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大视野 时政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2025年08月22日 17:00

百团大战纪念碑位于山西省阳泉市郊区狮脑山主峰,这里曾是百团大战第一阶段的主战场。纪念碑坐北朝南,从低到高,由主碑、三座副碑、一座大型园雕、两座题字碑、烽火台、长城雕塑群等组成,整个建筑群占地25亩。最高处是一个巨大的三角形平台,平台中心高耸着大理石主碑,三角形的角上各一座副碑。主碑与三座副碑以及两座题字碑组成了一个巨大的箭头,直指石太铁路,寓意当年百团大战以破袭正太(石太)铁路拉开序幕。主碑高40米,形如一把锋利的刺刀,寓意百团大战发生于1940年。主碑的三个面上,分别镌刻着彭真、徐向前、薄一波的题词。彭真的题词是“战绩辉煌永垂史册”;徐向前的题词是“参加百团大战的烈士们永垂不朽”;薄一波的题词是“百团大战,抗日战争中最光辉的一页,必将载诸史册,永放光芒”。三座副碑,形如军旗,象征着参战八路军129师、120师和晋察冀军区三支大军。三座副碑之间相距105米,寓意参加战役的105个团;上镶6块巨大的锻铜浮雕,生动地反映了百团大战中军民“出击”“破路”“攻坚”“支前”“转移”“胜利”的情景。第一座题字碑正面是“百团大战纪念碑”7个大字,背面镌刻着“百团大战”。第二座题字碑的正面和背面分别镌刻着《百团大战纪念碑记》和《狮脑山战斗纪略》。《百团大战纪念碑记》全文如下:

1940年,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华,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为挽救时局,遏止投降逆流,粉碎日本侵略者的“囚笼”政策,在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指挥下,于斯年8月在华北战场发起规模空前的交通总破击战,这就是名震中外的百团大战。

此次战役从8月20日开始,到12月5日结束。我先后出动105个团,连同参战地方武装共计约40余万人,以正太路为破袭重点,在敌堡密布的2500余公里交通干线上,军民团结,历经大小战斗1800余次,共毙、伤、俘日伪军44000多人,克敌据点近3000个,破坏铁路470余公里,公路1500余公里,桥梁、车站、隧道200余处,并缴获大批武器装备。阳泉地处正太铁路中段,横跨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敌后抗日根据地。狮脑山乃百团大战第一阶段主战场之一。在东起石家庄西至榆次的215公里铁路沿线,我晋察冀军区和八路军129师共投入30个团的兵力,彻底摧毁了日军的交通补给线,为之后的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百团大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一次大规模的正面对日作战,它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有力地遏制了投降主义的漫延,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抵御外敌的必胜信念。

岁月沧桑,神州巨变。为纪念百团大战的伟大胜利,缅怀为国捐躯的抗日英烈,激励后人,开创新业,1985年,时值世界人民反法西斯胜利40周年之际,经中国共产党山西省委员会批准,中国共产党阳泉市委员会、阳泉市人民政府于1987年7月,在狮脑山修建了百团大战纪念碑。1997年被列入全国首批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

2010年9月,为纪念百团大战胜利70周年,中共阳泉市委、阳泉市人民政府,又重新修建了百团大战纪念馆,修缮了纪念广场和纪念碑。

百团大战永载史册!

抗日英烈永垂不朽!

中国共产党阳泉市委员会

阳泉市人民政府

2010年9月

碑记介绍了百团大战的背景,概述了作战行动的起止时间、参战兵力、辉煌战果以及重大意义,表达了对抗日英烈的缅怀之情,读来令人心潮澎湃,仿佛又回到那段惊心动魄的战斗岁月。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的战役。这一战役,沉重地打击了侵华日军,粉碎了敌人围困我敌后军民的“囚笼政策”,迟滞了敌人向大后方的进攻,提高了我八路军的声望,打击了国民党的投降气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斗志,坚定了敌后军民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信心。

1940年,中国的全面抗战进入到第四个年头。当时,德意日法西斯互相勾结,妄图称霸世界。由于过去一个时期,英美法一味采取妥协政策,助长了敌人的反动气焰。为了挽救时局,打击国民党顽固派的投降活动,扩大和巩固抗日根据地,1940年7月间,八路军左权副参谋长来到129师师部驻地,向刘伯承师长和邓小平政委传达了总部的初步设想:这次破击战的主要目标,放在正太路上,而平汉、同蒲、白晋、平绥、北宁各线都要配合行动。除129师和晋察冀部队外,120师和豫、绥、热的八路军、决死队都将参加作战。7月22日,朱德、彭德怀、左权签发了上报中央军委同时下达120师、129师和晋察冀军区的《战役预备命令》。这个命令分析了全国的抗战形势和华北的整个战局与战役实施的初步构想,决定趁目前青纱帐与雨季时节,大举击破正太路。8月8日,八路军总部发出《战役行动命令》,同时发出《破坏战术之一般指示》。

正太路,从河北正定到山西太原,全长249公里。它横贯太行山脉,在崇山峻岭间蜿蜒西去,把巍巍太行劈成两截。它是华北敌人的重要战略交通线,也是对我根据地进行破坏的重要封锁线之一。在这条铁路线上,有天险娘子关和日军在华北的重要燃料基地阳泉、井陉煤矿。除太原与石家庄外,日军以第四、第八、第九三个混成旅团共3600余人,分布在50个据点里,守备在这条铁路线上。沿线大小城镇、车站和桥梁隧道附近,均筑有坚固据点,各以数十至数百人的兵力担任守备。铁路两侧20至30里,均构有一线外围据点。敌人还经常派装甲车轧道巡逻,自吹自擂这是一条“钢铁封锁线”。

我军于8月20日晚,以秘密神速的行动、果敢而勇猛的动作,开始对正太路守敌发起全线攻击。由于我军在全线投入几十个团的兵力,数倍于敌,造成了在这一地区敌我力量对比上我占绝对优势的局面,又经过战前全面侦察和周密准备,摸清了全线守敌的兵力部署,所以敌人在我军的强大攻势面前,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战斗发展顺利,战场上主动权即在我军手中控制着。经过一昼夜激战,我太行、太岳部队的左、右翼破击部队连续攻克芦家庄、和尚足、马首、桑掌等车站、据点,消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破坏了敌方战术工事;打开了战场,为破路和进一步扩大战果扫清了障碍。到8月25日,我太行、太岳部队又连续攻克上湖、燕子沟、坡头、狼峪、张净,同时攻克外围据点冶西。至此,正太路西段铁路除寿阳等少数据点外,已基本为我控制。

狮脑山是阳泉的制高点,居高临下,控制着正太铁路的咽喉,是保障破袭部队安全的关键。战役开始后,八路军一部连夜突袭并占领狮脑山。我军在阴雨泥泞、缺粮的极端恶劣条件下,打退了日军的数次反攻,坚守阵地七昼夜,圆满完成了狮脑山阻击战任务。

与此同时,晋察冀军区部队,在正太路东段经3小时激战一举攻克了娘子关要隘,还攻占了井陉煤矿,使敌在华北的燃料基地损失惨重。在晋西北,我120师破击大同到阳曲的同蒲路一线,以及汾离公路全线,以阻止敌人向正太路增援。平汉路、德石路、北宁路及其他主要公路均被切断。

随着正太路上车站、据点,一个又一个地被拔除,我参战部队、游击队、民兵和人民群众,在“不留一条铁轨,不留一根枕木,不留一座桥梁”的战斗口号下,冒着敌机的低空扫射,对铁路、公路及一切附属建筑物展开了大规模的破坏;车站、水塔、桥梁、路基被拆毁、被炸掉。

从8月20日到9月10日,我军在民兵的支持配合下,按照预定计划展开,经过20多天的奋战,任务全部完成。

从9月20日至10月20日,战役的第二阶段主要战斗除上述在太行地区的榆社、辽县战役外,尚有晋察冀地区的涞源、灵丘战役,冀中的任丘战役和晋西北地区朔县到原平间的同蒲路破击等。

第一和第二两个阶段的作战,给敌以沉重打击,使日伪军陷于异常混乱的局面,敌人急忙调集部队进行报复“扫荡”。从10月6日到12月5日,百团大战进入历时两个月左右的第三阶段,即反“扫荡”阶段。11月中旬,同蒲路敌四十一师团、白晋路敌第九混成旅团,纠集七千之众,向我太岳区沁源及其以北地区合击,我避其锐气,打其弱点,在官滩地区,一举杀伤敌百余人。又在胡汉坪战斗中与敌展开十多次肉搏,杀伤敌160余人。“扫荡”太行、太岳之敌,先后共达3万余人,经我军民两月奋战,到12月初,终于粉碎了敌人的报复“扫荡”。

自8月20日起到12月5日止,历时三个半月的百团大战,以我敌后军民的伟大胜利、敌人的惨重失败而告终。在整个战役过程中,我敌后军民共进行大小战斗1800多次,计毙伤日军2万多人、伪军5000多人;俘日军280多人、伪军1.8万余人;破坏铁路470多公里、公路1500余公里;破坏桥梁、车站250余处;缴获了大批武器和军用物资。

百团大战不仅震动中国,而且震动世界。美国合众社驻北平记者冲破敌人的严密封锁,向国际上连续报道了百团大战的消息。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对百团大战作了这样的描述:从晋西高山到东海海岸,从黄河畔到长城边,都成了战场,一百团人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百团大战的历史壮举,充分展现了我们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充分展现了党领导的人民战争的磅礴力量。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5/0822/127042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