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大视野 政治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引领作用

2025年10月15日 14:11

8月29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条例》。会议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鲜明特色和突出政治优势。会议强调,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引领作用,坚持把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放在首位,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紧密结合实际加强学习宣传教育,更好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坚定信心、鼓舞斗志。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条例》,这为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也为新时代新征程切实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引领作用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

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一门做人的工作的科学,旨在探究人的政治思想与政治行为的内在规律,致力于提升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和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提高思想觉悟,自觉地为实现党和国家的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人就在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中,逐渐意识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大革命失败后,党从沉痛的教训中深刻认识到独立创建军队的至关重要性。在创建人民军队的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被确立为一项重要任务。1929年12月召开的古田会议,根据“九月来信”精神,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并强调要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为解决如何把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军队建设成新型人民军队这一重要问题指明了方向。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与此同时,党内思想政治工作亦持续加强,自此,革命事业不断从胜利迈向新的辉煌。在延安整风运动期间,党依靠系统化的思想政治工作,深入推进整风学习,广泛开展整风运动,从而使全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升。抗日战争胜利后,党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使越来越多的民众坚定地选择中国共产党。正是得益于人民群众的坚定支持与拥护,党得以领导人民军队成功夺取了解放战争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新生政权,党进一步强化了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在全社会范围内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活动,并逐步将其确立为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将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提上日程。1979年6月,邓小平明确提出,“需要在人民内部广泛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在改革开放的宏伟历程中,思想政治工作持续创新与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创造性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回答了思想政治工作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问题,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展现出新气象新作为,思想政治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更加彰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尤其是“要高度重视对青年一代的思想政治工作,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和形式”,引导广大青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可以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实施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切实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与水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可见,中国共产党百余年的历史,既是一部艰苦奋斗、不懈探索的历史,也是不断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历史。面对不同时期、各个阶段的问题与挑战,党持续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与实践,使其展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历史与现实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鲜明特色和突出政治优势,一刻也动摇不得,必须始终坚持、不断加强。

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新情况新问题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当今中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全球范围内思想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日趋复杂且多元化,我国社会思想观念也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意识形态领域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形势依然复杂多变。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思想政治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前进不能停滞,只能积极作为不能被动应对。可以说,面对时代变迁带来的全新挑战,迫切需要以思想政治工作引领政治方向、凝聚思想共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都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党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新情况新问题。从国际局势来看,在全球化与多极化加速演进的背景下,尽管我国国力显著增强,国家形象塑造也取得重大突破,但国际舆论场“西强我弱”的格局仍未完全改变,我国的国家形象在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西方国家,未能得到全面客观的展示。“他塑”还是“自塑”,不仅关乎国际话语权的争夺,也关系到国家发展的战略环境。因此,中国迫切需要进一步推进国际话语权的建构,积极与世界各国开展良性对话。从国内发展来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长期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与之相伴而生的一些问题愈发凸显,部分人群价值观缺失,善恶观念淡薄,国家观念、集体观念以及家庭观念也显得模糊不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在社会上出现的种种问题病根都在这里。这方面的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难以顺利推进”。

面对国际国内的双重挑战,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引领作用,是提升国家软实力、凝聚社会共识的关键举措。一方面,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适应社会群体发展变化,增强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精准把握不同社会群体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特点,分类指导,确保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入脑入心。同时,积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尤其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新媒体平台,拓宽覆盖面,提升吸引力、感染力。另一方面,坚持和加强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领导,党委(党组)要加强组织领导,抓好贯彻落实。坚持党的领导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尤其是强化党在基层的组织领导,确保思想政治工作在基层落地生根,让思想政治工作真正融入“寻常百姓家”,发挥凝心铸魂的强大力量。同时,全体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加强党性锻炼,以身作则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

新时代新征程,必须深刻认识、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引领作用,将其贯穿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全过程和各环节,尤其是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紧密结合实际,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宣传教育,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最为坚实的理论支撑和最为科学的行动指南。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引领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是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和历史使命动员组织党员、干部、群众所进行的思想教育、政治引领、道德培养、精神激励、文化涵育、心理疏导、关怀服务等实践活动,是坚持和贯彻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的重要方式,是坚持党的领导、实现党的主张、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的重要保证。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逻辑严密,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可以说,离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政治工作就没有了灵魂和方向,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方能确保思想政治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并取得切实的实践效果。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理论。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而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在马克思主义不断丰富、发展、创新的进程中,一以贯之的是始终坚持站稳人民立场,不断推动人的解放的实现,并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旨归。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就是关于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的行动指南,从根本上深刻阐明了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以及人的发展路径。因此,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必须深刻认识到,如果思想阵地,马克思主义不去或者没有占领,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就必然会去占领。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能确保思想政治工作始终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内在契合,始终沿着马克思主义所开辟的康庄大道坚定不移地推进。同时,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能科学地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规律,不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在复杂多变的社会思潮和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中,明辨是非、坚定立场,不被错误思想所迷惑和误导,不被乱花迷眼、浮云遮眼,更好地为实现党的目标和任务提供坚实的思想保障。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做好新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重中之重是坚持把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放在首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谱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新时代,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引领作用,重中之重就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坚定信心、鼓舞斗志,全过程、全方位地将这一重要思想贯穿学校思政课堂、社会宣传教育、党员干部理论武装等各方面,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坚定理想信念,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强大思想武器和磅礴精神力量。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务部副主任〕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5/1015/127498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