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大视野 时政

以“两山”理念为指引在黑色能源中书写绿色传奇

2025年11月13日 16:57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战略性、前瞻性地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刻揭示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为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

多年来,中国石油大庆油田(以下简称大庆油田)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两山”理念为指导,把绿色发展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同时,全力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将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融入油气勘探开发全生命周期,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世界一流现代化百年油田,在绿色生产、转型发展、生态修复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从昔日的盐碱荒芜之地,到如今的绿色油化之都,大庆油田在黑色能源中书写着绿色传奇。

绿色生产:推动油气生产与环境保护协同发展

高质量发展必须是绿色的发展,污染环境的发展不叫高质量。大庆油田针对能源行业属性和生态环境特征,积极开展“无废绿色油田”建设,通过强化源头防控和全过程管控、健全多维高效的污染防治体系,不断推进污染防治技术升级,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提高生态环境保护能力,让“金山银山”更大、“绿水青山”更美。

在钻井作业中,通过选用环境友好的绿色钻井液,应用成熟井筒控制技术,优化、简化地面辅助技术,钻井废物100%不落地、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切实做到了全过程清洁作业。

油气开采是绿色生产的“重头戏”。建立“采出——处理——回注”循环系统,油田采出水回用率达100%;自主研发“分注”系统,实现精准注水,注水合格率提高到90%以上。特别是自主研发二氧化碳驱油技术,实现了二氧化碳驱油与清洁环保开发的完美闭环。这项被誉为“黑色黄金绿色开采”的技术革命,既破解了低渗透油田开发的世界级难题,又为工业碳循环开辟了新通道。截至目前,试验区累计注气145.12万吨、产油48.87万吨、碳埋存136.2万吨,走出了一条二氧化碳驱油和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业务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新路子。

在油气生产过程中,大庆油田严格遵守环保法规,加强污染防治。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油田“十四五”发展规划,制定《大庆油田绿色发展行动计划》,形成“党委领导、部门协同、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建立健全固废“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监管体系,通过开展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强化含油污泥源头管控、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等一系列措施,实现了污染物的达标排放和资源化利用。通过强化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实施油气场站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LDAR)检测等措施,有效控制了甲烷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截至目前,共打造“无废企业”6个、“无废矿区”60个、“无废站队”175个,试点引领废物100%资源化综合利用。

转型发展:构建多能互补低碳发展新格局

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大庆油田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双碳”目标,按照中国石油“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三步走总体部署,追“风”逐“日”、向“绿”而行,干出绿色转型的昂扬气象。

走老路,到不了新地方;闯新路,就不能守田园。大庆油田在稳住油气基本盘的基础上,全力推进能源结构转型升级,从单一的油气开采向多能互补的能源格局迈进,通过布局实施低碳油气生产、清洁能源供应、氢能产业、CCUS产业“四大基地”,聚焦“存量绿色化+增量低碳化”,多能互补、绿色低碳的能源新格局正在加速建成。

2021年以来,先后建成了中国石油首个水面光伏示范工程、首个U型井地热供暖工程,打造了中国石油首个百万吨级油田规模最大的低碳示范区——大庆喇嘛甸油田低碳示范区。示范区风电一期工程及光伏一期、二期工程已建成投产,贡献绿电超4亿千瓦时,年节约天然气599万立方米。同步开展智能微电网、绿电制氢、余热利用和再电气化现场试验,在“规模化开发、多元化供能、智能化管控”方面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截至目前,油田新能源在运在建项目装机规模达328万千瓦,累计发电量突破20亿千瓦时,折合标煤59.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06.8万吨。聚焦“节能瘦身、清洁替代、智能管控”技术路线,正谋划实施16个低碳生产作业区建设,逐步实现单井、站库、作业区等生产场景全覆盖,为传统能源企业可持续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径。同时,充分发挥资源、渠道、技术等优势,全力开拓黑龙江和广西等新能源市场,集中式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奋力向千万千瓦级能源供应基地目标迈进。

组建碳资产研发中心,成功开发国际不同碳减排机制下的碳资产项目9项,完成国际碳交易3项,实现减排量292万吨。加快完善碳排放核算体系,强化碳排放数据统计,清查碳排放源484项,建立了覆盖油田15类排放源的核算体系。实施碳排放数据精准分析,分单位分行业核算温室气体,以高质量数据支撑碳减排目标实现。

在绿色转型的道路上,大庆油田佳绩不断。2024年,大庆油田获评中国工业碳达峰“领跑者”企业,获得中国石油首例原油碳足迹评价证书。在第六届全国设备管理与技术创新成果发布会上,两项成果分获技术类特等奖和二等奖,实现新能源领域技术成果国家层面“零”的突破。2025年,《绿动未来油绘新章大庆油田以绿色低碳绘就美丽中国石油画卷》入选生态环境部绿色低碳典型案例,成为中国石油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

这些创新成果不仅改写了传统能源开发的技术图谱,更标志着大庆油田从“能源开发者”到“智慧能源管理者与绿色转型引领者”的角色转变。

生态修复:从“黑色油田”到“绿色家园”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大庆油田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道“必答题”,不断探索油气生产与生态保护互容互促互惠的新型协同管理模式,全力建设新时代现代化环境友好型能源企业,打造能源与生态和谐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局面。

总结形成“高处育树、低处蓄水、过渡地带自繁草苇”的成功经验,通过垃圾资源化、繁育自然化、生态原生化的建设方式,不断改善提升自主贡献型生物多样性保护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持续性,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将昔日的沼泽地、盐碱滩打造成生态美景。

曾经的果午湖是一片盐碱地和排污泡,到处都是土碱沫和烂泥塘;曾经的老虎山是一个取土坑、垃圾场,风大时刮起阵阵尘土,每到夏季气味熏天。经过十几年不懈努力,综合运用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两种手段,打造了绿廊相连、湿地成景、河湖相通的生态环境。果午湖构建起“水生植物——鸟类”共生系统,监测到国家二级以上保护鸟类10种;老虎山保护地植被覆盖率达到81%,拥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野大豆,白鹭、青头潜鸭、大鸨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栖息于此,形成“一湖一策、一地一景”的生态治理范式。

在首个全国生态日之际,大庆油田果午湖和老虎山两个生态示范区正式入选中国石油首批自主贡献型生物多样性保护地,标志着油田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与油气勘探开发协调互惠发展取得新成效。2024年9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中国代表处在泰国曼谷召开的亚洲自然保护论坛上,大庆油田果午湖案例入选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报告。

同时,大庆油田创新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义务植树实施方式,将全民义务植树与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结合起来,与新建、改建碳中和林结合起来,与农防林、边界林建设结合起来,与老熟林地更新改造结合起来,确保尽责率,提升成活率,年均义务植树量达50余万株,造林2000余亩。近年来,在长垣油田主力油区以西及西北部,初步形成两个义务植树林地,生态效益逐步显现。

2020年11月,中国石油首个碳中和林落户大庆马鞍山地区,并取得了天津碳排放权交易所的认证,受到国家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该生态园总面积达13500亩,园中建设2519亩碳中和林区、1464亩防风林区、2100亩生态园核心区发挥碳汇调节功能,2826亩生态经济林区创造直接生态经济效益,3281亩精品苗圃区提供生态系统支持服务,通过功能分区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多元供给。经天津排放权交易所测算,生态园实现了自身碳中和,成为中国石油首个“万亩零碳生态园区”。园区集森林碳汇、休闲观光、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让职工群众切身享受到生态红利。

同时,在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方面,按照“外源控制、内源治理、地企联动、系统管理”的治理原则,建立以排水干渠、支渠、泵站及调蓄湖泡为一体的“大排水”系统,与大庆市协同开展安肇新河流域水环境治理工作,实施双河湖长负责制,通过清理“四乱”、实施清淤、生态补水等措施,持续改善油田区域水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水清、岸绿、景美”的治理目标。

截至目前,大庆油田累计建设绿地1.2亿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高达5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大庆油田荣获“中国石油绿色企业”称号,所属2个采油厂获评绿色油气生产单位称号,33个矿权进入省级绿色矿山名录,3个矿权进入国家级绿色矿山名录,绿色发展不断向纵深推进。

二十载践行,初心不改;新征程奋进,使命在肩。大庆油田将继续加快迈出建设美丽大油田的坚实步伐,巩固好油田生态环境工作良好新局面,坚定扛起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责任使命,让绿水青山“底色”更亮,金山银山“成色”更足,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贡献石油力量,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让“两山”理念在松嫩平原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5/1113/127233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