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专题 重大主题专题 理响中国 要闻

中国社会科学网:开创新时代治疆稳疆兴疆新局面

2025年09月30日 10:51

打造亚欧黄金通道和向西开放桥头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全国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全国优质农牧产品重要供给基地、维护国家地缘安全的战略屏障,这五大战略定位,充分体现了新疆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审视、谋划、部署新疆工作,以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为新疆工作的总目标,以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回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新疆”,以“八个坚持”回答“怎么建设社会主义新新疆”,确立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为做好新时代新疆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指引下,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顽强拼搏,开创了天山南北社会稳定和谐、经济快速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新局面,为迈向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基础。

坚持依法治疆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基石。坚持依法治疆,核心要义就是要高举社会主义法治旗帜,弘扬法治精神,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保障人民权益,把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落实到新疆工作的各方面,确保新疆各项工作在法治轨道上有序推进。

新疆坚持把维护社会稳定摆在首位,扎实推进反恐维稳法治化常态化,依法开展反恐怖主义和去极端化工作,最大限度保障了各族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等基本权利。加强立法工作,制定和完善一系列地方性法规,涵盖反恐维稳、民族团结、平安建设、乡村振兴、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具有鲜明新疆特色的地方性法规体系日益健全完善。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宪法法律宣传月”等活动,推动全社会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氛围。

经过共同努力,新疆社会大局持续稳定,法治政府建设成效显著,各族群众法治意识明显增强、法治获得感进一步提升,安全感满意度连续5年保持在99%以上。法治环境的优化,也有力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

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顺

民族团结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宗教和顺是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坚持团结稳疆,就是要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促进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就是要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新疆深入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持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积极构建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止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教育引导信教群众正信正行,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团结稳疆的一系列务实举措,显著改善了民族关系、加强了民族团结,推动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24年,新疆共接待中外游客突破3亿人次,创历史新高。各族群众在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中相互协作,共享发展红利,进一步密切了民族关系。

增强各族群众中华文化认同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文化认同问题解决好了,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才能巩固。因此,文化润疆是促进社会稳定和新疆长治久安的固本之举、长远大计。坚持文化润疆,就是要以增强“五个认同”为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弘扬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引导各民族群众铸牢中国心、中华魂。

新疆深入实施文化润疆工程,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将其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全过程。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目前,全区建成非遗保护中心116个,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94项,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柯尔克孜史诗《玛纳斯》等得到有效保护传承。全区中小学100%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建设传统文化传承基地328个,每年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2万余场次。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成地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总数达586个,年服务群众超5000万人次。创作推出《天山》《新疆是个好地方》等优秀文艺作品2800余部,获国家级奖项186个。

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区中小学少数民族学生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比例达到98.7%,全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率达95.6%,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参与率达92.7%。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显著增强。

让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新疆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坚持富民兴疆,就是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紧贴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将发展成果落实到改善民生、惠及当地、增进团结上,让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新疆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2024年新疆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万亿元,较2012年增长1.8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8万元,增长1.5倍。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连续7年保持在7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2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万元,分别较2012年增长1.6倍和2.1倍。建成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8000公里,较2012年增长4.2倍,所有地州市通高速公路,所有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车。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扎实推进,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2024年,全区进出口总额突破4000亿元,较2012年增长3.2倍,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全区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8.7%,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7.6%。各族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升,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筑牢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基础

新疆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的特点,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坚持长期建疆,就是要树立必胜信心、保持战略定力,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积小胜为大胜、图近功至恒远,为实现新疆长治久安奠定坚实基础。

新疆坚持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稳疆安疆的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坚持党建引领,大力充实基层一线力量,健全基层组织体系,全面提高基层治理能力。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累计选派35.8万名干部驻村工作,深入开展“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1.2万个,创建“五个好”标准化规范化党支部8.6万个。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显著增强。大力加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充分发挥兵团稳定器、大熔炉、示范区的特殊作用。2024年,兵团生产总值突破4000亿元,较2012年增长2.1倍。兵团深化改革和服务南疆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兵地融合发展不断深化。对口援疆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综合效益逐步显现。2010年以来,19个援疆省市累计投入资金1700余亿元,实施项目1.2万个,引进各类人才3.8万名。对口支援的内涵也不断深化、领域不断拓展,目前人才、就业、文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等已经成为对口支援的重点。

实践充分证明,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是完全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要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上下功夫,确保新疆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要牢牢把握新疆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战略定位,紧紧扭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这个总目标,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更好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美丽新疆。

(作者系北方民族大学副校长)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5/0930/127410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