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北京宣讲 宣讲动态

基层党员干部共学“文化科技融合的理论与实践”

2025年10月16日 16:38

为深入学习文化科技深度融合催生新质生产力的价值效应、探索新质生产力促进文化高质量发展的路径,10月14日,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市委讲师团)举办“理论家走基层”线上宣讲活动,邀请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以《文化科技融合的理论与实践——文化强国与新质生产力的战略视阈》为题作宣讲报告。37家“理论宣讲示范基地”和全市基层党员干部群众近万人次在线参加学习。

1

在北京推进文化科技融合的实践中,唯有以文化锚定方向、以科技激活动能,方能在建设文化强国的征程中,既筑牢精神根基,又规避发展陷阱,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深厚的文化科技力量。

宣讲现场

魏教授结合多年来的实际经验,以清晰的逻辑和生动的解读,从理论内核、价值效应、实践路径与反思警示四个维度进行深入解读。魏教授表示,推进文化科技融合,绝非主观选择的“当然方向”,而是锚定国家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根植于“文化强国”的建设根基与“新质生产力”的人文内核。文化若失科技则乏力,科技若离文化则失魂。  

他指出,推进文化科技融合需充分尊重市场规律。既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优势,通过文化体制改革优化产业效率,也要以新质生产力提升文化传承发展水平,使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传承。此外,推进文化科技融合需警惕潜在风险,既要防范技术渗透风险,保障文化与科技领域的安全,也要避免“技术膜拜”主义,防止过度追求科技而忽视文化价值。

2

报告内容丰富、阐述深刻,既有系统阐释的理论高度,又有实践层面的精准指导,为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理解文化科技融合与新质生产力的内在关联提供了重要参考。大家纷纷表示,将立足工作实际,积极投身文化科技融合实践,为推动北京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文化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3

观众感言

4

古北口镇罗超:作为听众,我深受启发。报告使我系统认识到文化科技融合不仅是简单的技术叠加,更是催生新业态、新模式,驱动文化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特别是对“合成谬误”的警示,让我意识到在未来的工作或研究中,必须树立全局观念,避免片面追求技术应用而忽视文化内涵与整体效益,以实现真正的创新赋能。

5

首都互联网协会郝娟:报告系统梳理了文化科技融合的理论基础和发展脉络,并结合国内外典型案例,深入探讨了二者协同创新的可能性与挑战。通过此次报告,我对文化科技“融合”的理解不再局限于表层工具应用,而是上升到了产业生态变革的层面。同时,魏教授在课程中还强调,科技需服务于文化内核,而非与文化简单叠加。这一观点纠正了我过去“技术至上”的片面认知,让我意识到文化科技融合的核心在于以文化价值为导向进行技术适配。

供稿: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理论宣讲处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5/1016/1275186.shtml