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网友论坛 时事锐评

“味蕾游”点燃文旅消费新引擎

2025年10月09日 16:47

知名景区人潮如织、边境小城别样热闹、街头小店一座难求……据新华网10月8日报道,这个国庆假期,文旅消费再度火爆。游客们不仅追寻名山大川间的“诗和远方”,更在烟火缭绕的早市、风味地道的餐馆与香气四溢的小店里,沉浸式体验一方水土的人文韵味。

千年古镇摆起长街宴(4)XxjpsgC000405_20251005_PEPFN0A001

10月5日,游客在重庆磁器口古镇长街宴活动现场品尝美食。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今年国庆假期的神州大地,不仅有名山大川的热闹,更有市井巷陌的香气——景德镇“鸡排哥”摊位前排起的长队、安庆大南门牛肉包子铺外蜿蜒的人群、成都火锅店外拖着行李箱等位的游客……“为一道美食,赴一座城”的“味蕾游”,以最接地气的方式,让文旅消费迸发出强劲活力。

“味蕾游”的火爆,藏着老百姓对“实在快乐”的追求。不是非得逛5A景区,一口地道小吃就能撑起一场旅行。在安庆大南门,上海的汪女士专门为牛肉包子而来;在景德镇,游客为“鸡排哥”的特色风味调整行程,这些场景里没有复杂的旅游攻略,只有对“好吃”的纯粹向往。大众点评的数据更能说明问题:假期第一天“必吃榜”流量环比涨近两倍,上榜小店订单量超178%,老店订单量超190%——游客用脚步和订单投票,选的就是这份“本土风味+放心品质”的实在。就连品牌餐饮也跟着热闹,杭州西湖边的海底捞3天翻台超12轮,成都太古里的火锅店外游客拖着行李箱等位,“跨城订、落地吃”成了新潮流,这份对美食的执着,正是文旅消费最鲜活的民生底色。

“味蕾游”不只是“吃热闹”,更在重构文旅消费的新逻辑。过去旅游是“逛景点、拍照片”,现在变成“寻味道、品生活”。有行业内专家分析指出:年轻人跨省追小吃,是消费动机从“看风景”转向“找共鸣”。这种转变打破了地理边界——不再是只有北京、西安这些大城市能吸引游客,福建平潭、江西婺源、吉林安图这些县城,也凭着特色美食成了热门地。去哪儿数据显示,10月1日全国近2000个县城迎来住店游客,黑龙江黑河、绥芬河这些口岸小城,也靠“边贸风味”成了反向旅游的热门。一根油条、一碗米粉,成了连接游客与当地生活的纽带,让“文旅”不再是遥远的“诗和远方”,而是街角巷尾触手可及的烟火气。

更关键的是,“味蕾游”正在激活文旅产业的新动能。它倒逼产业从“标准化供给”转向“个性化服务”:以前景区卖门票、酒店卖房间,现在要围绕“吃”做文章——比如安庆把牛肉包子做成城市名片,景德镇靠特色小吃带火周边商铺。一个网红小店的辐射效应可不小:游客为吃来一座城,顺带逛景点、住酒店、买特产,带动的是整条消费链。美团数据显示国庆文旅预订增速73%,高星酒店订单涨115%,这些数字背后,就有“味蕾游”的功劳。正如专家所说,这是供给侧改革精准对接了消费需求——游客想要“实在的快乐”,产业就把“市井烟火”变成了核心吸引力。

“味蕾游”的火爆,不是偶然的消费热潮,而是文旅消费回归本质的信号:老百姓想要的旅游,是能尝到地道味道、感受到真实生活的旅行;文旅产业要走的路,是从“造景点”转向“育生态”,把本土特色做透,把民生温度做足。未来,我们只要继续抓住“味蕾”这个小切口,做好“体验”这篇大文章,文旅消费必将持续迸发活力,让更多城市和县城,靠着一口烟火气,迎来源源不断的客流与商机。

作者:王小梅

责编:王灿熙(实习生)

校对:吴成玲

审核:于川、张凌洁

监审:彭亚南、刘斌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图片来自新华社,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5/1009/127442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