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重大主题专题 理响中国 要闻
中国理论网: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的学理阐释
2025年10月09日 13:3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都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和运用,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哲学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新的历史性飞跃,形成以“两个结合”“六个必须坚持”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为什么科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什么优越,归根到底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行。
一、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坚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历史唯物主义精髓
1886年,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通过对黑格尔、费尔巴哈、马赫、波格丹诺夫哲学思想的批判和改造,确立了彻底的唯物史观,实现了历史学和哲学的重大术语革命。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了马列主义为代表的正确历史观,领导中国人民科学研判国情、“创造历史伟业”[3]。
党关于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张,继承了唯物史观关于生产力是社会历史发展根本动力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4]。新时代以来,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结合新时代十年我国经济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大论断,“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5]这一论断呼应了当前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世界第四次科技革命浪潮,也反映新时代中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实现了先进生产力质态变革。因地制宜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法论,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各地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6];第二,就产业周期而言,是“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7],即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和传统产业;第三,就新型生产关系与新质生产力更好相适应而言,要落实“两个毫不动摇”、贯彻“两个健康”方针(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给予外商外资“准入前国民待遇”。
党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继承了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主体的思想。马克思指出:“人的解放。这个解放的头脑是哲学,它的心脏是无产阶级。”[8]恩格斯强调:“构成历史的真正的最后动力的动力,那么问题涉及的,与其说是个别人物,即使是非常杰出的人物的动机,不如说是使广大群众、使整个整个的民族,并且在每一民族中间又是使整个整个阶级行动起来的动机。”[9]习近平同志主政地方时期就前瞻性提出“四下基层”“浦江经验”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新时代新征程,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人民至上”[10]“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11]、矢志“为民造福”[12]“以人口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13],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14]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15],持续“凝聚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16]。
党关于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主张,继承了唯物史观关于共产党是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思想。《共产党宣言》强调:“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另一方面,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17]列宁指出:“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无产阶级的觉悟部分,即共产党。”[18]新时代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系统阐述大党独有难题,在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科学概括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上具体说明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原创性提出“高质量党建”[19],强调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作为“最初一公里”,要“以高质量党建促进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20],为贯彻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经济大省要挑大梁,“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21]。实践证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22],高质量党建为党的全面领导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
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赓续中华优秀传统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精华
世界观上,中华优秀传统哲学有着深厚的唯物主义传统。《易经》的八卦就代表着客观世界的八种现象,《尚书·洪范》提出的五行则象征着客观世界的五种属性。《道德经》明确自然是世界的本原,认识的对象是客观的自然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论语》也认可“天”的客观性与物质性,“天何言哉?四时行焉,万物生焉。”《易传》进一步强调客观物质世界的运动性,“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方法论上,中华优秀传统哲学有着深厚的辩证法传统。《易经》之“易”就代表一种运动、一种变化、一种发展,阴和阳就相当于辩证唯物主义所述的对立统一规律。《道德经》中有大量辩证法的论述,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也作“免”)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论语》在论述君子之德时也广泛运用辩证法,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价值观上,中华优秀传统哲学有着深厚的主观能动性传统。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人性向善,“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人有修身养性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荀子则强调人的认识是分层次的,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别,“知有所合谓之智”。龙场悟道之后,王阳明指出,“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就是强调人自身具有悟性,可以通过提高觉悟领会圣人之道,王阳明认为,人一生追求的是“致良知”,手段和途径是“知行合一”,“久久自然有得力处,一切外事亦自能不动”,与“保持战略定力”[23]一脉相承。
马克思主义哲学使中华优秀传统哲学成为现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华优秀传统哲学虽源流不同,但内容契合,相互契合方能有机结合。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传入中国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哲学实现现代转型,如毛泽东同志发表《实践论》《矛盾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融入中国的结果,又是中国本土哲学文明更新的结果。中华优秀传统哲学更是一个思想宝库,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沿着“两个结合”的轨道守正创新提供滋养。历史证明,党的文化领导权、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的内在动力。
三、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汲取“人类哲学的总和”的优秀思想文化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不排斥一切真理,不管它来自何时、来自哪里,只要是真理性认识,都可以作为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养分。”[24]恩格斯强调,得益于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生物进化等发现,马克思主义哲学超越德国古典哲学,创立自然辩证法。当今百年变局下中国哲学能超越“古今中西之争”,可以“熔铸古今、汇通中西”[25],要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与各国广泛开展哲学交流对话,既对外讲好中国哲学故事,又促进外来哲学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
(作者简介:刘启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栾永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
注释:
[1]习近平:《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求是》2020年第2期。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29页。
[3]习近平:《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求是》2025年第13期。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60页。
[5]《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25年版,第515页。
[6]《习近平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人民日报》2024年3月6日。
[7]《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25年版,第557页。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6页。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55—256页。
[10]《二十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24年版,第13页。
[11]《二十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24年版,第17页。
[12]《二十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24年版,第32页。
[13]习近平:《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求是》2024年第22期。
[14]《二十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24年版,第231页。
[15]习近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求是》2021年第20期。
[16]《二十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24年版,第230页。
[1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13页。
[18]《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83页。
[19]《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审议<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人民日报》2019年11月30日。
[20]《习近平就中央和国家机关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推动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在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上当好排头兵 全面提高机关党建质量建设模范机关》,《人民日报》2024年8月1日。
[21]《习近平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经济大省要挑大梁为全国发展大局作贡献》,《人民日报》2025年3月6日。
[22]《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民主生活会强调 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 在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人民日报》2024年12月28日。
[23]习近平:《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5年1月1日。
[24]《二十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24年版,第488页。
[25]《二十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24年版,第461页。
责任编辑:张慕琪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5/1009/127435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