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 理论大视野 时政
以敬畏心守住“生命线”
2025年09月11日 16:58企业发展,有长板、有短板,安全则是最重要的底板,一失万无
那些没人注意的“锱铢必较”,那些反复检查的“多余动作”,那些细致入微的“小题大做”,恰恰是守护平安最坚实的“防火墙”
站在矿场明亮的中控室内,一整面墙的监控区灯光闪烁,屏幕中破碎机、球磨机等平稳运转,精矿沿着溜槽落入料仓,汇成跃动的工业脉搏。作为一名安全员,每见此景,我总会想起刚入职时看到的一张老照片——上世纪60年代,前辈们围着矿区简陋的筛分装置,在山坳中竖起“三线建设,安全第一”的木牌。近60年过去,设备几经迭代,技术日新月异,但有一点从未改变,那就是对安全的坚守。
企业发展,有长板、有短板,安全则是最重要的底板,一失万无。没有安全,何谈生产?没有稳定,何谈发展?记得一次日常巡检,我随手扶向一道护栏,却发觉它微微晃动。仔细查看,固定底座的焊点竟已开裂,若是夜班工友疲惫时倚靠休息,有从5米多高的平台坠落的危险。我急忙通知维修班来检修,看着护栏与地面重新“锁”在一起,心里才松了口气。一身冷汗过后,我更意识到,安全重于泰山,不能有丝毫松懈,1%的疏忽可能带来100%的灾难。
没有一份如履薄冰的责任心、一颗如临深渊的敬畏心,就守不住安全的“生命线”。刚入职时,师傅没让我背规章、记条例,而是先带着我在车间“泡”了整整一周。他不直接告诉我该看什么,只是让我跟着他蹲在溜槽旁观察水流,趴在电机边听运转声音,弯腰检查地脚螺栓的松动痕迹。他叮嘱我:“咱们以前没啥工具,就是用手感知温度、用耳辨别异响,连垫片的松紧都不放过,这才有了那么多年的安全无虞。”这些年,我越发认可师傅教给我的道理:安全员的本事,不只在技术,更在于细心、尽心。
去年厂房改造,一段60年前的砖墙露了出来,历经一甲子风雨,那些砖块依然紧密咬合、无一松动。不留一丝缝、不藏一分险,这种严细深实的精神,已成为我们代代相传的“传家宝”。
安全领域最可怕的,是对小事的麻痹;最可靠的,是对细节的较真。新厂房试运行期间,我去筛分区域巡查,耳边突然捕捉到一丝极不协调的“咯哒”声。它夹杂在设备的轰鸣中,时断时续,极难察觉,像是某个部件在悄悄发出警告。我打着手电筒一寸寸检查,振动筛、电机、传动结构……终于在侧面下方的支撑结构处,发现了一颗松动的螺杆。下发整改通知后,我们不仅加固了所有螺杆,还对同类设备进行了全面排查,避免再出问题。隐患从不“张扬”,但从细微的声响、不起眼的锈迹或异常的温度中,总能发现一些端倪。
有人说,何必那么较真?可那些没人注意的“锱铢必较”,那些反复检查的“多余动作”,那些细致入微的“小题大做”,恰恰是守护平安最坚实的“防火墙”。我们多一分细心,工友就多一分安心,工厂就多一分安稳。
时代发展,产业焕新,厂区也实现了安全升级。过去靠“铁脚板”和“火眼金睛”逐个查,每天步行巡逻十几趟;如今监控屏幕上设备参数、运行状态一目了然,出现异常情况系统会自动报警。以前筛分车间粉尘大,工人手动调节流量;现在改成自动化生产线,阀门自动控量,配上高效除尘设备,车间干净亮堂。这些变化是老企业新生态的真实写照,更是安全升维的生动注脚。我们追求的,不只是“不出事”,更是规范、高效、绿色的发展。
每天和各类仪器打交道,在厂区里面转圈圈,是不是很枯燥?我不觉得,因为我们守护的,不只是设备运转,更是无数工友的生命安全,是万千家庭的幸福团圆,是工业血脉的强劲脉动。作为新一代安全员,我会努力接好前辈们传下来的“责任棒”,握紧智能化的“新工具”,用最踏实的工作作风,书写安全守护新篇章。
(作者为四川锦宁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选矿厂安全员)
责任编辑:王梓辰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5/0911/127227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