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网友论坛 时事锐评

7万亿元体育产业目标,精准把握“体育+”融合基因

2025年09月09日 17:04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到203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突破7万亿元的目标。这不仅是一个经济数字的擘画,更标志着一种新发展逻辑的兴起——体育产业正从民生事业的“配角”,跃升为经济舞台的“主角”。在这条充满活力的赛道上,澎湃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强劲动能,演绎着健康中国与繁荣中国同频共振的精彩故事。

7万亿元目标的背后,是国民健康理念升级与国家经济转型发展的精彩交汇。传统观念中,体育多被赋予强身健体、锤炼意志的意义,却较少与宏观经济联系在一起。然而,当越来越多人将体育从“观看”引向“体验”,从“偶尔为之”变为“日常生活”,这股巨大的消费动能,将重塑未来的经济增长模式。一场马拉松,可以点燃一座城市的餐饮、住宿与旅游消费;一块滑雪板,背后串联起装备制造、技能培训与度假消费的完整产业链;一个居家健身APP,则可能撬动智能硬件、内容创作与社交平台的新生态。体育,正日益成为一个“超级媒介”,无缝连接制造业与服务业、线上与线下、物质消费与精神享受,打破传统产业壁垒,重塑消费结构与经济形态。

《意见》的深远意义,在于精准把握了“体育+”的融合基因。体育与文旅融合,催生了遍布全国的登山、骑行、水上运动黄金线路;体育与健康融合,推动社会观念从“治已病”转向“防未病”;体育与科技融合,孕育了智能穿戴、虚拟运动场景、AI教练等新业态;体育与教育融合,则重塑了青少年的成长路径与人格教育。这种跨界融合带来的“化学反应”,正逐步构建一种新经济形态——“体验经济”“健康经济”“快乐经济”的三重奏,这恰是高质量发展应有的模样。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体育消费为我们破解多项发展难题提供了新思路。一方面,它为应对“银发社会”挑战开辟了新路径。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加速,体育产业可通过开发适老化运动产品与服务,助力老年人由“被赡养者”转变为“健康消费者”,既缓解医疗压力,又创造经济价值,实现“夕阳红”与“朝阳产业”的完美契合。另一方面,体育产业也成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载体。中西部地区或许难以完全复制东部在电子信息等领域的产业路径,却能够依托其独有的山水生态与地形地貌,大力发展登山、徒步、骑行、冰雪等户外运动产业,打通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价值转化路径,走出一条差异化、可持续的发展新路。

从更宏大的视野看,7万亿元体育产业目标是中国经济发展逻辑转变的重要标志。它意味着,我们正逐渐从关注“物的生产”转向重视“人的发展”,从追求“规模扩张”转向注重“质量提升”,从满足“基本需求”转向创造“美好生活”。体育消费本质上是一种发展型、享受型消费,它的蓬勃兴起,正是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和社会发展阶段跃升的直接反映。当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健康投资、为体验付费、为快乐买单,整个经济的韧性与活力必将迈上新台阶。

当然,实现7万亿元目标并非坦途,还需打破“体育即竞技”的陈旧观念,培育全民运动的社会氛围,打造多元消费场景,破解体育场馆运营、人才培养、标准制定等方面的难题。而这也正是《意见》的价值所在——它不仅确立了宏伟目标,更绘就了一张清晰的实施路线图,引导各方力量共同挖掘这座充满希望的“金矿”。

体育强则中国强。当运动场上的汗水与中国经济的活力相遇,当健康中国的梦想照进产业升级的现实,我们所见证的,不仅是一个产业的崛起,更是一个民族身心强健、经济生机勃发的壮丽图景。体育消费正如一股“流动的黄金”,悄然重塑中国发展新格局,让每个追求健康与快乐的普通人,都在不知不觉中参与这场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这场变革没有旁观者,每一个人都是赛场上的主角,都在用运动的脚步为中国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能量。

作者:路小舟  单位: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人民政府

责编:吴成玲

校对:张慕琪

审核:于川、张凌洁

监审:彭亚南、刘斌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图片来自新华社,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5/0909/127204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