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大视野 国家安全

推动新质生产力同新质战斗力高效融合

2025年09月10日 14:29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时代背景下,“新质生产力”与“新质战斗力”作为重要命题被提出,是对促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的深刻洞察和科学回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乘势而上,把握新兴领域发展特点规律,推动新质生产力同新质战斗力高效融合、双向拉动。这一重要指示深刻阐明了新质生产力和新质战斗力的内在关系,为全面提升新兴领域战略能力指明了前进方向。

当今时代,国家战略竞争力、社会生产力、军队战斗力的耦合关联越来越紧。推动新质生产力同新质战斗力高效融合,是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必然要求。这种融合并非简单功能叠加,而是以新兴技术为重要支撑,既注重前沿科技的持续突破,也注重制度优势的充分发挥,实现优势互补、效能倍增。价值导向共通。新质生产力和新质战斗力的价值导向统一于强国强军目标,前者以先进生产力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后者以先进战斗力更好地服务国家军事安全。推动新质生产力同新质战斗力高效融合,必须紧盯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以前沿技术创新的系统集成效能巩固战略主动权,通过科技赋能实现生产力与战斗力不断联动升级,加快促进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更好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发展路径共生。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战斗力,就会孕育什么样的制胜机理,催生什么样的战争形态,而战斗力的实际需求和实践检验又将反过来倒逼生产力不断发展。一方面,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能够推动基础共性技术取得突破,为发展新质战斗力注入新的科技动能;另一方面,军事领域对尖端技术的前沿探索及其广泛深入应用,具有强大的创新驱动力和独特的需求牵引作用,倒逼技术创新。技术基础共通。新兴领域是新质生产力和新质战斗力形成和存在的共性空间。当前,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技术等战略高新技术群体迸发。这些技术的渗透性强、覆盖面广、融合潜力大,具有强大的经济效益和战略前景,为推动先进生产力转化、加快先进战斗力生成提供了重要支撑。

推动新质生产力同新质战斗力高效融合,要以改革为驱动力,在关键节点形成突破,将改革势能转化为融合动能,以新质生产力增长带动先进战斗力供给,以新质战斗力培塑拉动先进生产力跃升,不断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战略竞争力,以经济社会和国防建设高质量发展筑牢国家安全屏障。

完善制度体系为高效融合提供基础保障。推动新质生产力同新质战斗力高效融合,必须破除影响融合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制度体系更加科学完备。要建立纵向贯通、横向兼容、政令畅通、运行高效的战略管理机制,统筹设计新兴领域一体化规划布局,加强跨部门、跨产业统筹衔接,确保各类资源配置更加高效有序。完善对新兴领域的监管规则,创新监管方式,加快建立健全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监管体系,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领域监管,提升监督的精准度和有效性。对关键领域融合进行严格规范,设定清晰安全边界与风险预案,实现开放融合与安全保障的有机统一。

推动要素流动为高效融合提供活力引擎。推动新质生产力同新质战斗力高效融合关键在于健全要素市场体系,使资源要素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效能上进行优化配置与重组,产生更多价值,带来更高融合效益。推动技术要素流动,破除技术要素流动和双向转化的制度壁垒,形成供需对接、高效配置的新格局。推动数据要素流动,充分发挥数据要素放大、叠加、倍增效应,通过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来激活创新引擎。推动人才要素流动,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构建产业链与创新链双向联动的复合型人才共育机制,为新质生产力和新质战斗力协同跃升打通人才流动通道。加强重大科技任务与重点国防项目对接,使要素配置精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实现“政策引导—要素流动—融合突破”的良性循环。

优化产业结构为高效融合提供内生动力。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级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演进,能够为新质生产力同新质战斗力高效融合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从战略层面统筹规划重点产业链,推动上下游协同布局,打造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依托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载体,建设创新示范区或产业基地,建立从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到装备应用的全链条支持体系,促进创新资源、产业要素和服务功能集聚。补齐产业链短板,聚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把握新兴领域交叉融合发展特征,加强集成创新和综合应用,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和新质战斗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在关键领域关键技术上实现质的突破。

激活创新生态为高效融合提供良好氛围。推动新质生产力同新质战斗力高效融合,需要形成“需求对接—资源整合—价值反哺”的创新生态,加快构建经济发展与国防建设良性互动格局。打通“研—用—改”通道,在“卡脖子”领域加强攻关成果运用,依托任务场景牵引实现技术价值倍增。健全数据共享、设施共用、人才互动等多维协同机制,培育既能承载战略科技攻关又适配产业集群升级的融合型成果转化生态。通过创新体系开放协作、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加快产业链、供应链和人才链有机融合,推动创新成果有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有效战斗力。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5/0910/127213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