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网友论坛 时事锐评

筑牢“三农”压舱石,夯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根基

2025年09月18日 08:39

据《人民日报》9月17日消息:9月16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成就。农业农村部部长韩俊表示,“十四五”以来,各地区各部门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扎实有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重点工作,保持了农业农村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势头,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十四五”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交出亮眼答卷:粮食产量首破1.4万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达500公斤,农村基础设施完备度显著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这些成就充分表明,在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中,“三农”始终是经济社会稳定的“压舱石”,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基所在。这一压舱石的稳固性,体现在粮食安全的根基筑牢、政策体系的精准发力、乡村发展的活力释放。

粮食安全根基筑牢,为“压舱石”注入底气。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中国粮”用“中国种”的底气,源自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实践。数据显示,我国累计建成超10亿亩高标准农田,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95%,优质高产水稻、节水抗病小麦等品种的育成,让“中国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2024年粮食产量突破1.4万亿斤,单产提升对产量增长的贡献超80%,大豆产量达2065万吨、自给率较2020年提高4个百分点,油料作物自给率提升近5个百分点——这些数据背后,是“提单产、优结构、更多样、更安全”的组合拳:702个县实施粮油作物单产提升行动,良田良种良机良法深度融合;棉油糖产能持续提升,绿色有机农产品超8.6万个,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7.5%以上。从“吃饱”到“吃好”,粮食供给的量质齐升,为应对各类风险挑战构筑了坚实屏障。

政策体系精准发力,为“压舱石”加固支撑。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成熟完备,是农业农村稳定发展的制度保障。“三位一体”支持政策体系让农民种粮有底气: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稻谷补贴等持续实施,小麦和早籼稻最低收购价连续5年提高,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全面覆盖。“十四五”时期,财政投入向农业农村倾斜,农村公路总里程超464万公里、自来水普及率达94%、行政村5G通达率超90%,2199个县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14万个农村互助性养老设施落成……一组组数据勾勒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升级图景,让农民生活更有质感。土地制度改革则激活了农村发展动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在7省整省推进,农村宅基地规范管理、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实施。政策明确严禁强制流转土地、严禁城镇居民购买农房、严禁退休干部占地建房的“三个严禁”,同时支持农民通过出租、入股等方式盘活闲置住房,在保护权益的前提下释放土地要素活力。政策“组合拳”既稳住了农民的“钱袋子”,也夯实了农村的“根基子”。

乡村活力持续释放,为“压舱石”增添动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让农村发展后劲十足。5年过渡期内,600多万监测对象通过产业奖补、就业扶持等3至5项帮扶措施稳定消除返贫风险,中央财政累计投入8505亿元衔接资金,助力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3.5万个易地搬迁安置区提升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苹果村”“木耳乡”等富民产业兴起,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20年的2.56∶1降至2024年的2.34∶1,近5亿农民常住的家园正成为释放消费潜能的新蓝海。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农村的活力更体现在发展质量的提升:设施蔬菜年产量超2亿吨、水产品总产量连续36年全球第一,“村字号”文体活动丰富多元,人居环境舒适度不断提高。当亿万农民在增收致富中释放创造动能,农村便成为中国式现代化最深厚的土壤。

“三农”稳,则大局稳;农业强,则根基强。从粮食安全的“颗粒归仓”到政策红利的“精准滴灌”,从脱贫群众的“稳稳幸福”到乡村发展的“生机勃勃”,“压舱石”的分量,正转化为应对风险的定力、改革创新的活力、民生改善的动力。面向未来,锚定农业强国目标,持续夯实“三农”根基,方能让中国式现代化的底盘更稳、底气更足。

作  者:张群  单  位: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城北街道河滨社区

校对:张慕琪

审核:于川、张凌洁

监审:彭亚南、刘斌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图片来自新华社,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5/0918/127287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