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大视野 时政

“风云”在天上,道路在脚下

2025年09月24日 16:58

包括气象合作在内的各类项目相继落地,服务贸易稳步发展,彰显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满满诚意,体现了共建“一带一路”的累累硕果,也为世界经济注入一股暖流

时刻观测全球气象,日夜预报阴晴冷暖,风云气象卫星被誉为“离百姓生活最近的卫星”。它们是我国气象现代化的重要里程碑,更成为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作共赢的真实写照。

前不久,第七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在宁夏银川举办。会场内,在智慧气象展区的电子屏上,滚动展示着风云气象卫星服务国际用户、提升其防灾减灾水平的情况。会场外,宁夏首开“中阿气象技术交流会客厅”,AI数字预报员流畅使用双语答问,前沿技术和气象合作成果得到集中展示。

将镜头再拉长些,从提供定制化服务,到分享技术方案,再到人才培养,中阿合作的深度与广度不断拓展,人文与科技的对话早已超越展会的时间与空间。自2022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中阿务实合作“八大共同行动”以来,包括气象合作在内的各类项目相继落地,服务贸易稳步发展,彰显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满满诚意,体现了共建“一带一路”的累累硕果,也为世界经济注入一股暖流。

面对同样的挑战,维护共同的利益,国际合作潜力无限。中阿相隔万里,但同样面临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等问题,同样肩负着全球气候治理、粮食安全等使命,这为合作提供了前提。双方在资源、产业、技术等领域深度互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阿拉伯各国发展战略深入对接,为更多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推动国际合作,中国有诚意,更有优势。在展会上,绿色农业、氢能储能等被“装”进二维码,扫一扫就能“连人带技术”一键直达需求方,给参展客商带来惊喜。可以说,展会就是建立“链接”的平台。从36小时将中国黄瓜、茄子送到阿联酋的商超,到参与沙特国王港项目建设、打造“中国建造”标杆,中国的产业优势、技术优势、市场优势,是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底气所在。打通产业链上下游、让研发生产分工协作、供需精准适配,中阿之间正打造出一条条机遇无限的“共赢链”。

推动国际合作,普惠共享是关键。宁夏牵头建设中阿农业技术转移中心,在毛里塔尼亚、摩洛哥等国示范运营,为当地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级成果”;宁夏大学团队研发的绿色智能节水灌溉技术,在阿曼、埃及扎根。时下,中阿科技合作已成为阿拉伯国家实现经济发展、产业转型的优先选项,中国智慧正前所未有地融入当地发展脉络。相关技术可快速落地、可规模转化、可跨区域推广,有助于提升当地自主发展能力,充分彰显了“授人以渔”的中国理念,也将推动中阿合作从“项目相加”迈向“能力相乘”新阶段。

“风云”在天上,道路在脚下。中国连续多年稳居阿拉伯国家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双方合作从经贸往来、项目承包扩展到规则对接、知识共享和机制共建。这也再次证明:对外开放潜力无限,合作共赢才是正道,同舟共济方能致远。

(作者为人民日报评论部编辑)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5/0924/127348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