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北京专题 “理”赞青春 理响青年 “理”赞青春
北京市“伟大抗战精神”百姓宣讲团燃动中央民族大学
2025年09月29日 11:05铭记抗战历史,凝聚奋进力量
——北京市“伟大抗战精神”百姓宣讲团燃动中央民族大学
“它不再只是一部音乐作品,它是刺向侵略者的利剑,是四万万中国人抗战到底的决心,也是全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战歌,它告诉世界:中华民族,打不垮!”宣讲员丛榕的深情讲述,将现场师生的思绪带回到那段烽火岁月。9月26日上午,北京市“伟大抗战精神”百姓宣讲团走进中央民族大学,六位宣讲员依次登台,以真挚的情感、鲜活的故事,生动再现了英雄先辈的光辉事迹与抗战岁月的壮阔图景。三百名学生齐聚一堂,共同聆听这场触及灵魂的精神洗礼。
宣讲现场
吴怡萱、李镭、丛榕、杨舒惠、邢秀花、王曙光从“731部队”罪行、军民合力打造大刀、《黄河大合唱》诞生、新闻工作者坚持敌后办报、革命歌曲传承、军人铁血荣光等多个维度,生动讲述了中华民族艰苦卓绝的抗战历史,深刻揭示了日军侵华罪行,热情讴歌了军民一心、不畏强暴、舍生忘死的伟大抗战精神,共同奏响了勿忘国耻、珍爱和平、自强不息的时代强音。伴随着宣讲员动情的讲述,一个个鲜活的英雄形象如同一座座精神丰碑巍然矗立在民大师生心中,激励广大青年以史为鉴,从历史中汲取力量,在新时代自觉担当起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
座谈交流
在中央民族大学座谈会上,学生代表与宣讲员们进行了深入的座谈交流。宣讲员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同学们答疑解惑,现场气氛热烈,同学们深受鼓舞。大家纷纷表示,要向抗战英烈们学习,不忘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将个人的力量融入家国建设之中,用踏实、勤奋的脚步践行人生理想,在广阔天地淬炼青春光芒!
学生感言
马克思主义学院史靖怡:听完北京市“伟大抗战精神”百姓宣讲,先辈们的抗争身影仿佛就在眼前。731部队的罪行是民族不能忘却的历史,大白墙铁匠铺淬炼着抗敌利刃,木质印刷机印出救国檄文,《黄河大合唱》唱响民族气魄,歌声里的抗战故事藏着赤诚,更有先辈用热血铸就永远的军魂。这让我深刻警醒:新时代大学生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作为研究生,我会将这份精神融入实践,在科研中攻坚、在服务中奉献,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以吾辈之力续写荣光。
经济学院邓泐:伟大抗战精神熔铸进中国人的血脉灵魂,宣讲团的深情讲述让在座青年学生从故事中汲取信仰力量。哈尔滨人吴怡萱,作为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的志愿者,用详实史料揭露了日军的残暴行径。她的讲述字字泣血,警醒我们:勿忘国耻,警钟长鸣。首钢退休干部李镭,聚焦石景山区模式口铁匠铺与二十九军大刀队的历史联结,唤醒人们对这段用大刀长矛浴血奋战的抗战记忆。中央音乐学院丛榕老师,用黄河之声打开抗战历史,在人间烟火中传递抗战精神。从小窑洞中走出的《黄河大合唱》从救亡怒吼成为前进号角,指引今人为时代而发声。北京印刷学院学生杨舒惠,讲述一手拿笔一手拿枪的抗战先烈用一台木质印刷机把抗战声音传遍四方,传递革命火种的历程。房山区音乐教师邢秀花退休后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革命歌曲纪念馆做志愿讲解员,为百姓唱响歌声背后的抗战故事。王曙光在战斗中失去双脚,用一生诠释军人本色,舍生忘死、保家卫国。最后的致敬环节,用现代科技赋予革命先烈们笑容,仿佛他们当真看见了山河无恙,今日中国。让我们循着先烈的星光,交出让人民满意的时代答卷。擦清历史的镜子,走好未来的路。别回头,往前走,将青年担当书写在前路。
民族与社会学院盖思逸:最让我受到感动的是邢秀花和王曙光二位老师。来自房山的退休音乐老师邢秀花在现场演唱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她说,她志愿在革命纪念馆担任讲解员,只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抗战历史,感受歌曲里的感情。战时荣立过一等功的王曙光老师,他双脚截肢,手指残缺。但是,他依旧凭借着军人的毅力参与复健。如今他不仅能够独立生活,甚至参加了马拉松。正是坚毅卓绝的中国军人的精神在鼓舞着他。在宣讲的最后,我们有幸跨越时空,看到英雄志士们的笑容,他们最小的甚至不到十岁。难以想象中国人民是付出了多么大的牺牲才迎来今天的和平!这些优秀的宣讲员用满腔热情向我们展示了抗战精神的可贵。我们怀念它,更应该牢记它。
供稿: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百姓宣讲处
责任编辑:张弛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5/0929/127397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