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 理论大视野 时政
昂扬起必胜的信念
2025年09月01日 17:001937年隆冬夜晚,刘庄一位老乡家窗户映着灯光。寂静院子里,路人听见门里传来“叮——”的声音。大家知道,那是作曲家贺绿汀在写歌。用音叉敲头,在耳边听一听,为音乐定调呢。
几个月以来,贺绿汀参加上海文艺界抗日救亡演剧一队,从炮声中出发,在战乱中奔波,辗转南京、武汉、郑州、西安,沿途演出鼓动全民抗战,来到了山西临汾的刘庄。这里是八路军驻晋办事处所在地,也是八路军学兵队和总部炮兵团的组建地。办事处主任彭雪枫为他们做了游击战术的报告:密林里,山岗上,小河边,道路旁;进退自如,声东击西,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生动的讲述,在作曲家脑海中酝酿着新的创意。
听说有一批将士要开赴前线,大家建议写一支歌为他们壮行。塞克、丁里、崔嵬、贺绿汀四人聚集在老乡家的煤仓里讨论,认为创作反映游击战的歌比较合适。贺绿汀是在座唯一的作曲家,拟词定稿和谱曲的任务就落在了他身上。
煤油灯在闪烁,使命感在升华,多少积累在胸中涌动。犹如胎儿躁动,乐思喷涌,一句句词曲跃然纸上:“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
翌日清晨,戏剧家欧阳山尊夜出归来,睡在热炕头的作曲家一跃而起,兴奋地告诉他:“《游击队歌》写好了!”随后,贺绿汀拿着歌篇唱给办事处秘书和学兵队音乐教员周巍峙听,随即领命到学兵队教唱,学员们非常喜欢。
歌词对游击战生活的生动描述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尤其是“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受到一致好评。这首歌在各敌后抗日根据地很快传开,并且扩展到全国各地的抗日战场,鼓舞了许多热血青年参军奔赴敌后。
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大夫常在行军途中哼唱《游击队歌》,前来学习游击战的美国军官卡尔逊不仅自己爱唱,还在介绍国共合作的《中国的双星》一书中多次提及并引用歌词。
《游击队歌》与《我们的铁骑兵》《炮兵进行曲》《让地雷活起来》等歌曲一起,生动描绘了抗战中的多种作战形式。抗战歌曲中还有大量的进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八路军进行曲》等,这些歌曲和《游击队歌》一样,如战斗的号角,在战争的不同阶段、不同局势下奏响,激励士气、鼓舞人心。《游击队歌》诞生于抗日战争中条件最艰苦的阶段,却以活泼欢快的曲调、乐观风趣的歌词,昂扬起必胜的信念,是载入中华民族英勇抗战史册的文化瑰宝。
号角雄浑,战歌嘹亮,永远在我们心中回荡。
(作者为原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专业基础教研室主任)
责任编辑:王梓辰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5/0901/127121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