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大视野 时政

老龙头墓地:青铜文明的汇集地

2025年08月22日 16:34

老龙头墓地位于四川省西南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毛家坝,地处青藏高原东缘横断山区的盐源盆地。墓地分布于一条东西向的山梁之上,核心面积约12000平方米。自2020年以来,老龙头墓地已发掘面积4500平方米,清理墓葬2042座、殉马坑1个,是西南地区近年来青铜时代考古的重大突破。这勾勒出老龙头墓地从商末至西汉早期跨越近千年的历史发展脉络,完整构建了老龙头墓地青铜文化的年代框架,为西南地区文化谱系研究提供了关键标尺。

独特的文化面貌与内涵。老龙头墓地是盐源地区青铜文明的典范,被誉为四川继三星堆和金沙遗址外的第三大青铜发现。老龙头墓地新一轮的发掘,揭示出盐源地区具有独特的青铜文化面貌与内涵。以老龙头墓地东周至西汉时期遗存为代表的青铜文化,是一支以盐源盆地为中心,辐射周边区域新的考古学文化。

老龙头墓葬有着数量众多、层垒叠压、头向统一的特点,显示出自商代至西汉时期长时段连续发展的特征。墓口覆盖巨石的习俗是该墓地独特的形制特征,遗骸包裹、朱砂葬、“毁兵”、叠葬、屈肢葬等特色习俗丰富了西南夷的葬俗。

墓地出土器物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地域特色鲜明,三轮青铜马车、蛇蛙铜案、青铜腰机、铜人俑、彩绘大双耳罐及各种双马神树枝形器和联星杖首等,具有鲜明的地域与时代特征。其中,造型特殊、主题多元的青铜树枝形器和案形器、干字型杖首等,是盐源老龙头墓地最有辨识度的文化符号。以人兽为主题的树枝形器是老龙头墓地最具特质的青铜文化元素,也是该墓地最具辨识度的器物。

双耳罐在老龙头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除了日常生活或作为随葬品的陶质双耳罐外,还发现彩绘双耳罐以及青铜质地的双耳罐,枝形器中也可见其存在。青铜立人双手悬提的双耳罐和枝形器上双鹿或双羊对供的双耳罐,彰显出双耳罐在该文化中扮演着敛聚财富的象征。老龙头墓地主人通过“马帮”对盐源盆地盐业资源的控制与贸易获利,实现与周边地区的远程贸易,造就了老龙头青铜文化的繁盛景象,马和双耳罐随即成为当时社会地位或财富的象征。

此外,女性在老龙头社会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并享有较高社会地位,她们不仅承担制盐生产与贸易活动,而且参与献祭、战争。大量女性图像出现于青铜器上,她们不止出现于杖首和枝形器上,同时在女性墓葬中亦可发现大量兵器和马具的出土以及殉马习俗的使用,彰显了女性在当时盐源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社会角色。这是雅砻江女性文化悠久历史的呈现。

多元包容的习俗与信仰。从墓地遗存可见尚马之风兴盛,考古发现大量以马头为主的头蹄葬和随葬马具,同时马的元素充斥于树枝形器、打纬刀、鼓风管等器物之上,这是西南地区青铜时代随葬马或马具习俗的代表。老龙头墓地尚马之风,是西南地区青铜时代受北方草原文化影响最为突出的印记。

双马神、太阳崇拜、双耳罐等代表了老龙头墓地独特的信仰传统。双马神是青铜枝形器最为常见的主题,形象地展现了巫师通过助手神马经由神树天梯登日完成人神天地交通的场景,实现了生死世界之间的沟通。它是中国古代传统神树崇拜与来自欧亚草原双马神崇拜相结合的产物,是以马崇拜为特征的萨满信仰在西南地区的传播实证和具象存在。

腹部负日铜鸟、双鸟拱日枝形器、四鸟绕日铜镜等器物中,随处可见的太阳元素展现出这是一支向阳而生的人群。而四鸟绕日的构图意境同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如出一辙,显示其与古蜀人有着异曲同工的太阳崇拜,这也是中国古老的金乌逐日传说与古代人类太阳崇拜普遍信仰的缩影。

由上可见,老龙头青铜文化独特的文化面貌与内涵、多元包容的习俗与信仰,实证其是一支独树一帜、兼收并蓄的青铜文化,并表明盐源青铜文化是西南地区一支独具特质而又复杂多样的地域青铜文化,是中国青铜文化大家园一支绚丽的奇葩。而这与盐源地区的优越地理位置,以及“洼地效应”是密不可分的。

独特的地理节点造就多元交融的文化特征。盐源是历史上黄河上游甘青地区经川西高原南下进入云贵地区的地理节点,它是藏彝走廊和边地半月形地带文化和民族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南北文化交汇于此,文化多元性与复合性特征突出,优越的地理环境与资源优势加持耦合形成独具特色的老龙头青铜文化。

在商周时期,老龙头便受到安宁河流域的高坡文化和西北地区寺洼文化深刻影响。东周以降,来自滇文化的腰机、石寨山型鼓、编钟、蛇首剑等“舶来品”盛行于老龙头,二者有着将纺织工具、铜鼓、编钟等作为墓主财富和地位象征的价值认同。双耳罐、山字格剑、铜柄铁剑等,与川西北和滇西北地区同类器有着相同之处。双圆饼首短剑、弧背刀/削、带柄镜,殉马和马具及铸匠墓等广泛发现,表明其受到了西北和欧亚草原青铜文化深远的影响。海贝、费昂斯珠、靴形钺等反映其与东南亚等地区的密切联系。此外,丰富的人骨遗骸为揭示“黄河上游——川西高原——云贵高原”人群之间的迁徙路线提供了遗传学线索,为西南与黄河地区古代人群之间的交流互动提供了科学证据。

上述历史场景,见证了老龙头所在的盐源地区与中国西南和北方地区青铜文化及人群的交往交流交融,也表明盐源盆地是青铜时代南北文化汇集的熔炉,连接并吸纳了黄河与长江两大流域的文明成果。

总而言之,老龙头墓地实证了中国古代西北与西南各族交融的历史,是研究青藏高原东部多元文明交汇、融合以及演进的关键钥匙,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老龙头青铜文化丰富了中国古代多元一体的文化内涵,夯实了中国历史与文化的整体性与共同性,为从“边疆发现中国”提供了鲜活案例。

(作者系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老龙头墓地考古项目负责人)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5/0822/127044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