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网友论坛 时事锐评

北京文旅热潮涌动,假日经济活力迸发

2025年10月09日 16:47

今年“十一”期间,北京文旅市场热度持续攀升。据悉,中秋国庆假期北京预计日均进出客流约429万人次,同比上升4.5%,七大火车站预计到发旅客1083.29万人次,全市文旅市场呈现供需两旺、品质休闲度假趋势增强的鲜明特征,“人从众”的出游热情既展现出北京文化和旅游市场消费的韧劲与活力,也激发出假日消费新动能、新活力,升腾起首都文旅高质量发展的万千气象。

节假日历来是观察经济活力的一扇窗口,映照出亿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更折射出“流动中国”的新活力。今年假期期间,北京各地多维发力、全域联动,既在政策支持、活动策划、服务优化上用心,也在“上新”新场景、新产品、新线路上下功夫,丰富旅游市场,为消费者送上别致的“文旅大餐”、提供优质的服务,推出更多惠民举措,不断激发文旅市场潜力,激荡“假日经济”澎湃动能,注脚着北京文旅市场活力足、人气旺的生动局面。

文化赋能,擦亮区域文旅品牌。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作为一座千年古都、历史名城,北京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从胡同里的红色讲坛到课本里的东城文化探访,从巍峨雄伟的长城到历史悠久的大运河,这些承载着时光岁月和年轮记忆的文旅资源完美融合了历史厚重感与现代活力,是百姓热衷于出游北京、打卡北京的重要原因。 “十一”期间,北京以“文化+”为核心,通过非遗、科技、艺术等多维融合,不论是推出“盛世华诞”主题活动,将非遗技艺与消费场景结合,吸引游客参与传统工艺互动,还是通过“运河时尚大赏”和宋庄文化艺术季,以水陆光影秀、艺术联票等形式,串联运河文化与现代潮流,抑或是将自然风光与本土文化转化为可体验的视觉符号,带动民宿和山货销售,实现艺术赋能乡村全面振兴……一系列沉浸式文旅体验让游客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优质旅游服务,也显著提升了北京城市文化影响力,让区域文旅品牌更加熠熠生辉。

创新供给,文旅市场活力迸发。习俗因传承而弥新,文化因创新而致远。今年中秋,北京深入挖掘中秋民俗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从举办中秋游园会、推出“月满天文馆,巧手制灯迎中秋”活动,持续激发过传统节日的热情,到以“传统+现代”的彩灯形式展现城市风采,再到乘“数”而上,开展灯谜曲艺等配套文化活动、举行文艺演出,营造别开生面的中秋庆典,各类中秋文化惠民活动创新推广,打造多元化、体验式的消费新场景、新模式,既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文旅新需求,更让中秋文化在传承弘扬中活灵活现、在守正创新中浸润人心。不仅如此,全市各地坚持以弘扬中秋文化为载体,积极挖掘消费热点、拓宽消费场景,将传统民俗文化与假日经济相结合,聚焦文旅等重点消费领域,优环境、强服务、树形象、创品牌、扩效能、促发展……文旅融合、科技赋能,系列活动将传统中秋文化与现代国潮风尚完美融合,塑造出更多市场发展新优势,促进消费潜力加速释放,有力实现了“月色经济”和文化传承的双向奔赴。

丰富业态,文化消费热力不减。当前,在文旅市场升温的大背景下,旅游消费形式也愈发多元,广大游客不再满足于传统的景点观光,而是更倾向于集文化、娱乐与旅游为一体的新型出游方式。我们欣喜地看到:以举办2025中国网球公开赛和WTT中国大满贯赛事为载体,京西石景山持续高热度,大满贯公园迎来开园以来的“人气巅峰”,有效拉动了旅游、交通、住宿、餐饮、游玩等一系列文旅商业态消费增长,持续升级人民群众的体验感和幸福感,也进一步激发出文旅消费新热潮。据统计,假期前三天,石景山区周边文商旅体消费近2亿元,首钢园日均客流量超过13万人次,相比2024年基本实现翻番。在“票根经济”之下,北京通过“赛事+非遗集市”“赛事+定向迷宫体验”等融合模式,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并增加消费场景,将“赛事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促进文化消费从规模扩张向价值跃升的转型,也让更多人看见一个多姿多彩的繁荣北京新气象。

优化服务,假日出游更具质感。文旅市场的竞争,最终还是要回归到服务品质上。“十一”节假日是旅游旺季,也是考验文旅服务质量的关键时刻。连日来,全市各地上下联动,最大限度优化服务供给,提供更优质的出行体验,不断增强大众百姓旅游出行的获得感、体验感、幸福感。在交通出行方面,通过增加地面公交景区接驳运力、延长地铁运营时间、增加重点区域停车资源等多项举措,加强大客流车站重点部位监控和疏导组织,全力服务游客出行,最大限度满足运力需求;在设施服务方面,从规范城市酒店经营、推出住宿优惠套餐,到热线24小时不间断热线服务、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努力让旅客的“进京第一印象”更顺畅、更美观、更温暖;在环境保障方面,七大火车站按“一站一策”原则优化环境,拆除非必要护栏、垃圾处理中心智能升级、增加广场区域开放覆盖面、加大站区日均清洁打扫力度,让环境更整洁、通行更通透。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是北京着眼提升服务质量、营造市场化“软环境”、增强旅游服务效能的有力印证,也为消费提振、城市出圈、文化“破壁”打开新通道。

文旅火热,经济向好;消费旺盛,丰富生活。国庆中秋假期文旅消费热潮,从政策发力到市场响应,从场景创新到结构升级,每一步都印证了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良性循环,展现出北京文旅市场的蓬勃活力和巨大潜力。奋进当下,期待北京各地持续发挥国庆文旅“余热效应”,从市场主体培育、提振文旅消费、立体联动宣传、服务环境优化等多方面接续发力,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与地方经济的蓬勃发展,共同推动首都文旅高质量发展。

作者:付云  单位:成都市郫都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责编:吴成玲

校对:王灿熙(实习)

审核:于川、张凌洁

监审:彭亚南、刘斌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图片来自新华社,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5/1009/127439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