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大视野 国际

以文明之光照亮全球治理之路

2025年10月13日 14:52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社会既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日益复杂的风险挑战。在这一重大历史关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球治理倡议,系统回应“构建什么样的全球治理体系,如何改革完善全球治理”的时代课题。该倡议与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相互衔接,共同构成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机整体,彰显了深厚的文明底蕴与坚定的大国担当。

全球治理倡议的文明根基与历史自觉

全球治理倡议的提出,既源于对国际形势的深刻洞察,也植根于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长远思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球治理体制变革离不开理念的引领,全球治理规则体现更加公正合理的要求离不开对人类各种优秀文明成果的吸收。” 这一论述深刻揭示了新型文明观,尤其是文明交流互鉴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的基础性作用。

当前全球治理体系形成于二战之后,虽曾发挥积极作用,但存在代表不足、包容不够、民主化缺失等结构性问题。随着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但全球治理体系未能相应调整,仍由少数国家主导。个别大国固守西方中心主义和冷战思维,鼓吹文明优越论和文明冲突论,推行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将全球治理工具化、武器化,严重侵蚀多边合作基础。与此同时,气候变化、人工智能治理等新挑战层出不穷,任何单一文明都无法独自应对,国际社会必须凝聚不同文明的智慧共同探索解决之道。

全球治理倡议深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并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解放的思想紧密结合。中华文明倡导“天下为公”“协和万邦”“和而不同”,强调以平等包容对待不同文明;马克思主义则揭示了人类社会从对立走向联合、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历史规律。全球治理倡议融汇上述思想精华,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不仅超越了近代以来西方主导的霸权治理逻辑,更将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新型文明观系统融入全球治理实践,为21世纪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贡献了中国智慧。

全球治理倡议的核心理念与文明内涵

全球治理倡议坚持“主权平等、国际法治、多边主义、以人为本、力求实效”五大核心理念。这些理念深度融合了文明交流互鉴的精神,构成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提供了价值指引与行动纲领。

主权平等是全球治理的首要前提,也是维护文明多样性的根本保障。国家作为文明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无论大小、强弱、贫富,均有权自主选择发展道路,其核心利益与尊严必须得到尊重。任何国家不得以所谓“文明优越”或“文明冲突”为由干涉他国内政。唯有确保各国平等参与、决策与受益,才能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提升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与发言权。

国际法治是全球治理的根本保障,也是凝聚文明共识的制度体现。法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真正的国际法治应建立在国际社会广泛共识的基础上,而非由单一国家或文明的标准决定。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是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是人类文明在惨痛历史教训中凝聚的智慧结晶,必须毫不动摇地加以维护。国际法和国际规则必须统一适用,坚决反对双重标准和例外主义。

多边主义是全球治理的基本路径,也是践行新型文明观的必然要求。多边主义的核心在于国际事务由各国共同商量办理,通过寻求最大公约数扩大合作共识,这与文明交流互鉴所倡导的开放包容精神高度契合。坚持多边主义,就是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维护联合国的核心地位,同时支持其他多边机制基于自身优势发挥建设性功能,反对一切形式的单边主义和集团政治。

坚持以人为本是全球治理的价值归宿,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根本目标。增进人民福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一切文明进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球治理必须回应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普遍期待,推动发展成果更加公平地惠及世界各国人民。要通过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弥合南北发展鸿沟,维护世界各国共同利益,持续增强各国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

力求实效是全球治理的重要原则,也是中华文明“知行合一”“经世致用”治理智慧的当代彰显。全球治理的生命力源于实践、成于实效,必须始终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根本导向。要弘扬中华文明注重实践、讲求实效的治理传统,坚持系统谋划、整体推进,统筹全球行动与多方资源,打造更多可视化成果,以务实合作克服治理滞后与碎片化。

全球治理倡议的时代意义与实践路径

全球治理倡议立足百年变局的历史坐标,革新全球治理的价值基点与实践方式,不仅超越了传统治理范式的局限,更为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提供了系统性的中国方案。

在理念层面,该倡议实现了全球治理范式的重大创新。它突破了几百年来西方中心主义的思想窠臼,打破了“国强必霸”“文明优越”的传统逻辑,将文明互鉴、平等包容等理念系统融入全球治理架构。这一理念创新为全球治理体系注入了新的文明底蕴,推动国际秩序从单一价值标准向多元共生转变,从话语垄断向协商共建转变,为破解全球治理赤字提供了新思路。

在实践层面,该倡议开拓了共商共建共享的治理新路。中国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等平台,将理念转化为行动,并在人工智能、气候变化等新兴领域,积极参与规则制定,推动建立更加包容、平衡的国际治理机制。特别是在促进全球南方国家参与治理方面,中国通过资金支持、能力建设和技术转让等方式,帮助发展中国家突破治理瓶颈、提升治理能力。

在机制层面,该倡议推动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治理网络。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新型多边机构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们秉持平等协商、互利共赢的原则,为全球治理体系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国也积极支持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传统国际机构改革,增强其代表性与有效性,使其更好适应时代发展需要。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全球治理倡议深深植根于中华文明的肥沃土壤,积极响应时代发展的迫切需求,体现了中国作为文明大国和负责任国家的历史担当。在世界何去何从的关键时刻,该倡议汇聚不同文明的智慧与力量,倡导对话而非对抗、包容而非排他、合作而非零和,为人类共同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展望未来,国际社会应携手践行全球治理倡议,并与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协同推进,共同开创人类文明更加美好的明天。

【作者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山东烟台干部学院副院长(挂职)】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5/1013/127468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