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网友论坛 时事锐评

亮眼“成绩单”彰显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韧性与活力

2025年09月29日 11:09

9月15日,北京市举行“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北京前4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2%,预计今年将跨过5万亿台阶,全员劳动生产率和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碳排放、水耗等指标始终保持省级最优水平。这份亮眼的“成绩单”,不仅彰显出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韧性与澎湃活力,也为北京决胜 “十四五”、打好收官战鼓足了信心和动力。

行棋观大势,落子谋全局。作为一座集政治、文化、经济于一体的多元化大都市,北京高度开放、经贸发达、创新要素活跃,其经济发展成就是中国面貌最直观的体现。过去五年,北京着眼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新机遇,不断优化首都功能,大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坚持以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世界文化遗产数量全球第一、北京市级机关搬迁基本完成、预计五年经济增量达到1.4万亿、环路景观花廊超300公里、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备案交易金额近100亿元……一个个“民生愿景”成为“幸福实景”、一项项“纸上规划”变为“现实样板”,这背后是北京谋定在前、笃行致远、厚积薄发,推动减量发展战略成势见效的坚实步履,更离不开全市人民的胼手胝足与不懈努力。

向“五万亿之城”迈进的背后,是北京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的战略协同。五年来,北京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倾力打造“北京服务”品牌,推动要素配置更加高效,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以疏解的“减法”换来经济结构和空间布局优化的“加法”,京畿大地发展日新月异、面貌焕然一新。在营商环境方面,始终对标国际最佳实践,以最大程度方便企业高效办事、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经营的干扰为目标,迭代出台改革措施1700余项,非现场监管覆盖率近70%,经营主体2021-2024年年均增长6.2%、总量达到268.6万户;在对外开放方面,主动为国家开放发展试制度,累计实施突破性政策140余项,全市货物贸易进出口规模连续三年超过3.6万亿,服务贸易2021-2024年年均增速达9.4%;在共建“一带一路”方面,推动设立中非民间国际商事调解中心,承建的瓜达尔新国际机场等一批标志性项目竣工投用,启动北京共建“一带一路”直通车综合服务平台、国际法商融合示范区建设,为企业出海提供一站式、专业化服务支持……实践充分证明,北京五年的发展之变,是在开放中创造机遇、在改革中促进发展的转型之变,是“北京服务”更加贴心、市场环境更加公平、企业经营更有活力的理念之变,这也为北京向“五万亿之城”迈进提供了坚实保障。

向“五万亿之城”迈进的背后,是北京创新发展与科技赋能的双向驱动。《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提出,到2025年,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基本形成,建设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作为科技创新的高地,北京着力打造更好的创新生态,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积极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建设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三城一区”主平台作用进一步彰显。据统计,当前北京拥有全国重点实验室有145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稳定在6%左右,处于全球创新城市前列;聚焦打造“人工智能第一城”,累计备案上线大模型158款、全国占比约三成;抢抓产业变革机遇,商业航天产业培育壮大,拥有全国一半的核心研发单位、上市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创新新兴产业监管模式,发布全国首例人工智能领域监管沙盒,制定公平竞争审查指引,为5.1万户经营主体开展信用修复……五年来,科技设施“硬件”与政策创新“软件”相互叠加之下,科创之城产业结构日益优化、发展指数节节攀高,“全球首创”“全国首个”越来越多。放眼当下,北京拥有全球最密集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最多人次的高被引科学家数量、最大规模的科研人才队伍、最具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这是科技强市、创新强市的生动注脚,也是北京实现经济发展能级跨越、产业协同提档增速,向“五万亿之城”迈进的鲜活实践。

向“五万亿之城”迈进的背后,是北京城市治理与服务于民的良性共建。一座城市发展的底色如何,最终要落实到解决好群众百姓最关心的教育、医疗、养老、住房、出行等这些急难愁盼现实问题上,这也是践行“高质量发展为了人民、服务人民”的真实写照。过去五年间,北京市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重,不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力度,持续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推动更多资金“投资于人”,不论是十年完成发达国家三十年大气治理历程,建设环路景观花廊超过300公里,让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照进现实,还是聚焦市民停车需求,通过错时共享等方式,北京市累计提供共享停车位6万余个,市民出行体验不断提升,抑或是新增15万个学位过半在京郊,建立养老助餐点2666家、覆盖超过九成的城乡社区,450多万名老年人都能就近解决吃饭问题,解决“一老一小”后顾之忧……在生态、交通、教育、医疗等各领域,城市宜居水平不断提升,基层治理得到显著改善,民生福祉不断增强,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群众百姓。向“新”出发,继续办好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托幼、住房等民生实事,不断满足百姓对高品质生活的新要求、新期待,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会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勉励中流击楫,直须连钓鳌头。眼下,我们要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坚定信心、铆足干劲,全力以赴打好“十四五”收官战,高质量编制“十五五”新规划,不断开创首都改革发展新局面,这既是推动北京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铿锵跫音,也是铺就民生幸福、城市繁荣“京”彩答卷的坚实步履。

作者:付云  单位:成都市郫都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责编:吴成玲

校对:王灿熙(实习)

审核:于川、张凌洁

监审:彭亚南、刘斌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5/0929/127397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