8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谢晗 摄
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人工智能正深刻改变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也正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热点和产业升级的新引擎。北京不仅拥有我国数量最多的人工智能企业、人工智能独角兽、人工智能大模型,拥有我国最顶尖的人工智能学者、研发机构,还是我国第一个千亿参数大模型、第一个AI智能体、第一家AI独角兽、第一个智能机器人实验室、全球第一个通用智能人、全球第一款光训练芯片的诞生地……不胜枚举的“第一”,为北京赢得“人工智能第一城”的美誉。
数字经济根基扎实。截至2024年底,北京人工智能企业数量突破2400家,核心产业规模接近3500亿元,两项指标均占全国总量的一半。北京抓住人工智能这个关键变量,充分发挥大模型技术革新对实体经济的赋能作用,用数智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强链延链完善产业生态,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降低成本30%;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培育未来产业,打造集约高效低碳的高端制造体系,壮大优势产业规模,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在数字经济重点领域改革创新、产业生态培育、技术融合应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2024年北京数字经济增加值突破2.2万亿元,同比增长7.7%,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5%,已成为全市主要经济形态。
创新能力持续攀升。北京不断攻关前沿数字技术,形成了国际领先创新优势。豆包、智谱、Kimi等通用大模型表现突出,稳稳站在全球第一梯队;快手可灵、生数Vidu文生视频模型,技术实力全球领先;“北脑一号”智能脑机系统,成功进行了国际上首批柔性高通量半侵入式无线全植入手术;“天工”机器人,拿下全球第一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冠军;备案大模型132款,占全国近40%;聚焦光计算、晶圆级芯片等方向,持续布局颠覆性技术路线,夯实人工智能发展底座。实施一批综合型、标杆性重大工程,推动AI从“工具”升级为“生产力伙伴”,实现跨领域推理和自主决策。构建跨行业、跨领域协同创新组织模式,不断攻关前沿数字技术,促进大模型核心理论与技术突破,形成大模型行业应用新生态,人工智能工程化能力不断增强,形成了国际领先创新优势。
参观者在中关村展示中心参观展出的人形机器人产品(2025年6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数智资源高度汇聚。北京是中国人工智能创新资源最丰富的城市,拥有全国重点实验室21家,集聚全国超过40%的AI顶尖人才。北京建设国内首个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发布中文互联网语料库CCI4.0,上线人工智能数据运营平台,汇聚通用、行业数据集180余个、数据总量超2000TB;2024年新增算力8620P,累计智能算力规模超3.3万P;建设北京人工智能算力互连技术创新中心,超前布局全国首款64卡超节点算力服务器;据统计,北京累计建成5G基站14.39万个,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全国第一,率先推出“光网之都、万兆之城”行动计划,并加速向“双万兆”城市演进;工业互联网累计标识解析量超过2900亿次,累计接入企业节点数量超过16万家。
开放生态加速构建。北京持续深化全球开放合作,坚持以开源开放为本色、创新引领为特征、共治共享为要义、构建生态为根本,优化开源基础设施布局,营造开源开放创新生态,鼓励开源高参数自主可控基础大模型,支持搭建模型和数据集托管云服务平台,促进开发者分享和协作,打造“全球开源之都”。凭借政策支持、算力基建、人才储备和产业生态,形成“算力-数据-资本-人才”全要素生态,构建全球领先人工智能创新平台体系。算力方面,北京人工智能公共算力调度平台整合全国算力资源,形成覆盖多地的智算网络,为高校、企业提供低成本算力支持;数据领域,北京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汇聚PB级高质量数据集,推动数据跨行业流通,建设数据训练基地,为大模型训练提供算力、数据、开发工具和开源社区等资源;资本层面,设立了200亿元的市级人工智能投资基金,注重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为初创企业注入强心剂。支持基础大模型在各行业领域推广应用,鼓励以自主可控的基础大模型为底座加速训练细分行业垂类大模型,完善大模型应用工具链。聚焦大模型、具身智能、人工智能安全等方向,形成了完整的技术研发体系与产业生态链。
政策体系精准引领。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北京完善“顶层设计类政策+横向普惠型政策+产业垂直类政策”的政策支持体系,构建起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全要素“雨林生态”,形成“政策-技术-场景”三维联动。在财政科技投入、创新人才发展等方面实现制度突破,发挥政府逆周期调节作用,设立了人工智能政府产业投资基金,面向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联合研发平台,对重大标杆应用工程和示范性应用予以一定比例资金支持。修订《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办法》,破除对自然基金项目申请人的学历和资历限制条件等;出台《北京市AGI伦理治理指引》,建立数据跨境流动“白名单”,解决隐私保护与创新平衡难题。出台了全国首个人工智能人才专项政策,成立北京中关村学院,聚力培养人工智能35岁以下拔尖人才。面向商业化应用,对基于标杆应用工程和示范性应用项目开展的API接口调用、云端模型调优,模型私有化部署以及嵌入式小模型、智能体、智能操作系统、智能助手等细分场景下的大模型应用落地项目,发放模型券。
安全保障坚实有力。北京统筹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以系统性思维应对复合性风险,坚持包容审慎监管原则,加快推动大模型按要求上线,编制大模型分级分类管理和安全评测标准,围绕真实场景开展大模型应用质量评估、伦理对齐等方面评测,促进大模型应用安全合规发展;重塑数据聚合模式、安全运营模式和生态合作模式,引入人工智能产品准入机制,率先探索和实践监管沙盒创新机制;鼓励人工智能安全应用技术创新,打造人工智能数据安全最佳实践;推动人工智能在网络安全领域应用,以人工智能技术防范人工智能风险;提升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保障能力,完善面向大模型行业的数据漏洞、隐私泄露等风险监测体系,支持权威机构开发大模型风险监测平台,形成“安全态势感知+风险评估预警”运作机制,构建更加灵活、智能、协同的安全体系,为人工智能健康发展筑牢安全屏障;压实大模型服务开发者、使用方的主体责任,引导各方依法依规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注意保护个人隐私、知识产权和秘密信息;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当网站遭受攻击时,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尽快恢复网络正常运行。
作为首善之区,面向未来,北京在持续书写“人工智能第一城”崭新篇章的同时,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通过经验共享和技术赋能,助力国内其他地区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高地,切实推动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形成协同共进、整体跃升的蓬勃局面。
作者 | 陈庆修
责编 | 王静静
校对 | 翟婧
审核 | 于川、张凌洁
监审 | 彭亚南、刘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群:1053867568。
责任编辑:王妗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5/0827/127016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