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 文稿 党建
【党员课堂】左鹏: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目的及贯彻落实
2025年09月08日 13:52
左鹏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主任、二级教授
编者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而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文章紧扣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围绕“坚定政治信仰、坚持党的政治领导、提高政治能力、净化政治生态”等目的,层层剖析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实践路径,同时明确了强化组织实施的具体举措。这些深度思考与理论阐释,不仅为深刻理解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性提供了清晰指引,更为新时代持续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政治问题,任何时候都是根本性的大问题。任何政党都有自己的政治属性,都有自己的政治使命、政治目标、政治追求。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崇高政治理想、高尚政治追求、纯洁政治品质、严明政治纪律,始终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服务人民群众、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为自己的根本宗旨,以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为自己的最终目标。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政治上的先进性。如果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上的先进性丧失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无从谈起。所以,旗帜鲜明讲政治,是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这就是我们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的道理所在。
中国共产党历来注重从政治上建设党。1921年,党的一大明确提出“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实行“社会革命”的政治纲领;1922年,党的二大进一步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党指明了早期奋斗的政治方向。1929年的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明确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党的政治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1935年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实现了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伟大转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1945年,党的七大提出“首先着重在思想上、政治上进行建设,同时也在组织上进行建设”。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提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强调“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这些都表明,注重从政治上建设党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讲政治是其突出的特点和优势。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党的团结统一就是一句空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曾经有过政治挂帅、搞‘阶级斗争为纲’的时期,那是错误的。但是,我们也不能说政治就不讲了、少讲了,共产党不讲政治还叫共产党吗?”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最重要的就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始终保持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中,党内存在的很多问题都同政治问题密切相关,都是因为党的政治建设没有抓紧、没有抓实。不从政治上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就会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局面,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正因为如此,“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从政治上看”,“政治问题要从政治上来解决”。
讲政治,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政治优势,关系党的前途命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政治,是我们党补钙壮骨、强身健体的根本保证,是我们党培养自我革命勇气、增强自我净化能力、提高排毒杀菌政治免疫力的根本途径。什么时候全党讲政治、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健康,我们党就风清气正、团结统一,充满生机活力,党的事业就蓬勃发展;反之,就弊病丛生、人心涣散、丧失斗志,各种错误思想得不到及时纠正,给党的事业造成严重损失。”一个政党政治上犯错误往往是灾难性的,比工作上或其他任何方面犯错误危害都严重。所以,任何时候,讲政治都是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避免犯颠覆性错误的根本保证,都不能含糊和动摇。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把党的政治建设摆上突出位置,在坚定政治信仰、增强“四个意识”、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强和规范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正风肃纪、反腐惩恶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但必须清醒看到,一些同志忽视政治、淡化政治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有的“四个意识”不强,有的将党的领导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有的对错误言行缺乏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和斗争精神,有的依然我行我素、无视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有的仍然奉行潜规则、把商品交换原则运用到党内。切实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进一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
2019年1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强调,“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事关统揽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提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目的是坚定政治信仰,强化政治领导,提高政治能力,净化政治生态,实现全党团结统一、行动一致”。这是党中央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对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既明确了指导思想、提出了总体要求,也突出了问题意识、规划了实施路径。
一、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目的:坚定政治信仰
信仰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信仰可以为人提供超越物质层面的精神支持,可以为人确立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可以引领人成长和发展的方向。政治信仰是个体或群体在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对特定政治理念、政治制度、价值体系或权威对象的坚定信奉和执着追求,是政治文化的核心要素之一,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政治态度、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形象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在我们党百余年的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了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惜流血牺牲,靠的就是一种信仰,为的就是一个理想。尽管他们也知道,自己追求的理想并不会在自己手中实现,但他们坚信,只要一代又一代人为之持续努力,一代又一代人为此作出牺牲,崇高的理想就一定能实现,正所谓“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今天,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把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统一起来,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经受住各种风险和困难考验,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共产党人怎样坚定政治信仰?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事实一再告诉我们,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没有过时,关于资本主义必然消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也没有过时。尽管顺应这个总趋势而阔步前行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尽管冷战结束后世界社会主义呈现万马齐喑的局面,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取得成功,使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新时代,在党的政治建设中坚定政治信仰,必须坚持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所谓理论武装,是指用某一特定理论来教育引导个体或群体,使其掌握这一理论的精髓并转化为实践中强大的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武装就是要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深入系统地把握这一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不断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深刻把握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只有这样,才能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坚决防止不信马列信鬼神、不信真理信金钱,坚决反对各种歪曲、篡改、否定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想;才能坚定“四个自信”,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才能真正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新时代,在党的政治建设中坚定政治信仰,必须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党的政治路线是党在一定历史时期为实现特定的政治目标而制定的总路线、总政策,是党制定各项具体工作路线和政策的根本依据。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必须坚决捍卫、坚定执行。越是面临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越是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越要保持清醒头脑和战略定力,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政治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不能有丝毫偏离和动摇。为此,必须全面贯彻实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全党制定大政方针,各地区各部门确定工作思路、工作部署、政策措施,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规划个人成长成才之路,都要自觉同党的政治路线对标对表,及时校准偏差,坚决同一切违背、歪曲、否定党的政治路线的言行作斗争。
新时代,在党的政治建设中坚定政治信仰,必须坚决站稳政治立场。政治立场事关根本,是政党或个体在观察、分析与处理政治问题时秉持的立足点和根本态度。全党必须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立场,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坚决站稳党性立场和人民立场。这一立场贯穿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全过程,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始终做到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任何时候都同党同心同德;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立真挚的人民情怀,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相信人民,紧紧依靠人民,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要把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高度统一起来,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从人民利益出发,崇尚实干、勤政为民,把精力和心思用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上,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目的:坚持党的政治领导
《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都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要我们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中国革命史,就不难发现,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也不可能具有今天这样的国际地位。在坚持党的领导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我们脑子要特别清醒、眼睛要特别明亮、立场要特别坚定,绝不能有任何含糊和动摇。”党的领导,最核心、最关键的是政治领导,即党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
新时代,在党的政治建设中坚持党的政治领导,最重要的是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两个维护”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和宝贵历史经验,是检验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政治立场、党性修养和能力作风的试金石。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的结合上深刻认识、强化认同,不断增强拥护核心、跟随核心、捍卫核心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要以党章为根本依据,不断完善保障“两个维护”的制度机制,严格执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等党内法规,加强对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情况的督促检查,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贯彻落实的督查问责机制。要以正确的认识、正确的行动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决防止和纠正一切偏离“两个维护”的错误言行,不得搞任何形式的“低级红”、“高级黑”,决不允许对党中央阳奉阴违做两面人、搞两面派、搞“伪忠诚”。
新时代,在党的政治建设中坚持党的政治领导,要完善党的领导体制。作为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党的领导制度不是一项单一的制度,而是一个系统完备、内涵丰富的制度体系。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必须建立健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一是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形成长效机制,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奠定坚实基础;二是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坚决把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落到实处;三是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完善党领导人大、政府、政协、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武装力量、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等制度,健全各级党委(党组)工作制度,确保党在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作用;四是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五是健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六是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为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体系提供坚强保证。这六个方面的制度彼此支撑、互相联系,构筑起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大厦,是坚持和加强党对一切工作领导的根本制度保障。
新时代,在党的政治建设中坚持党的政治领导,要改进党的领导方式。任何制度建设都要立足本根,任何制度贯彻都要落地生根。我们要将党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一是要坚持民主集中制这一根本领导制度,善于运用民主的办法汇集意见、通过协商的方式增进共识,同时善于集中、敢于担责,防止议而不决、决而不行;二是要坚持群众路线这一基本领导方法,不断增强群众工作本领,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改进和创新联系群众的途径方法,坚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坚决反对“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党的主张变为群众自觉行动;三是要坚持依法执政这一基本领导方式,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国理政,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转化为法律法规,自觉把党的领导活动纳入制度轨道。
三、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目的:提高政治能力
政治能力是个体或组织在政治环境中,运用政治智慧处理事务、实现目标的综合能力,既包含对政治规律的认知,也涉及政治运行中的策略与定力,是判断、决策、协调等能力在政治场景中的集中体现。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关键是要提高各级各类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
第一,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不断强化各级各类党组织的政治属性和政治功能。所有党组织和全体党员都必须牢固树立一盘棋意识,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齐心协力、步调一致开展工作,形成党的组织体系整体合力。
第二,彰显国家机关政治属性,发挥群团组织政治作用,强化国有企事业单位政治导向。具体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本质上都是政治机关,旗帜鲜明讲政治是应尽之责。在工作中,要提高政治站位,把准政治方向,确保政治和业务融为一体、高度统一。政治性是群团组织的灵魂。各群团组织要认真履行政治职责,充分发挥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大政治动员、政治引领、政治教育工作力度,更好承担起引导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任务。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事业单位承担着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益服务需求职责,都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依靠力量,要充分发挥其党组织的重要作用,保证其工作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取得良好政治效果。
第三,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政治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政治建设落实到干部队伍建设上,就要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辨别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提高政治能力,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善于从政治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此,领导干部“要自觉加强政治历练,接受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淬炼,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使自己的政治能力同担任的工作职责相匹配”。其中,提高政治判断力就是要善于思考涉及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问题,善于从一般事务中发现政治问题,善于从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中发现政治端倪,善于从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中把握政治逻辑,坚持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提高政治领悟力就是要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提高政治执行力就是要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出发,从政治上把贯彻党中央精神体现到谋划重大战略、制定重大政策、部署重大任务、推进重大工作的实践中去。只有提高了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才能在芜杂中守得住根本、在变化中抓得住关键、在行动中见得到实效,确保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确保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确保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到位。
四、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目的:净化政治生态
政治生态是指政治主体在一定的政治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是政治制度、政治文化、政治生活等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反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各方面工作,必须有一个良好政治生态。政治生态污浊,从政环境就恶劣;政治生态清明,从政环境就优良。”党的十八大之前一个时期,一些地方和单位政治生态严重恶化,涣散了人心、带坏了社会风气,极大损害了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坚决改变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党内政治生态有了明显好转,但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基础性、经常性工作,浚其源、涵其林,养正气、固根本,锲而不舍、久久为功。为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第一,严格遵守党章。党章是党的总章程,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党的重要主张,规定了党的重要制度和体制机制,是全党必须共同遵守的根本行为规范。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是全党同志的应尽义务和庄严责任。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牢固树立党章意识,自觉用党章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党员领导干部要把学习党章作为必修课,自觉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真正使党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第二,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政治纪律是党最根本、最重要的纪律,是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为方面必须遵守的规矩,是净化政治生态的重要保证。要把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首要政治纪律,决不允许在重大政治原则问题上、大是大非问题上同党中央唱反调,搞自由主义。
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重点要做到“五个必须”“五个决不允许”,即必须维护党中央权威,决不允许背离党中央要求另搞一套;必须维护党的团结,决不允许在党内培植个人势力;必须遵循组织程序,决不允许擅作主张、我行我素;必须服从组织决定,决不允许搞非组织活动;必须管好领导干部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决不允许他们擅权干政、谋取私利。严肃查处“七个有之”问题,把政治上蜕变的两面人及时辨别出来、清除出去,坚决防止党内形成利益集团攫取政治权力、改变党的性质,坚决防止山头主义和宗派主义危害党的团结、破坏党的集中统一。
第三,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是我们党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法宝,是解决党内矛盾和问题的‘金钥匙’,是广大党员、干部锤炼党性的‘大熔炉’,是纯洁党风的‘净化器’。”为此,必须严格执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通过强化政治教育和政治引领,让党员干部经常接受政治体检,打扫政治灰尘,净化政治灵魂,增强政治免疫力,以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坚决防止和克服党内政治生活忽视政治、淡化政治、不讲政治的倾向。通过主动适应信息时代新形势和党员队伍新变化,积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创新党组织活动内容方式,以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时代性,坚决防止和克服党内政治生活不讲创新、不讲活力、照搬照套的倾向。通过严格执行党的组织生活制度,认真召开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提高“三会一课”质量,落实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和主题党日等制度,以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原则性,坚决防止和克服党内政治生活不讲原则、平淡化庸俗化随意化的倾向。通过坚持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思想交锋、揭短亮丑,旗帜鲜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以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战斗性,坚决防止和克服党内政治生活一团和气、评功摆好、明哲保身的倾向。解决了党内政治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就可以营造出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
第四,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党内政治文化“日用而不觉”,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党内政治生态。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政治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革命文化为源头、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党性的文化。以党内政治文化涵养党内政治生态,要弘扬和践行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培育党员干部政治气节、政治风骨,教育党员干部正确处理公和私、义和利、是和非、正和邪、苦和乐的关系,自觉抵制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生活的侵蚀,坚决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坚决防止和反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坚决反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让党所倡导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优良传统深入党员、干部思想和心灵。
五、确保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各项举措落到实处:强化组织实施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一项重大艰巨的政治任务。党中央作出决策部署后,各地区各部门要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担当,确保党的政治建设取得成效。
第一,落实领导责任。各级党委(党组)要切实负起本地区本部门党的政治建设工作主体责任,将其纳入党委(党组)工作总体布局,摆在首要位置来抓。党委(党组)书记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党委(党组)其他成员要根据职责分工,按照“一岗双责”要求,抓好分管部门和领域党的政治建设工作。各级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要发挥统筹协调的职能作用,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党委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中央和国家机关要在推进党的政治建设上带好头、作示范。
第二,抓住“关键少数”。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深刻认识自己在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中的特殊重要性和肩负的重大责任,注重加强政治历练、积累政治经验、增进政治智慧,做到信念如磐、意志如铁,政治坚定、绝对忠诚,清正廉洁、担当负责,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第三,强化制度保障。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要把建章立制贯穿全过程各方面,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有关制度,健全国家法律体系有关规定,既提出政治高线,激励党员干部向往践行,又划出政治底线,防止党员干部逾矩失范,加大宣传教育和执行力度,督促党员干部把党的政治规范刻印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坚决维护制度权威。
第四,加强监督问责。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强对党的政治建设工作的监督检查。要把党的政治建设工作情况纳入党委(党组)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和党建考核评价体系;对落实党的政治建设责任不到位、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工作不力以及违反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行为严肃追责问责。
报告人 | 左鹏
责编 | 张一博
校对 | 范璧萱
审核 | 孙楠、叶其英
监审 | 李文鼐、刘斌
责任编辑:张一博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5/0908/127187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