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 理论大视野 历史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
2025年08月28日 14:08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争取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中国战场长期牵制和抗击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主要兵力,对日本侵略者的彻底覆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中国人民付出巨大牺牲
任何历史问题的探讨都要溯其源起、追及过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这一概念的侧重点在战争的性质是“反法西斯”。只要是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战争,都属于这个范围。按照这一标准衡量,无论大战小战,只要具备反法西斯性质,都应该属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范畴。在此意义上,不难发现正是中国打响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1931年,日本蓄意制造九一八事变,武装侵略中国东北,撕碎了凡尔赛体系脆弱的和平假象,在世界东方形成战争策源地,对远东乃至整个世界和平与稳定构成严重威胁。为抗击日本侵略者,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挺身而出,率先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在当时法西斯肆虐、绥靖主义盛行的国际环境中,在世界主要国家长期置身于反法西斯斗争之外的情况下,誓死不当亡国奴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于白山黑水间奋起抵抗,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同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使法西斯侵略扩张、破坏和平的反动本质暴露无遗。
日本为实现吞并整个中国,继而征服亚洲、争霸世界的野心,经过充分准备和谋划后,于1937年又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使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严重危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七七事变后,抗击侵略、救亡图存成为中国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以及海外华侨华人的共同意志和行动,中国由此进入全民族抗战阶段,并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是法西斯与反法西斯的矛盾开始上升为世界主要矛盾的表现,它对世界产生了牵动全局乃至改变格局的影响。中国人民开辟的东方主战场,是世界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罗斯福称:“中国人民在这次战争中是首先站起来同侵略者战斗的”。斯大林表示:“中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战场是战胜日本法西斯的重要战场之一。”1942年1月,以中、美、英、苏四国为首的26个参加对德、意、日轴心国作战的国家(通称同盟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中国抗日战场自此与世界反法西斯战场融为一体。
从九一八事变至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反法西斯战争是一个持续的过程。1945年4月,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上明确指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曲折的道路上发展起来的。这个战争,还是在一九三一年就开始了。”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算起,至1939年英、法对德宣战,战争在欧洲全面爆发,中国已经独立进行了8年抗战;到1941年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独立抗战则已持续了10年之久。
与同盟国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反法西斯战争不但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也最长,持续了14年之久。二战其他同盟国正式开始反法西斯战争的时间都比中国要晚且持续时间短。1939年9月,波兰被德国入侵;1940年6月,德军对法国发动总攻,意大利也对法宣战;1940年7月,希特勒下令执行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1941年12月,日本袭击美国珍珠港。与中国相比,其他同盟国卷入战争的时间最长不到6年,美国则不到4年。
毛泽东同志指出:九一八事变,“开始了变中国为日本殖民地的阶段”。长期的战争和日军的残暴使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牺牲。据不完全统计,在日本侵略军的屠刀下,中国军民死伤人数3500多万,仅南京大屠杀就死亡30万人以上。按1937年的比值折算,日本侵略者给中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美元。“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行,成为历史上最野蛮、最残酷的一页。”
中国军民表现出的不可征服的力量、不屈的意志以及辉煌的战绩,一扫百年来中国积弱不振的形象。中国持久抗战消耗了日本主要的军力和国力,挫败了其“长期战”战略。日本历史学家井上清指出:“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不仅败于美国,而且更惨地败给了中国。正确地说,败给了中国人民。”
中国战场长期牵制和抗击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主要兵力,有力配合和策应了其他战场的反法西斯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德、意、日法西斯集团为称霸世界而发动的侵略战争。在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扩张的总构想中,发动侵华战争是必不可少的前提和关键。日本早在明治维新时代就产生了对外侵略的野心。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向日本天皇上了一份奏折称:“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从历史的发展来看,日本军国主义就是这样一步步按照预定计划实行的。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日本“为了南攻南洋群岛,北攻西伯利亚起见,采取中间突破的方针,先打中国”。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战火遍及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20亿人口卷入其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战略上策应和支持了盟国作战,配合了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战略行动,制约和打乱了日本法西斯和德意法西斯战略配合的企图。
从日本法西斯征服世界的计划来看,不管是“北进”还是“南进”,都以侵占中国为前提条件。而中国战场牵制和抗击了日本绝大部分陆军主力和部分海空军力量,牢牢捆住日军手脚,中国的持久抗战使日本长期难以分兵他顾。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国希望日本发动对苏战争,与德国配合从东西两面夹击苏联。但日本陆军参谋总长杉山元说:“日本的大部分兵力现在正用于中国”,“北进”对苏开战“实际上办不到”。1941年8月9日,日军大本营陆军部决定:“无论德苏战争如何演变,打消在昭和十六年(1941年)内解决北方问题的企图”。苏联获知这一情报后,随即大胆从远东地区调集大量兵力增援西线对德作战。由于中国人民的顽强抵抗,日本不但没有更多兵力“北进”苏联,并一再推迟“南进”计划,进而从战略上策应和配合了苏联的卫国战争,也为美、英等国争取了对日战争准备时间。日军偷袭珍珠港得手后,又在印度洋成功攻击英国舰队,大有夺取印度洋制海权、与德国在中东会师之势。丘吉尔致电罗斯福说:“我必须重提在印度洋的严重局势”,“这将导致我们整个中东局势的崩溃”,“日军所能施加的影响,是我们无法忍受的”。但中国抗日战争牢牢牵制了日本陆军主力,使其不得不否定了日军海军的狂妄计划,进而粉碎了日德在中东会师的战略图谋。
在中国抗战面临大片国土沦陷、处于极为艰难的相持阶段,中国仍根据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战略需求,毅然派出精锐部队组成远征军,紧急开赴缅甸,与盟军共同对日作战。中国作为亚太地区盟军对日作战的重要战略基地,为盟国提供了机场、港湾以及大量的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支援了同盟国的反法西斯斗争。中国的持久抗战不但为苏、美、英等反法西斯国家赢得了宝贵的战略准备时间,而且为保证同盟国实施“先欧后亚”大战略起了重要作用。对此,毛泽东同志在1939年就指出:“伟大的中国抗战,不但是中国的事,东方的事,也是世界的事”,“我们的敌人是世界性的敌人,中国的抗战是世界性的抗战”。1940年12月,罗斯福在“炉边谈话”中高度赞扬中国抗战:“在亚洲,中华民族进行的另一场伟大防御战争则在拖住日本人”,“不使欧洲和亚洲战争制造者得以控制通向本半球的海洋,乃是对我们最为生死攸关的问题”。美国一再强调:中国的抗日具有美国国防第一线的作用,中国理所当然地处于太平洋防务的中心点;如果日本获胜,那就会破坏西方横跨东南亚和太平洋的整个地位。
在日本战略进攻、中国战略防御期间,中日双方投入总兵力达400多万人,战线长达1800多公里,战火遍及中国10多个省区,战区面积约160万平方公里,中国直接和间接卷入战争的人口达4亿之多。中国战场使日本法西斯陷入长期战争的泥潭而不能自拔。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不仅实现了国家和民族的救亡图存,而且有力支援了在欧洲和太平洋战场上的抵抗力量,为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中国战场对日本侵略者的彻底覆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在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始终高举反法西斯斗争伟大旗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中华民族赢得了崇高的民族声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过程中,并非所有国家都能坚持抵抗到底赢得胜利,特别是有些比当时的中国国力强大的国家一度战败了或投降了。反观中国,虽然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弱国,但由于中国共产党所起的中流砥柱作用,中国人民历经艰难却始终高举反法西斯战争旗帜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的战争,是在困难环境之中进行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民族觉悟、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不足,大多数民众的无组织,军力的不坚强,经济的落后,政治的不民主,腐败现象和悲观情绪的存在,统一战线内部的不团结、不巩固等等,形成了这种困难环境。因此,共产党员不能不自觉地担负起团结全国人民克服各种不良现象的重大的责任。”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旗帜始终是最鲜明的,抗日的态度始终是最坚决的,抗日的行动始终是最积极的。
九一八事变后,193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1932年4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发布《对日战争宣言》。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付出不懈努力,并派遣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周保中、冯仲云等人分赴东北各地建立党的组织、建立抗日武装,发动人民与日寇展开斗争。东北爱国军民对侵华日军的打击及七七事变前其他地区爱国军队发起的淞沪抗战、长城抗战、察哈尔抗战、绥远抗战等,有力消耗了日本法西斯的战略资源,打击了其侵华野心和嚣张气焰。朱德同志指出:东北人民的英勇抗战,使“日本强盗为了维持东北的‘治安’”,派出“极大的军队,耗费了许多有生力量和每月数万万的军费”。
七七事变后,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面对侵略者,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和推动下,1937年9月,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华民族空前地团结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旗帜下。全国各民族、各阶级、各党派、各社会团体、各界爱国人士、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团结一心,义无反顾投身到这场关系民族存亡的伟大斗争中。国民党指挥的正面战场与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开辟的敌后战场既相对独立又互相配合,形成共同对敌的态势。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采取先山区、后平原,波浪式向前发展的途径,创建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先后开辟了华北、华中和华南战场。敌后战场的形成和人民战争的广泛开展,不但有力配合了正面战场的对日作战,打破了日军“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图谋,而且构成了对日军后方的致命威胁。敌后战场的开辟,是侵华日军对中国停止战略进攻的重要原因之一。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敌后战场逐步上升为中国抗战的主要战场,成为敌消我长力量变化的关键因素。到战略反攻阶段,敌后战场成为全面反攻、争取抗战最后胜利的前沿阵地和战略基地。
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中国军民共歼灭日军150多万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也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
中国抗日战场与西方战场有着迥然不同的特点,如果不了解这些特点,单以西方战场的特点来衡量、评价中国战场,必然陷入歧途。毛泽东同志曾精辟指出:“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全部问题的根据就在这里。”中日战争这一特性决定了中国战场的特点:它是一个规模巨大、旷日持久的战场。因为中日战争是弱国与强国、大国与小国的战争,因此它不是像西方战场那样由重大战役决定战争的胜负,而是一场人力、物力的巨大消耗性战争。如果以中国战场没有西方战场那样的重大战役来贬低中国抗日战场的作用,无疑是浅薄的。正如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中指出的,日本的弱点在于其“地小、物少、人少、兵少”和“小国、退步、寡助”。因此,日本的国力经不起长期的战争消耗。据此,毛泽东同志指出,“游击队多打死一个敌兵,多消耗一个敌弹,多钳制一个敌兵”,“就算对整个抗战增加了一分力量。至其给予整个敌军敌国以精神上的不利影响,给予整个我军和人民以精神上的良好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从整个中国战场来看,日军逃兵人数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日本方面的战史研究人员也认为,最起码到1943年时,侵华日军遇到兵源素质下降、武器装备供给困难等难以解决的问题。在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共同努力下,尤其是中国人民通过长达十几年的对日较量,使日本法西斯到1945年时已处在崩溃边缘。1945年6月8日,日本御前会议讨论“国力之现状”,认为:“物资国力之补充处于极端困难境界”。
日本战败后,128万日军陆续向中国投降,占日军海外投降总兵力一半以上。毛泽东同志1945年在党的七大上指出:“中国军队的广大官兵,在前线流血战斗,中国的工人、农民、知识界、产业界,在后方努力工作,海外华侨输财助战,一切抗日政党,除了那些反人民分子外,都对战争有所尽力。”中国人民用自己的顽强奋斗和巨大牺牲,为打败日本侵略者作出了决定性贡献。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和日本侵略者的彻底覆灭,鼓舞了世界上遭受侵略和压迫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信心与勇气,对世界各国人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中华民族赢得了崇高的民族声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将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史册上!永远铭刻在人类正义事业史册上!通过浴血奋战和实际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并为战后构建的以联合国为核心、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一秩序获得世界各国普遍认可,对维系战后世界和平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坚持正确二战史观、坚决维护战后国际秩序、坚定捍卫国际公平正义是全世界爱好和平爱好正义人士的共同心声,一切歪曲二战历史真相、否定二战胜利成果、抹黑中国历史功绩的图谋都不会得逞!世界各国人民一定会选择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公平正义一边,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定做历史记忆的守护者、发展振兴的同行者、国际公平正义的捍卫者,携手共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执笔人:李颖 曹子洋 杨凯)
责任编辑:王梓辰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5/0828/127080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