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专题 纪念专题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 烽火记忆·峥嵘岁月

“有人民群众支持,我们就能夺取最后的胜利”

2025年08月26日 08:53

102岁抗战老兵李林昌三次负伤遇险、死里逃生——

“有人民群众支持,我们就能夺取最后的胜利”(时空对话)

1

图为李林昌近照。

本报记者 邵玉姿摄

清晨6点多,年过百岁的李林昌吃过早饭,简单休息片刻,就开始读书看报。一旁的茶几上,常年放着一只放大镜,金色的边框已磨得泛白,这是他学习的必备工具。

“父亲生活很节俭,时常教育我们要勤俭节约。”李林昌的儿子李占召说。从战火中走来,艰苦朴素的作风早已深深烙印在老人的骨子里。

李林昌1923年生于河北省高阳县张庄村(现划归河间市),1937年怀着满腔热血,参加抗战,1938年加入任丘县抗日武装,1940年参加晋察冀抗日武装部队。1942年,冀中九分区组建了敌后武工队,他又深入任丘、高阳、安平等地发动群众抗日。1964年,李林昌来到故城县工作,1982年离休。

为躲避敌人的“围剿”,躲藏在地洞里差点窒息而亡;为拔除敌人的据点,从炮楼顶端的垛口摔进几米深的封锁沟里失去知觉;与敌人作战,被坦克履带碾过头顶,昏迷在坍塌的战壕里……三次负伤遇险、死里逃生,无情的战火在李林昌身上留下一处处伤疤。读完报,换上绿军装,胸前的12枚勋章闪闪发光。回忆起那段烽火岁月,李林昌来了精神头。

为什么要参加抗战?

“为父亲报仇,为百姓报仇”

李林昌永远忘不了父亲被杀害的那一幕。

“父亲是被日本人害死的。”李林昌悲愤交加,声音微微颤抖。

1937年,日军入侵张庄村。当时,李林昌的父亲正在村口的渡口休息,日军向他询问如何过河。父亲听不懂日语,一名日本兵便气急败坏地用刺刀刺死了他。

“日本鬼子毫无人性,滥杀无辜,我要把他们赶出中国,为父亲报仇,为百姓报仇!”国仇家恨让李林昌下定了参军打仗的决心。担心母亲反对,他偷偷溜出家门,一路跑到邻近的任丘三区,一门心思要上战场。

“三区的同志看我岁数小、个头小,就让我先送送信。”没能直接上战场,李林昌并未泄气,“虽然只是小通信员,但也为前线作贡献了!”

送信其实并不轻松。“那时候经常是夜间送信,一走就是七八十里地。”李林昌跑得快,一点也不害怕。

这名小通信员颇受当地老百姓的喜爱。“当时我吃住都在老百姓家里,他们一看到我来了,就热情地喊着‘小八路来了’,招呼我吃饭。”每次从老百姓家里离开,他都会写下一张“借粮条”,“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纪律从他加入抗日武装部队开始,就铭记于心。

李林昌参加八路军以后,敌人为了打探他的行踪,时常去骚扰他的家人。“日伪汉奸三番五次到我家里‘要人’,对我的家人进行恐吓迫害。”李林昌说,为了保护家人安全,抗日政府将一纸“阵亡通知书”送到他家中。此后日伪汉奸再也没来捣乱,而不明就里的母亲以为儿子真的牺牲了,终日以泪洗面,哭瞎了双眼。直到抗战形势好转,李林昌得以回家探望,母亲才明白真相。

靠什么夺取胜利?

“八路军在前头打仗,老百姓就在后头跟着”

李林昌是长篇小说《敌后武工队》中小李子的原型人物,这段经历是他抗战生涯中引以为傲的一笔。

1942年,战争形势严峻。经过研究分析,我军决定向冀中地区各县派出小规模的武工队。李林昌被选拔进任丘县武工队,和战友们一起,利用人熟、地熟的优势,在当地秘密开展敌后抗日武装斗争。

一开始,工作很难开展。“各村都有敌人的情报员,我们常常被敌人追得到处跑。”李林昌说,敌人经常派出汉奸伪装成八路军试探老百姓,试图以此阻止他们和八路军联系。

为了打破困局,李林昌和战友们集思广益,想出了一个“反封锁”的好办法:进村不走大路、不过村口,靠翻墙进院避开敌方谍报人员的视线。进入农户家后,李林昌和战友们立即控制现场。“对积极参加抗日的群众,我们表明身份,讲明不让他们出门的原因;对和敌人有来往的‘两面人’,我们就严格控制,以防他们通风报信。”李林昌说,八路军与群众又迅速建立起了牢固联系。后来,任丘县武工队发明的“反封锁”方法在所有敌后武工队中推广开来,开创了敌后武装斗争的新局面。

在敌后发动群众,困难重重。“经常是一个晚上要转移几个村,最多时,我们跑了10个村!”比起群众对八路军的深厚情感,李林昌觉得这些艰辛都不算什么,“八路军在前头打仗,老百姓就在后头跟着。有人民群众支持,我们就能夺取最后的胜利。”老人语气坚定地说。

想对后辈说些什么?

“要艰苦奋斗、脚踏实地,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小时候父亲经常跟我们讲起他从军打仗的故事。”李占召记忆最深的是父亲在白洋淀贾口洼淀的一次突围。“当时是冬天,为了冲出敌人的包围圈,父亲和战友们躲进芦苇丛里,把鞋子都跑掉了。”李占召说,他们光着脚在冰面上冻了一宿,把脚都冻伤了。

残酷的战争给李林昌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他不仅把抗战故事讲给子女们听,也走进学校、机关、企业讲给大家听。讲述是因为不能忘却,也是为了让更多人珍惜来之不易的好日子。“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战士们用鲜血换来的,一定要守护好。”想起在战争中逝去的一个个生命,李林昌感慨万千。

怎么守护?“要艰苦奋斗、脚踏实地,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李林昌一直这样要求自己和子女。上班不能迟到早退,为人处世要踏踏实实……李林昌在家中立的这些“规矩”,深深影响着家人,“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父亲一直克己奉公,踏实做人,给我们树立了榜样。”李林昌的女儿李超英说。

融媒制作:李楠楠  王子锋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5/0826/127059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