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大视野 理论

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2025年09月24日 15:03

8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14年不屈不挠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80年后,人类又面临和平还是战争、对话还是对抗、共赢还是零和的抉择。习主席明确指出,“中国人民坚定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一边,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与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不仅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更捍卫了人类正义与和平的伟大事业,其世界意义跨越时空、历久弥坚。

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全国第一份抗日宣言——《中共满洲省委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吹响了救亡图存的第一声号角。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抗日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战场的主阵地。二战中,中国抗日战场牵制了日本陆军的主力部队和大量的海空军力量,极大消耗了日本侵略者的有生力量,从根本上决定了东方战场的战局走向。中国军民的英勇抗战,遏止了日本“北进”侵苏计划,迟滞了日本“南进”太平洋的步伐,粉碎了日本与德、意法西斯东西对进、称霸全球的战略企图,保障了同盟国“先欧后亚”大战略的实施。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人数超过3500万,约占二战中各国总伤亡人数的1/3,为拯救人类文明、保卫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中国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与壮大提供了重要支撑,推动凝聚了反法西斯战争的全球正义力量。面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和推动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1935年,《八一宣言》提出,联合一切反对帝国主义的民众作友军,联合一切同情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民族和国家。1942年,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极大加快了战争胜利进程,并为战后联合国的创建奠定了初步基础。1943年,中美英三国发表《开罗宣言》,为战后国际秩序特别是亚太秩序的重建奠定了重要基础。

中国抗战的胜利深刻重塑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格局,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开辟了新路。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民族解放战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使中国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屈辱地位,实现了民族独立并为实现民族解放创造了条件。这一胜利证明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只要团结一心、坚持抵抗,就能够战胜强大的侵略者,为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运动树立了典范,具有深远的世界意义。

习主席指出:“几十年来,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强调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抗日战争胜利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捍卫国际公平与正义的坚定力量。

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坚定捍卫主权平等并有力推动了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新中国成立前夕,党中央就确立了对外事务的基本路线,即联合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自由的国家和人民,站在国际和平民主阵营方面,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以保障世界的持久和平。1953年,中国创造性地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正确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1955年,中国代表团参加了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大会形成了团结、友谊、合作的万隆精神,有力促进了亚非国家团结起来反帝反殖民、争取民族独立、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了世界范围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和国际秩序的建设性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稳定力量。中国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成为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向160多个有需要的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发展援助。中国坚定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是联合国第二大会费国和维和摊款国,也是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中派遣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2011年,中国发表《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向世界宣誓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在坚持自己和平发展的同时,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积极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繁荣。中国走出了一条深入参与经济全球化并与各国合作共赢的新路。

新时代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着眼人类共同福祉,准确把握世界大势,以大国担当回答“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课题,积极倡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先后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和全球治理倡议,同各方一道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中国倡导伙伴合作精神,践行互利共赢理念,阐释共同发展主张,携手各国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人类社会走到了关键当口,何去何从取决于各国人民的抉择。习主席强调,“中国永远是世界的和平力量、稳定力量、进步力量”。前进道路上,中国将继续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以推动落实四大全球倡议为战略引领,凝聚国际共识,推进共同行动,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以全球发展倡议推动各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当今世界,各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距离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依然相去甚远。中国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坚定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不断扩大同各国利益的汇合点。习主席强调:“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始终将自身发展置于人类发展的坐标系,以自身发展为世界发展创造新机遇。”中国牵头成立“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推动落实“小而美”惠民生的务实合作项目,聚焦减贫、粮食安全、气候变化、绿色发展、数字经济等领域,携手全球南方国家实现发展振兴。

以全球安全倡议回应国际社会对维护世界和平的普遍期盼。当今世界并不太平,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中国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主张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共赢而非零和的新型安全之路,为完善全球治理、破解人类面临的安全困境提供新思路。中国发布《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倡导以团结精神适应深刻调整的国际格局,以共赢思维应对复杂交织的安全挑战,明确重点合作方向,搭建合作平台和机制,推动国际社会携手为动荡变化的时代注入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

以全球文明倡议致力于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人类的发展繁荣在于不同国家的相互合作,人类文明的进步在于不同文明的相互激荡。全球文明倡议主张尊重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倡导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合共生,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推动人类进步的动力。中国坚持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倡导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秉持“各美其美”的自信,涵养“美人之美”的胸襟,追求不同文明“美美与共”的世界愿景。

以全球治理倡议推动全球治理体系不断改革完善。全球治理倡议聚焦“构建什么样的全球治理体系,如何改革完善全球治理”这一时代课题,旨在探索共商共建共享之道。中国倡导真正的多边主义,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中国团结引领全球南方国家,共同推进中非合作论坛、中阿合作论坛、中拉论坛的发展,稳步推动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的扩员,推动增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实践证明,中国是现行国际体系的参与者,更是建设者和贡献者,旨在携手各国推动国际社会更为有效地应对各种全球性问题。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5/0924/127343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