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推动全社会尊崇英雄、学习英雄、争做英雄

2025年10月10日 14:12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强调,“中华民族是不畏强暴、自立自强的伟大民族”“中国人民解放军始终是党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赖的英雄部队”。翻开中华民族的历史长卷,英雄辈出的壮丽史诗绵延不绝。从抵御外侮到建设新中国,从改革开放到奋进新时代,历史和实践反复昭示,中国人民是当之无愧的英雄人民,中华民族是英雄辈出的伟大民族。当前,我国正处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英雄精神的滋养与激励。新征程上,我们要推动全社会尊崇英雄、学习英雄、争做英雄,让英雄精神融入民族血脉、激荡时代强音,汇聚起勇毅前行的磅礴伟力,为民族复兴注入强大动力。

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无数英雄模范以热血与奉献铸就丰碑,指引我们前行的方向,成为砥砺我们拼搏奋进的力量源泉。

英雄是挺立民族脊梁的精神标杆。一个民族的存续,不仅需要物质文明的滋养,更依赖精神力量的支撑。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5000多年历史长河中,英雄如璀璨星辰,他们以信念为炬,以行动为笔,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熔铸于生命实践中,照亮了民族前行的道路。“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包括抗战英雄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从古至今,英雄们用生命践行的信念,早已超越个体事迹本身,升华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

英雄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重要力量。英雄是人民群众中的杰出代表,他们以卓越的贡献和非凡的功勋,成为推动历史前进的重要力量。革命战争年代,英雄们舍生取义对抗强敌。杨靖宇在冰天雪地孤身与日伪军周旋数昼夜后壮烈牺牲;“狼牙山五壮士”为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将敌人引上绝路后毅然跳下悬崖。和平建设时期,英雄们默默奉献,于平凡中铸就伟大。隐姓埋名投身氢弹研究的“两弹一星”元勋于敏、20多年如一日潜心建造“中国天眼”的南仁东、一辈子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的袁隆平、苦心探索并成功提取青蒿素的屠呦呦……无论是革命、建设还是改革时期,英雄模范们始终以行动回应时代召唤,成为推动历史前进的关键力量。

英雄是来自人民群众的平凡楷模。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英雄源于人民,他们没有天生的光环,却在时代需要时展现出非凡的勇气与担当。革命战争年代以来,约2000万名烈士为家国存续献出生命,他们中多数是普通战士、群众,用鲜血铺就了民族独立之路,也有无数建设者在岗位上默默耕耘,以汗水浇灌出国家发展的硕果。英雄的伟大,不在于是否拥有惊天动地的壮举,而在于将个体价值融入国家命运与人民福祉,用平凡的坚守书写不凡的人生,印证着“英雄源于人民、服务人民”的铮铮誓言。

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在时代的潮流中奋勇向前。从历史长河到当代实践,以爱国、奋斗、奉献、担当为内核的英雄精神,在危难时凝聚人心,在奋进中鼓舞斗志,成为支撑中华民族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的精神力量。

爱国是英雄精神的鲜明标识。作为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基因,爱国主义为英雄精神注入了不朽内核,成为其最鲜明的精神标识。无论时代语境如何变迁,爱国精神“将个人价值与民族命运深度绑定”的本质从未改变。新时代倡导“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正是爱国精神的具象延伸,让英雄精神始终锚定“为国为民”的价值原点,确保其精神内核不褪色、不偏移,成为贯穿所有英雄行为的精神主线。

奋斗是英雄精神的实践品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奋斗与发展的内在关联。从战争年代突破危局的艰辛求索,到和平时期开拓创新的实践探索,奋斗始终是将英雄精神的势能转化为破解难题、推动发展的实际力量。正因为有奋斗精神的强大牵引,我们才有了“当惊世界殊”的发展成就,有了“此生无悔入华夏”的深情告白,有了“平视世界”的从容自信,有了“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的战略定力。

奉献是英雄精神的集中体现。奉献是英雄精神跨越时空的核心特质,它并非特定群体的专属选择,而是扎根于社会共识的精神追求,始终以“人民利益至上”为根本遵循,超越了个人得失的局限。无论是危难时刻的挺身而出,还是平凡岗位的默默坚守,奉献精神都在塑造“为集体、为民族、为国家”的价值共识。这种超越个体私利的价值追求,赋予英雄精神震撼人心的道德力量。

担当是英雄精神的时代要求。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历史使命和任务,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担当和责任。英雄精神的生命力,在于其始终与时代使命同频共振。古往今来,凡是卓有建树者,无不是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知重负重者。焦裕禄面对兰考风沙、内涝、盐碱“三害”,即便身患重病,也要“拼上老命,大干一场,决心改变兰考面貌”;黄大发历时30余年带领群众在悬崖绝壁上开凿出一条“生命渠”,兑现了“水过不去、拿命来铺”的誓言;扶贫干部邱军,在生命最后时刻写下“明年牛产业要做大,菊花产业要做强”的嘱托……英雄精神已融入各领域的日常实践,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社会治理等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新征程上,我们要把英雄精神传承好弘扬好,推动全社会尊崇英雄、学习英雄、争做英雄。

关爱表彰,筑牢尊崇英雄的社会基石。关爱英雄,是对他们无私奉献的真诚认可与崇高敬意。英雄为国家、民族和人民付出了巨大牺牲,理应得到社会的温暖回馈。要建立健全关爱英雄机制,明确他们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待遇,解决英雄及其家属在生活、医疗、就业等方面的实际困难,让他们无后顾之忧。要建立健全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让英雄事迹家喻户晓,让英雄精神深入人心,在全社会营造尊崇英雄的浓厚氛围。

深学笃行,弘扬英雄精神凝聚奋进力量。英雄是民族脊梁、时代先锋,是激励人民团结奋进的榜样力量。学习英雄事迹,需深挖其精神内核。英雄事迹承载着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家国情怀与无畏的牺牲奉献,是英雄精神的生动诠释。要学习英雄的奋斗历程与感人事迹,感悟他们在艰难险阻面前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品质,深刻领会英雄精神的时代价值与深刻内涵。对于党员干部而言,要以英雄模范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严守党纪国法,恪守清正廉洁,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只有将英雄精神从“感动”化为“行动”,从“知晓”变为“践行”,才能让英雄精神在新时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爱岗敬业,在争做英雄中成就非凡。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需要千千万万个英雄群体与英雄人物,而把平凡工作做到极致便是不平凡。争做英雄,要胸怀强国之志。将“小我”融入“大我”,把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关键。争做英雄,要锤炼强国之能。能力本领是成就事业的基石,面对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要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既向书本学习厚植理论和专业素养,又向实践学习砥砺意志品格。争做英雄,要勇建强国之功。伟大生于平凡,平凡成就伟大,无论身在何种工作岗位,只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出精彩,把每一项工作都干到极致,就一定能在平凡岗位上成就非凡。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5/1010/127447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