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大视野 时政

桂中三味

2025年10月10日 16:43

对桂林最初的念想,竟缘起于丰子恺先生。淞沪会战爆发后,先生携全家避寇南来,经江西、湖南辗转抵桂。当时,桂林作为大后方之重镇,会聚了茅盾、巴金等大批文化界人士。丰先生在战乱中一边教书写作,一边躲避空袭。他于烽烟消散的间隙得见漓江,曾将这里的山水与故乡并论:“那些山都拔地而起,好像西湖的庄子内的石笋,不过形状庞大,这令人想起古画中的远峰,又令人想起‘天外三峰削不成’的诗句。至于水,漓江的绿波,比西湖的水更绿,果然可爱。”小学时读到这些句子,便对这山水给予的慰藉有了深刻的印象,想着有朝一日定要去看看那万顷柔波究竟是何等可爱。

从小到大,父母在学业上对我并无太多管束,只是践行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逮着机会便携我出门看大千世界。终于在五年级的暑假,我见到了课本里“甲天下”的山水。到了漓江,才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水能清澈透明到近乎“无”——不下水,几乎觉不出它的存在。鱼儿悬游,真似浮在空中,了无凭依,直应了柳宗元的那句“皆若空游无所依”。

对于桂林山水,韩愈曾云“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但我觉得此地山峦之妙,在于对城的“环伺”。四面望去,远山如黛,暮色里晕开青灰的影,竟有几分不真切的壮阔。待驱车近前,又发现它们原是小小的、矮矮的,眉目低垂。那一簇簇山看似崇山峻岭,连绵不绝,其实不高不险,只是层层叠叠地堆积着,从而生出山水画里特有的缥缈、翩然。

这里山好,水好,吃食也好。如今的桂林,物价依然可亲,米粉一两三元,二两五元。桂林米粉、南宁老友粉,我两样都爱。若你是初次来桂林,必得尝尝本地“三宝”:三花酒、辣椒酱、豆腐乳。漓江静水流深,山体环抱如坛。岸上人家便借这水土,酿出三花酒,制出鲜辣香醇的辣椒酱、豆腐乳——所谓“三宝”,实是山水入瓮的滋味。三花酒能去腥提鲜,是庖厨妙物,辣椒酱、豆腐乳佐餐——尤其是早餐,最是熨帖。这外乡人未必知晓的“三宝”,着实是很好的手信。然有些滋味,终究带它不走。南宁老友粉需猛火镬气,桂林米粉定要当地鲜粉,油茶也须当地人亲手熬煮方得真味。小吃里还有一道叫“酸嘢”的,酸甜辣奇异地交融,初尝颇觉新鲜。更有一种酸角汁,由酸角果肉榨取,酸中回甘,有的店家还会调入一丝鲜辣。初尝此物是在云南馆子,它确也盛产于滇南,后来才知,广西亦多产酸角,除了用来榨汁,还可做成糕点。

桂中三味,山水、风物、人情。离桂那日,雾锁群峰。去车站前,我又到江边吃了碗米粉。掌勺师傅认得我,辣酱里多加了勺腐乳。“带着桂林的味走吧!”他笑道。瓷碗温热,白雾腾上脸颊的刹那,想到这里的青山绿水、酸辣鲜香与陌路温情。

(作者:王颖,系中国作协网文中心副研究员)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5/1010/127452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