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友论坛 时事锐评
500强门槛提升,见证“中国制造”的硬核实力
2025年09月24日 14:28据《人民日报》9月22日报道,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近日发布2025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榜单。榜单显示,制造业500强入围门槛再次提升,达到173.65亿元,较上年提升3.03亿元;实现营业收入51.68万亿元。
9月20日,“2025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榜单在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开幕式上发布。新华社发
500强榜单的数字背后,是中国制造业从规模竞争迈向质量竞赛的战略转型。榜单不仅反映了中国制造业规模的持续增长,更揭示了中国制造正从“量的积累”转向“质的飞跃”,这种转变在全球经济面临多重挑战的背景下显得尤为珍贵。
创新驱动,从“制造”迈向“创造”。面对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复杂局面,中国制造业大企业展现出强劲的韧性和应变能力。2024年,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以制造业500强为代表的中国制造业大企业,以创新突破应对挑战,以结构优化夯实根基。榜单数据显示,制造业500强研发强度提升至2.45%,拥有有效专利166.32万件,其中发明专利80.38万件,分别较上年增加11.34%和12.07%。这些数字背后是中国企业对创新价值的深刻认识。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中国排名跃升至全球第10位,首次跻身全球前十。特别是在创新产出方面,中国已长期处于世界前列,排名全球第5位。创新已经取代规模,成为中国制造业企业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的指标。正如中国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郝玉峰所指出的,我国企业创新正从“数量积累”向“质量跃升”转变。这种转变在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半导体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尤为明显。企业通过增加研发投入,不仅提升了产品竞争力,更在全球化竞争中赢得了话语权。
结构优化,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2025制造业500强榜单透露出一个积极信号: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革。通信设备制造、计算机及办公设备等行业平均收入增长均在10%以上,尤其是半导体集成电路及面板制造行业平均利润增长超过100%。这些新兴产业正成为中国制造业增长的新引擎。与此相对应的是,资源正加速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领域集中。从“十四五”时期整体来看,新能源设备制造、动力和储能电池、通信设备及计算机制造、半导体及面板制造等先进制造业入围企业数量显著增加。产业结构优化的另一表现是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工程机械、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等行业通过技术改造和智能化转型,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全国已建成的23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超过2万个“5G+工业互联网”项目,都是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迈进的有力证明。中国大企业正逐步成为新质生产力的主要培育者与核心推动者。产业资源的重新配置不仅优化了制造业内部结构,也为中国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球视野,由“产品出海”变为“品牌出海”。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中国制造业的海外拓展能力直接关系到其国际竞争力。2025制造业500强榜单显示,这些企业的海外收入占比已提升至19.10%,较上年提高0.87个百分点。这一数据的背后,是中国企业全球化战略的根本转变。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企业不再满足于简单的产品出口,而是追求更高层次的“品牌出海”和“技术出海”。在东盟市场,中国品牌正在不断调整和优化自身策略,以更符合当地消费者的需求。例如,上汽通用五菱在印尼投资超10亿美元,累计销售超20万辆新能源汽车,构建了“中国核心供应商+印尼本土企业”的双循环供应链体系。中国制造业出口结构也在不断优化,从以前的低附加值产品向高技术、高品质产品转变。中国在高科技产品的出口及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持续增强,特别是在人工智能、半导体和绿色技术领域表现出色。品牌价值的提升是中国制造国际竞争力增强的又一明证。据《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2025年全球前5000个品牌中,中国品牌总价值达1.81万亿美元,较2024年增长2.84%,位居全球第二。
制造业500强门槛的提升不仅仅是一个数字的变动,更是中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晴雨表。在创新驱动、结构优化、出口提质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国制造”正以更加稳健的步伐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在全球制造业格局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为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作者:董宏达
责编:王灿熙(实习生)
校对:吴成玲
审核:于川、张凌洁
监审:彭亚南、刘斌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图片来自新华社,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王灿熙(实习)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5/0924/127338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