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友论坛 时事锐评
数字人才需求旺 折射数字经济活力足
2025年10月14日 14:17据中国经济网10月13日报道,2025年秋季招聘会正在全国多地密集开展,其中,人工智能、数字经济、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人才需求持续“领跑”。面对旺盛市场需求,多地正通过精准政策引导与校企协同机制,积极搭建人才与产业的对接桥梁。
数字人才秋招“火热” 多地施策力促供需适配
当前,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年)》显示,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53.9万亿元,较2022年增长3.7万亿元。到了2024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更是增至63.2万亿元。同时,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凸显,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到了42.8%,比2022年提升1.3个百分点,数字经济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66.45%。从5G-A技术的率先商用,到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广泛应用;从低空经济的加速起飞,到智能制造的深度渗透,数字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重塑产业格局。数字经济迅猛发展,对高端数字人才的需求也水涨船高。北京、粤港澳大湾区等多地发布的人才紧缺目录显示,新一代信息技术、算力基础设施、数字健康等核心领域人才缺口显著,供需矛盾突出。这既是挑战,更是机遇。数字人才秋招“火热”,意味着我国数字经济正处于快速扩张期,技术创新活跃,产业生态不断完善。
培育数字人才关键在于构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北京健康养老集团有限公司开展与开设养老服务、大数据专业的高校共建实习基地,定制“智慧养老数字技能”课程等;温州瓯海区试点打造“实习见习贯通班”,整合高校、企业与政策资源,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国家电投集团综合智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与知名高校共建“智慧能源数字技术联合实验室”,定向培养硕士、博士层次专业人才。这些人才模式打破了传统教育与产业之间的壁垒,让课堂更贴近生产线,让科研更服务于应用,真正实现了“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培育数字人才需要系统谋划、政策引领。北京出台《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构建“政策引领、平台支撑、多元培育、机制保障”的发展体系,从顶层设计上为数字人才成长提供制度保障。各地应进一步完善紧缺人才目录的动态更新机制,精准绘制岗位能力画像,引导教育资源向重点领域倾斜。同时,应大力推动“产业导师进校园”“企业项目进课堂”,让一线工程师走进高校,将真实项目引入教学,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此外,还需打破人才流动的隐性壁垒,推动跨区域、跨平台的数字技能认证互认。当前,许多企业在招聘中仍存在“唯学历”“唯经验”的倾向,而对新兴技能的认可度不足。建立统一的数字技能标准和认证体系,不仅有助于提升人才配置效率,也能激励更多劳动者主动投身数字领域,形成“人人皆可成才”的良好生态。
数字人才是数字经济活力的源泉。当越来越多的青年才俊投身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制造等前沿领域,当产教协同、政策支持、机制创新形成合力,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数字经济的未来将更加广阔。让人才与产业双向奔赴,让创新与应用良性互动,方能真正构建“人才选产业、岗位找人才”的就业新生态,为数字中国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澎湃动力。
作者:李军
责编:吴成玲
校对:王灿熙(实习)
审核:于川、张凌洁
监审:彭亚南、刘斌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图片来自新华社,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吴成玲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5/1014/127488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