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哲社时光 社科动态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院长贺亚兰出席历史研究所学术讲座

2025年09月22日 16:36

9月17日下午,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邀请首都博物馆馆长、研究馆员郭京宁作题为《封疆授民 燕邑千里——北京琉璃河遗址的考古发现及价值》的专题讲座。院长贺亚兰出席,院历史研究所、史志学研究所相关科研人员参加。

1

2

郭京宁提出,琉璃河遗址是周代重要诸侯国——燕国的早期都城所在地。历经60余年的考古工作,发现了夯土城墙、护城河、大型夯土建筑基址、祭祀遗迹、手工业遗迹等重要遗迹,出土了“首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伯矩鬲,以及刻字甲骨、原始瓷器、玉器、漆器等重要文物。这印证了西周初年周王朝“广封诸侯,以藩屏周”这一重要历史史实,是北京地区作为早期诸侯国政治中心的直接证明,是中国古代分封制这一政治制度的历史见证。近年来,在新时代大遗址考古理念的指导下,对琉璃河遗址开展了新一轮的考古工作,为北京三千年建城史增添了完整的实物证据,为深化中原王朝对边缘地区的统治、地方文化的华夏化过程及古代社会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院历史研究所陈光鑫博士认为,理解琉璃河遗址性质的前提是西周分封制,克罍、克盉铭文证明燕是周王朝主动政治设计的结果。自西周开始,我国就有以分封制等方式解决族群问题的政治经验,从这个角度阐述琉璃河遗址的历史背景,更符合中国国情,也更利于阐释琉璃河遗址的性质。西周时期礼乐制度作为另一项成功的制度,并不适用于解释琉璃河遗址的相关发现。一方面,礼乐制度形成于西周中期,而琉璃河遗址的年代属西周早期,存在时间差;另一方面,琉璃河遗址中,殷遗民带来的殷商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与中原礼乐制度的文化背景不同。

3

贺亚兰指出,北京房山琉璃河考古遗址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要通过扎实的学术研究进一步阐释价值;要通过琉璃河考古遗址的发掘和研究,深化对北京城市发展连续性的认识;进一步加强城市考古和历史研究的合作交流,共同推动包括琉璃河遗址在内的北京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利用工作,助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供稿: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5/0922/127327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