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专题 北京专题 以首善标准谱写“京”彩华章——新时代首都发展巡礼 首都发展新篇章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北京市29项教育强国改革任务有序推进

2025年09月10日 11:31

去年教师节,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今年9月10日,又是一个教师节,本市教育系统亮出一份成绩单:29项教育强国改革任务有序推进,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通州区和怀柔区率先打造“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改革创新试验区”。

一项项改革举措落地,筑牢立德树人之基,培育青少年全面发展土壤,增强青少年科创报国本领,助力推动教育强国首善之区建设。

鲜活课堂擦亮信仰底色

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中,首都55所高校、9000余名师生全过程、全方位参与,将爱国情、强国志融入行动。

重大活动现场成为思政教育的生动课堂,是本市深入推进立德树人机制综合改革试点的重要举措之一。

在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组织的首都师生座谈会上,承担广场合唱、文艺晚会、志愿服务等任务的高校师生代表交流发言。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王逢林说:“能在‘祖国的心脏’当志愿者,我深感自豪!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我们定将追随先辈脚步,以奋斗之姿传承历史的火炬,谱写强国新篇章。”

在服务保障国家重大活动一线,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香山革命纪念馆等红色场馆,鲜活的“大思政课”开讲。1万余名大中小学思政教师争当“大先生”,为学生擦亮信仰底色。本周一,主题为“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的思政课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开讲,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同台授课。

本市还启动了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年活动,组织教师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京华实践教研中心参观学习、集体备课。

“五育融合”浸润身心

今年的教师节对于本市40余万名教师而言,只是一个普通的工作日。他们无冬历夏,在岗位上潜心耕耘,不断探索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路径。

1年来,校园里添了不少新鲜事:

中小学“体育八条”出台。“班超”火热开赛、“三大球”实现全覆盖,“课间一刻钟”活动丰富起来,能“出汗”的体育课持续上新,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切实提升。

学校美育浸润行动全面启动。小型美术馆、博物馆、音乐厅等沉浸式体验空间进校园,全员展演逐渐成为学校美育活动常态。

“身心健康二十条”首次将提升学生体魄和心理素质一体规划,兴趣小组、社团多了,劳动教育实现“一校一清单”。学生在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中,提升心理韧性、抗挫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北京市育英学校的学生农场,不同年级的学生为菜苗浇水、松土、除草。该校还打通中小学活动空间,9处广场、5座花园里,欢声笑语不断。

育英教育集团总校校长于会祥说,学生在校园里找到舒适的空间,与同学,与不同学段的朋友交往,收获成长。他们绽放的笑容,正是“五育并举”的意义所在。

教育场景延至“智”造前沿

今年暑期,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万众瞩目,“青春旋风”席卷赛场。参赛的280支队伍里,首都高校和中学的青少年洋溢蓬勃的创新活力。

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好耶”战队是最年轻的参赛队。团队成员、初三学生李昊霖说:“我看到了国内外顶尖团队的创新成果,更激发了对机器人这一领域的探究热情。未来,我肯定会继续深入学习、不断创新。”

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等部门联合推动“爱北京·爱科创”行动,通过4大模块30多项活动,搭建起青少年步入科技殿堂的新阶梯。

在怀柔科学城,中国工程院院士邓中翰、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潘卫民等科学家,带领中小学生参观第四代高能同步辐射光源等大科学装置,讲述各自投身科技报国征程的故事。

热爱科学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悄然种下,科学家精神融入“大思政课”。

本学期,人工智能通识课从覆盖高校,变为覆盖中小学。学科教育不再有围墙,学段界限正在被打通,一个个教育场景向“智”造前沿延伸,助力学生登上更广阔的舞台。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5/0910/127209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